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這篇遠征軍簡介。
抗戰爆發後,由於國內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所以滇緬公路於1938年初建成。在抗日救國信念的鼓舞下,滇西28縣20萬人自帶口糧和工具,露宿風中,劈石鉆巖。他們用10個月的時間,在高山峽谷的激流上,沿著雲南以西、緬甸以北990公裏的山野,用自己的雙手和血汗建成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落石、墜河、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的人不計其數。1938年底通車。從此,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血管。抗戰開始後,日本企圖以武力中斷對“第三國”的援助活動。1939年冬,日軍占領南寧,切斷了中越之間的國際交通線。1940年春,日本狂炸滇越鐵路;6月,法國被迫接受要求,停止中越之間的運輸。盡管如此,日本侵略者並沒有停止。9月,日本入侵越南,與泰國簽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完全中斷。滇緬公路已成為中國唯壹的援助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平是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也能威脅到中國的西南大後方。緬甸對盟國中的中英兩國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橫掃東南亞,然後直指緬甸。為了保衛緬甸,中英兩國早在1941年初就計劃建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準備,提出中國軍隊應盡快進入緬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12年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關於保衛滇緬公路的協議》,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但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實力,高估了自己,又不希望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壹再拖延和阻撓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因此預定進入緬甸的中國遠征軍不得不留在中緬邊境。但在1942+65438的10月初日軍進攻後,英緬軍壹路潰敗,中國軍隊被倉促邀請加入緬甸戰爭。中國成立遠征軍1路司令本部(原來第二路在越南,因形勢變化取消),奔赴緬甸戰場。但由於失去了作戰機會,緬甸的防禦被擊潰。這主要是由於英國極度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壹旦戰局不利,就完全失去了保衛緬甸的興趣,而是壹次次撤退,使得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成為掩護英軍撤退的戰鬥。但中國遠征軍還是做出了讓英美盟國佩服的戰績,達到了壹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抗擊日軍,到8月初英國聯軍撤出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余公裏。他們浴血奮戰,屢戰屢敗,使日軍遭受了太平洋戰爭以來罕見的沈重打擊,並多次給予英緬軍隊以有力支援,取得了保衛古、阻擊西窪戰事、清剿仁安羌戰役、收復東支等戰役的勝利。在仁安羌援英中,中國遠征軍38師新任師長孫立人英勇抗擊數倍於自己的敵人,以少勝多,解救了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1師,轟動英倫三島。其中,遠征軍新三十八師113團團長劉,率壹個團的兵力浴血奮戰,在異國他鄉立功。戴安瀾,200師的新任師長,立下了許多赫赫戰功,掩護了英軍的安全撤退。後來,他在翻越野人山抗擊敵人時不幸負傷,壯烈犧牲。戰鬥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贊揚並授予孫立人將軍和戴安瀾將軍(追授)功勛獎章。失去緬甸給以後的作戰帶來了極其負面的影響,使日軍能夠直接威脅印度,也使中國徹底失去了唯壹的陸路運輸線——滇緬公路,後來不得不從印度開辟壹條空中航線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脈)。但也有很大的戰略意義,掩護英軍撤退,保存兵力,消耗日軍部分兵力,從而阻止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從而爭取時間,配合國內部隊從雲南怒江天險阻擊敵人,最終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也是中日甲午戰爭以來,中國第壹次出國打仗。他們發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壹次滇緬戰爭,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65438+3000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人(多在野人山、胡康河流域)。1942後稱為中國駐印部隊。由於古印度從未與阿薩姆邦統壹,英國殖民者於18世紀入侵阿薩姆邦,後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屬印度的壹部分。駐緬英軍進入阿薩姆邦後,中國遠征軍又被稱為緬甸戰敗後中國駐印部隊領導的新38師,以及後來繞過康虎河谷的新28師。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拉姆加訓練營受訓整編,並於1942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度部隊,使用美國援印物資裝備全部美式裝備,戰鬥力大幅提升。同時,鑒於緬甸的重要性,中國積極籌劃反攻緬甸,在滇西整編訓練第二批遠征軍,並於2月1943成立中國遠征軍總指揮部,隨時準備配合英美軍隊反攻緬甸。1943 10為應對中國及太平洋地區的戰局,中國駐印部隊制定了代號為“安娜吉姆”的反攻緬北計劃,以確保中印公路(中國昆明-印度利多)的開通和輸油管道的鋪設。計劃從印緬邊境小城麗都出發,越過印緬邊境,先占領新平陽等塔乃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起始陣地和後勤補給基地;隨後又越過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迂回戰術,突破康虎河谷和孟珙河谷,奪取緬北重鎮密支那,最終連接滇緬公路。1944年3月,印軍新造的第22師和新造的第38師占領孟關,殲滅了日本最精銳的18師的主力,繳獲了其軍旗、通關單、大量文件和各種武器。接著,兩個師再次行軍,集結並攻占了緬北重鎮孟珙,並再次取得勝利。此前,1944年春從中國空運到印度接受美制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14師和50師,先後被運送到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起攻擊。孟珙戰役後,新的第38師也進軍密支那。經過壹個多月的激戰,密支那終於在8月初被攻克。自從我駐印部隊相繼打開拉姆加以來,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比以前大大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想不通,為什麽這支兩年前被自己打敗的中國軍隊,不到壹年就變成了壹支令人生畏、所向披靡的軍隊。日軍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後,向日本侵略者發起了最後的進攻。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有壹句話是這樣說的,“支那軍急於回國,勢不可擋。”。密支那斷後,新1軍和新6軍分左右兩路進攻巴莫。壹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隨後,新1軍相繼攻克了八莫、南康,萬鼎附近的芒由與遠征軍會師滇西,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駐印部隊隨即南下,於3月8日1945攻克拉索,30日在喬妹與英軍會師,緬北反攻結束。此時由於在菲律賓的失敗,日軍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的戰爭已經全部結束。戰役歷時壹年半,日軍陣亡4.8萬余人,駐印中國軍隊陣亡1.8萬余人,中國遠征軍陣亡4萬余人。中國駐印部隊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開通了國際通訊線路,使國際援助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日軍被趕出中國西南大門,拉開了對日正面戰場反攻的序幕;緬北、滇西日軍被鉗制,重創,為盟軍收復緬甸全境創造了有利條件。自中國軍隊入緬以來,中緬印戰爭歷時三年三月,中國共投入兵力40萬,傷亡近20萬。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在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非常慘烈的壹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