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不區分左右的鞋子很難嗎?不要!在古代,大多數用來做鞋的材料都很柔軟,比如涼鞋和麻鞋。即使使用動物皮,也會被處理得非常柔軟。而且古人穿的鞋子比較寬松,尺碼也比較大,所以不存在穿不上或者穿不下的現象。有意思的是,在古代,鞋子不講尺碼,只講鞋號,叫做“腳數”。
雖然鞋子是左右的,但是古人還是講買鞋的。試穿鞋子時,通常先伸左腳。只要左腳能穿,右腳就不用試了。這是因為人的左腳壹般比右腳略長,正好與手相反。在古代,有些人還以左腳異常長而聞名。如楚國宰相孫帥在《荀子·非照》中就記載了他的“長左腳”。
因為鞋子沒有左右之分,所以古代制鞋只用壹個鞋楦。其實在國外鞋子不分左右都是壹樣的。西方鞋子的歷史不到200年,1818年出現在美國。中國第壹雙皮鞋,誕生於1876年,由浦東人沈炳根試制成功。可見穿鞋的歷史之短。
不區分左右的鞋子也叫“直筒鞋”、“直筒鞋”。為什麽古代人的鞋子分左右?可能與古人忌諱穿不同顏色和款式的“鴛鴦鞋”有關。在古人眼裏,兩只鞋必須壹模壹樣,而兩只不同的“鴛鴦鞋”則被視為不潔之物,只有賤民才會穿,這與現代前衛人士刻意穿著以彰顯時尚完全不同。官匪勾結的人俗稱“黑白”,其來歷與“鴛鴦鞋”有關。在古代,鞋子是嚴格分等級的。比如魏晉南北朝,連鞋子的顏色都有嚴格的規定。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影響深遠的北魏孝文帝,曾在《服飾制度改革》中規定,鞋的顏色應是“不青不藍不白;奴婢侍從無紅無綠,違者必審問斬首。”對於做生意的商人,西晉朝廷規定,每壹個市儈都必須壹只腳穿白鞋,另壹只腳穿黑鞋。這雙鞋是“鴛鴦鞋”。
這種壹雙鞋分黑白的現象被古人稱為“黑白”。因為商人多,喜歡官商勾結,關系復雜,導致現代意義上的“非黑即白”。
為什麽古代的鞋頭“趾”很高?
或者“步步驚心”或者是女性防身用的暗藏刀鋒的秘密武器。
古人雖然討厭鴛鴦鞋,但並不討厭鴛鴦。鴛鴦被視為“愛情鳥”,在鞋子上繡上鴛鴦這樣的鳥作為裝飾並不少見。特別是漢唐以後,女性用鴛鴦圖案裝飾鞋子成為壹種潮流。唐代詩人令狐楚在《送別》詩中說:“鴛鴦鞋織金簾。”這裏的“鴛鴦鞋”不是顏色各異的鴛鴦鞋,而是做工精致的精美女鞋。
鞋的設計雖然不是中國獨有的,但卻是中國古代鞋的代表性特征。古時候男鞋女鞋都是上翹的,區別壹度是“男女圈”。鞋子上翹的設計早在古代就出現了。漢代有壹種革命性的上翹設計,叫做“上翹上翹”。湖南長沙馬王堆壹號漢墓和湖北江陵鳳凰山168號漢墓出土了兩只尖頭劈趾鞋。
從此,即使是稻草和麻做的鞋子也會設計出高腳趾。隋唐時期女鞋的款式變化主要是在鞋頭上,或圓或方或尖,或分幾瓣,或加幾層,但都是高鞋頭設計。上翹鞋的設計相當精致,如高檔的高頭雲,以白布為鞋身,綠布為高度,雲與綠布的鞋面為左右條紋,每邊六條,象征十二月。甚至五代以後出現了“三寸金蓮”,也就是纏足婦女穿的尖頭鞋,露腳趾的設計也沒有放棄。為什麽古人會在意鞋子翹起來?這裏面有很多方法。首先,鞋頭和鞋底是壹體的,這樣鞋底和鞋幫就不容易開裂和磨損。而且古人經常穿裙子和長袍,鞋子可以托住裙子,踩在鞋底不會掉下來。
其實,鞋頭設計也蘊含著古人樸素美好的願望。穿高腳趾頭的鞋是“循序漸進”嗎?另外,上翹屋頂的鞋子設計和古代屋頂的建築設計其實是壹個概念,讓鞋子的輕盈風格凸顯出來。
踢鞋的秘訣不止於此,還有防身。以前貴州苗族婦女做鞋比較細心,把刀刃藏在鞋裏。當她們被性侵時,這種刀刃就是擊退色狼,保護她們貞潔的秘密裝置。這個習慣在當地還是可以找到的。
古代窮人為什麽“借衣服不借鞋”?
關於“娼妓”的起源有好幾個版本
在古代,窮人借衣服穿的並不少見,借鞋的卻很少,也就是借衣服不穿鞋。這是因為鞋子太便宜了,草和麻都可以用來做鞋子,沒必要借。因此,古草麻鞋被昵稱為“不借”。
過去,作風不正、舉止不良的女性被稱為“娼妓”。關於它的起源,已故學者胡考在他的小說《上海灘》中說:“北方人所說的娼妓,實際上是指農村的妓女。因為真的窮,妓女借別人的衣服,卻借不到壹雙鞋,所以還是要穿自己的破鞋。這就是娼妓的由來。”
此外,“娼妓”壹詞的起源還有另壹個版本。據說起源於北京過去的八大胡同。壹些妓女和為窮人提供性服務的妓女經常在臥室掛壹只繡花鞋作為標誌。久而久之,繡花鞋成了“破鞋”,破鞋成了具體的參照物。破鞋,在北京人的嘴裏,也叫“破貨”。
但也有人對上述兩種說法提出了質疑。認為“娼妓”壹詞的出現,應該是古代性崇拜的壹個變體概念。在古人眼中,鞋子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是性文化的重要象征。這種“性象征”的出現
生於或與古周朝始祖後稷的身世有關。後稷的母親是帝嚳高辛家族的第壹公主姜媛。姜媛踩著巨人的腳印,懷孕生下後稷。即在這部史籍《周本紀》中,姜淵所說的“那些像孕婦壹樣練習腳印和動作的人”。
鞋子在古代人,尤其是古代女性的心目中,壹直與性和婚姻聯系在壹起。現在被視為“中國鞋”的繡花鞋,在古代常被當作吉祥之物,唐宋時成為壹種習俗。
繡花鞋又叫“繡花鞋”、“繡花鞋”,在山西南部也叫“晉鞋”。繡花鞋的傳說也有關系。他在晉代結束仕途後,讓貴妃在鞋面上繡出石榴花、桃花等10種花果圖案。同時規定晉國女子結婚要穿繡花鞋。從此“繡花鞋”開始流行,成為中國古代女性的保留鞋。其實,繡花鞋並不是漢族獨有的,少數民族也很喜愛。比如毛南族女生和男生訂婚時會互送“橄欖鞋”。仫佬族姑娘“走坡”時,會偷偷量愛人的腳的大小,做壹雙繡花鞋,下次見面時送給他作為承諾。
古代女性為什麽熱衷於「制鞋」?
紅繡鞋試演了壹場相思病。
在古代,鞋也是壹種占蔔工具,即所謂的“鞋蔔”。鞋,在今天看來,屬於壹種迷信,但古人是相當熱情的。第八次,金瓶梅希望情人和美女占鬼占蔔。當少福陵和尚聽到猥瑣的聲音提到潘金蓮用鞋子占蔔時,希望西門慶玩得開心:“沒想到西門慶也來了,我就罵了幾個忘恩負義的賊。無情,脫下紅繡鞋的兩個兒子,用妳的手去妳的腳,並試圖使壹個相思占蔔。
清代蒲松齡,聊齋誌異《鳳陽書生》也有占蔔鞋的情節。老公出去半年沒回來。少婦唱道:“黃昏脫妝,窗外西風冷。聽聽香蕉的聲音,毛毛下雨了。妳和別人哪裏磕過牙?望秋水,看不到家。我淚流滿面。我想念他,也討厭他。我手裏有紅繡鞋的占蔔書。”至於古代如何用鞋占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占蔔方法。
用鞋占蔔或與纏足有關的占蔔是古代婦女中流行的壹種非常獨特的占蔔形式。女人經常用它來預測她們的丈夫或情人什麽時候會回來或不會回來。鞋子的質量取決於腳趾和腳趾的方向。
戲劇家李開鮮在他那首散鞋占蔔詩的最後四行笑著說:“不,腳跟對腳跟。當季來了,頭握結,丁字豐滿,性格開放。”
鞋子在少數民族中也很受歡迎。廣西瑤族過去有“收鞋”的訂婚儀式,也是鞋布的壹種:男女雙方感興趣後,回家做壹只木拖鞋。如果他們能相配,那將是上帝的旨意;否則就是不和。
貴州的新娘“穿鞋”很典型。過去,苗族女孩結婚時必須穿涼鞋。不是他們沒錢買好鞋,而是他們要試穿鞋子才能結婚。選壹根長長的,白白的“糯米草”,讓寨子裏那些父母健在,孩子吃飽的人,從人才庫裏給自己壹雙草鞋,有誌向的去當家。結婚的時候會穿著這些涼鞋去父母家,回國的時候也會穿著這些涼鞋去父母家。
穿上涼鞋走了壹圈後,她把涼鞋脫下來,看看鞋底、腳趾、中鞋和鞋跟的磨損情況,看看哪個先磨破,哪個結實無損,以此來預測她壹生中的吉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