我們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看到過孫權強調不殺關羽的記載。然而,在《三國誌》的筆記中,有關羽被俘後吳棟君臣討論的記錄。據說孫權攻下關羽後,想保住關羽的性命,以此來為自己服務,抵抗曹操和劉備。但孫權的手下辯稱關羽是狼,不能支持他。如果我們不殺了他,將來會是壹場災難。曹操當年沒殺他,最後卻自取其禍,被關羽逼得差點遷都。今天抓到了關羽,怎麽才能讓他活著?於是孫權殺了關羽。
在《三國誌》的註釋中,對這壹記載進行了反駁。孫權派潘璋切斷關羽退路,關羽壹到就被斬首。況且林巨離江陵有二三百裏,這麽遠的距離並不能馬上殺死關羽,所以現在討論關羽的生死還來得及。以關羽對劉備的忠誠,離開關羽的生命去抵抗曹操和劉備,更是沒有道理。所以,這個記錄不會是真的。
這個三國誌註釋裏的反駁應該是對的。從種種跡象來看,孫權是下令殺關羽的人,而呂蒙是執行者和批準者。我們在《三國誌傳》裏也看到壹段記載,可以作為佐證。史書中記載說:
在這段孫權和羽凡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關羽失敗後,孫權讓羽凡為關羽占蔔命運。羽凡占蔔的結果是關羽將在兩天後被斬首。後來事實發展如於凡所料。從這裏可以看出,孫權是願意看到關羽死的,他不會向下屬強調不要殺關羽。反而是孫權下令殺了關羽。
那麽,我們知道,要殺關羽的是孫權,那麽孫權為什麽要殺關羽,為什麽敢殺關羽而不怕劉備報復呢?
孫權想殺關羽,主要有兩個原因。壹個是對關羽的仇恨。關羽很傲慢,他根本不在乎吳棟的君臣。關羽看人主要是看本事。且看吳棟的戰績,周瑜在關羽切斷江陵後方交通的配合下,與曹仁爭奪壹年拿下江陵。而孫權則率領十萬大軍。在合肥,關羽的老朋友張遼率領七千大軍出逃,他差點死在逍遙津。
關羽長期與曹操的軍隊作戰,他看不起吳棟的功績,也看不起吳棟的君主和大臣。關羽在吳棟也吃了大虧,就是在湘水之爭期間。東吳趁關羽不備,出其不意,壹舉攻占三郡。這讓關羽恨透了吳棟。因此,當關羽談到吳棟時,君主和他的臣民都是吳棟的老鼠和江東的狗。當孫權為了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時,關羽斷然拒絕,說:“我的虎女願意嫁給兒子。”這壹切都讓孫權感到無比的屈辱,所以他只有通過殺死關來發泄他的憤怒。
第二個原因是對關羽的恐懼。關羽的軍事能力在三國時期首屈壹指。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震驚中國,迫使曹操遷都避邊。關羽不僅精通陸戰,還習慣學習水戰。他的水軍對吳棟威脅太大。
如果讓關羽逃走,無異於放虎歸山。如果他率領西川的軍隊來報復,吳棟將很難對付。蜀漢在上遊,以關羽的軍事能力,如果水陸並進,東吳很可能會失敗。此外,吳棟總司令夢露健康狀況不佳,隨時可能死亡。如果夢露死了,吳棟的軍事力量將會進壹步削弱。為了自己的安全,孫權必須除掉關羽。
所以,孫權下定決心要殺關羽,他不怕劉備報復?從歷史上看,他仍然害怕。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孫權采取了各種措施來應對劉備的報復,殺死關羽就是其中之壹。
孫權在取荊州之前就制定了嚴密的計劃。如許之戰後,他秘密派使者去見曹操,向他投降。捧死曹操,與曹操講和結盟,是孫權攻荊州的前提。老奸巨猾的曹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同意孫權投降。
在取荊州之前,孫權和呂蒙就取荊州的戰略意圖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在選擇荊州還是徐州的戰略方向上,兩人最終達成壹致,選擇奪取荊州,並為此進行了周密的軍事部署。
攻陷荊州前後,孫權打著為曹操服務的旗號,試圖把禍端引向曹操。他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報功,他聽從曹操的旨意去宣傳。曹操用厚葬關羽揭穿了孫權的謊言。孫權又給曹操寫信,催他認領皇帝的稱號,希望再次把劉備的矛頭指向曹操。曹操看了信,冷笑道,說孫權要在火上烤自己,不聽孫權的勸告,不上孫權的當。從這些事實來看,孫權還是害怕劉備報復的。
但孫權在向曹操、曹丕鞠躬,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再加上關羽的死,東吳和蜀漢的軍事實力發生了變化,孫權自以為可以抵禦關羽的報復。於是,孫權下定決心要殺關羽。
雖然呂蒙不是主要使者,但在關羽之死中只是壹個執行者,他的作用不可低估。他繼承魯肅的地位,成為東吳統帥後,順應孫權的意願,改變了魯肅的策略。他壹心只想著的防禦戰略,壹心只想著奪取長江上遊的荊州,不顧聯合抗曹的大局。
雖然在呂蒙的指揮下,吳棟幾乎沒有流血就占領了荊州。雖然這在戰術上是成功的例子,但在戰略上卻是徹底的失敗。東吳和蜀漢本來就是兩個弱國,只有聯合起來對抗曹魏才有出路。然而,在呂蒙的盲目行動下,吳棟和蜀漢自相殘殺,使曹魏占了漁翁之利。此後,曹魏更強,蜀漢和吳棟更弱,世界局勢再也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