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黃帝與蚩尤有壹場戰爭,黃帝命令他的壹個大臣石黃畫壹張地形實物圖。這張地圖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黃帝用這張地圖在冀州野外攻占了蚩尤。
原始時代,先民部落生存極其艱難。無論他們是為了擴張領土和爭奪更多的資源,還是為了避免洪水、風暴、雨雪等自然災害的入侵,最迫切的需要是決定部落是否要出征或遷徙或根據天文、方位和地形標記河流和地貌的實用圖形。
石黃繪制的原始地理圖形不僅實現了占蔔天地、祭祀鬼神的功能,而且很容易成為黃帝在作戰中運用的參考和采取不同戰術的依據,成為黃帝制勝的法寶。
黃帝利用《黃帝內經》地圖所示的地理特征來布置軍隊。他派應龍將軍在高處築壩蓄水阻擋蚩尤,並利用馴養的猛獸通過有利地形直接沖入蚩尤大營作戰。
黃帝還用天象變化打贏戰鬥機。根據蚩尤借助霧天混亂取勝的意圖,他巧妙地利用霧後狂風和沙塵天氣變化,依靠南車的指引乘勝追擊,將蚩尤生擒。
這些過程的輝煌,恰恰是地圖在中國原始時期的突出作用,以及地理特征和氣象變化為我所用的結果。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經廣泛應用於軍事。“煙鬥?地圖》記載,主力士兵在哪裏打仗,都要先看圖,了解地形,才不會輸。“孫子兵法?地形學也記載,沒有地圖,不了解地形,就會失敗。
這個時期的軍事地圖都是刻在木板上的,包括山川、河流、城鎮、道路等相關位置,都有壹定的比例,指南針的使用也很廣泛。
到了秦朝,軍事沙盤在作戰研究中的應用已經出現。史記?秦始皇編年史記載:“以水銀為百川,互相饑,上有天文,下有地理。”
據說秦國部署滅六國時,秦始皇親自做沙盤研究各國地理情況,並在李斯的協助下,派大將王建進行統壹戰爭。後來秦始皇在建陵的時候,在墓中堆砌了大規模的地形模型,用地形模型作為祭品,說明秦始皇從統壹戰爭就意識到了地圖的重要性。
秦始皇墓中的模型不僅包含了山、丘、城,還用水銀模擬河海,用機械裝置使水銀流動循環。可以說這是最早的沙盤雛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考古學家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了三幅繪在絲綢上的地圖,包括駐軍圖、地形圖和城市圖。駐軍圖反映了當時防禦作戰的兵力部署。
駐軍圖具有特殊軍事用途的特點,突出了駐軍名稱、駐軍分布位置、城堡、要塞、烽火臺、水池、防區邊界等。它是現在世界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彩繪軍事地圖,體現了當時地理地圖的精湛知識水平。
駐軍地圖用鮮艷的顏色顯示主要關卡與駐軍活動相關的內容。顯眼的三角形城堡代表大本營,紅黑邊框代表堡壘。
山川河流等基本地理要素用淡青色標註,放置在圖紙底圖的二級層面上。層次清晰明了,類似於現代專題地圖的多層次平面表示。
駐軍圖中的山是“山”字形的象形字,山脊用單線表示。這條河是淡藍色的。這樣減少了非專業內容對圖紙的負荷,達到了突出專業內容和主題的實用效果。
駐軍地圖中的居民區用紅圈表示,紅圈表示戶數,也表示居民區內戶數最多和最少。道路大多與主要居民區相連,並用醒目的紅色標出。
駐軍地圖反映了駐軍營地的地形。為駐軍營地選擇有利的地形條件。很多城堡都是四面環水,背靠大山,設置瞭望塔控制地形。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復合兵力部署,重視利用地形的防禦思想。
駐軍圖明確標明了當時壹線部隊、二線部隊、司令部、預備隊組成的梯形軍事部署。防區山脊上還標有烽火臺,當時既是邊防觀察哨,也是通訊設施。
根據《後漢書》?《馬援傳》記載,公元32年,光武帝攻克天水、武都地方豪強肖偉時,大將馬援“集稻為山溝,指點形勢”,讓光武帝感到“困於我眼”。這是中國戰爭史上使用沙盤研究戰術的先例。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政治經濟空前繁榮,科學文化飛速發展,古代科技體系發展到成熟階段。在此背景下,軍事測繪技術如軍事地圖制作、軍事工程測量、軍事地理測量等也取得了壹系列重大成果。
隋唐時期,兵部設司負責軍事測繪,包括全國及周邊地區地圖的測繪和管理。隋書?《百官誌》記載,兵部下設地圖主管部門。
唐代職事部掌握了軍事重鎮、駐防地點或區域、烽火臺、城防等五大區域的軍事地理動態變化。這些軍事地理要素在軍事地圖上得到了生動的展示。
隋唐時期,軍事地圖制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據《新唐書》?據《藝文誌》記載,當時有160種地理圖,1292卷,其中地圖18種,489卷。在這些地圖中,著名的軍事地圖或具有軍事用途的地圖主要有:
隋代毛玉《於菟區誌》卷128:朗茂編纂的《各國圖經集》為100卷;掌管西北軍務的裴舉編著了三卷本的《西域圖》。
唐代有賈丹編繪的《關中隴右、山南九州圖》、《中外家圖》、《鎮遠十路圖》。李繼孚主持編纂繪制了《十路圖》(10卷)、《元和縣誌》(40卷),其中只有元和縣誌部分傳世。
此外,隋唐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區域地圖,如河北險圖、淮西圖等,成為軍事地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發展了制作沙盤的方法,將大宋與契丹的交界地形制作成木制地形模型。為了方便,後來在木板上用石糊鋸末做成。他住的定州,冬天冷,容易脫落,是用融化的蠟做的。
呈上皇帝,宋神宗看後非常贊賞,並寫了壹封信給邊疆州效仿。因為適合軍隊,所以很快普及。
元代制圖員朱思本根據實地調查資料和前人工作,用了65,438+00年繪制了該地圖的地圖。朱思本取材廣泛,精挑細選,采用了計劃畫法,其精度超過了前代。這是中國地圖史上壹幅很有影響的地圖。可惜地圖太大,無法攜帶和雕刻,已經丟失。
朱思本是元代的地理學家和地圖學家。他遊歷了河北、山西、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和湖南省。他繼承了魏晉裴秀和唐代賈丹的畫法,即在作畫時放方格,每個方格代表壹定的裏程,畫出了禹的地圖,使他成為元代地理學和中國地圖史上劃時代的人物。
地圖的地圖以中國為基礎,以外國為襯托,內容詳實,圖形輪廓準確。這幅地圖系統地運用了圖例符號,成為元明清初年繪制全國通用地圖的範本。
明代羅洪憲改朱思本《輿圖》為《廣輿圖》。這本地圖集是以明朝疆域為核心,劃分當時行政區域的世界地圖集。此外,地圖集還附有壹些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的特殊地圖。從而構成了明代風格完整的全國性綜合地圖集。這本地圖集在明清時期多次再版,流傳甚廣,影響很大。
《廣於菟》由九邊圖、海防圖、河防圖等45幅地圖組成,具有明顯的軍事性質。
為了抵禦北方瓦拉族群的騷擾,明朝朝廷繪制了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的九邊地圖,並為遼東、傅玄、大同、燕綏、寧夏、甘肅、冀州、太原、固原等九個邊防重鎮繪制了地圖。每個城鎮都有重兵把守,這是相關的北方防禦體系。
每張邊地圖旁邊都有壹張簡圖,介紹駐軍人數,下屬邊鎮的兵馬數量以及囤積糧草的情況。
明代掌管兵部地圖的陳祖燧,對歷史遺留下來的舊地圖進行了細致的研究,繪制了壹幅帝國和明朝的地圖,體現了對軍事要素的重視。
對於陳祖穗在兵部工作的需要,本圖側重於軍事元素的繪制。比如在繪制邊疆地理要素上,我們改變了從舊地圖上詳細繪制疆域的缺點。他還在畫中畫出了舊圖明王朝失去的土地,說決不能“不問自棄”,以激發光復國家的信念。
海防圖也是明代的軍事地圖。在海圖上,不僅有日軍入侵海岸的路線圖,還有海岸沙山圖,描繪了沿海城鎮、島嶼、山脈、海洋、海灘、海岸線和駐紮營地。
重點是沿海的山地地形、河口海灣、小島礁、軍營、指揮所、烽火臺等。地圖的方位多以大陸為下端,以海洋為上端。
長江防禦圖也是明代出現的軍事地圖。它與海防地圖就像壹對孿生姐妹,現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地圖是鄭愷雜文中的海防地圖。地圖顯示了長江兩岸的地形、居民區、城鎮和城墻、城樓、河中島嶼,以及對江防部隊的說明。
明末清初,西方測繪技術對中國地圖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使中國地圖學進入了現代地圖學發展的新時期。康熙皇帝對測量地理和繪制地圖非常感興趣。在他三次遠征加爾丹和他的東北航行中,他讓人們隨時隨地測量經度和緯度,為繪制地圖做準備。
清朝朝廷在繪制地圖時,註重對邊境地區歷史沿革的考察和經緯度的測量。
比如雍正年間的禦圖,不僅反映了當時中國東北、蒙古、新疆、西藏和內地15省的地形、政治、軍事情況,還包括帕米爾以西、地中海以東的中亞地區的西伯利亞、山川、河流和居民,真是壹幅中外大地圖。
清朝在繪制地圖時,明確標註了其對領土的主權範圍和邊境地區的有效管轄範圍。特別註意西藏、新疆和東南海域的版圖。清代的類似地圖都帶有明顯的軍事性質。
清代繪制的國家地圖不僅是18世紀國家疆域的象征和有力證據,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學技術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