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皇帝擁有無限的權力。皇帝金口說,妳要我大臣死,我也得死。但我們也知道,任何壹種權力,壹旦失去約束,都會帶來災難。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時代,盡管王朝不斷滅亡。但是皇權政治壹直保持到清朝末年,延續了兩千多年。如果皇權真的完全不受約束的話,肯定是不可能持續這麽長時間的。
那麽,皇權的制約是什麽呢?
第壹,以孝治天下。
“以孝治天下”為歷代所提倡,是封建時代約束皇權的重要法寶。
皇帝雖然死了,皇後還在。新皇帝繼位後,皇後成了太後。壹般來說,皇太後是皇帝的母親。從“以孝治天下”的角度來說,皇帝必須聽太後的。有時候,太後不壹定是新皇帝的生母,只是名義上,他想把太後當自己的母親。
當皇帝權力失控,缺乏約束時,壹般情況下,王太後會站出來勸退皇帝。太後說,皇上也不敢造次。
第二,祖先崇拜。
當然,太後雖然比皇帝年輕,但終究會死。太後壹死,皇帝好像就不再受束縛了。
其實不是,因為中國也是壹個祖先崇拜的國家。雖然所有的祖先都去世了,但他的尊嚴還在,這種尊嚴永遠影響著後世的皇帝。比如朱元璋曾經寫過《明太祖遺教》,壹直對以後的皇帝有約束力,使他們不敢違背。再比如,劉邦曾經說過“非劉姓不封王,非功勛不封侯”,這句話壹直影響著後世。後世的皇帝,如果要隨便給自己喜歡的人封號,其他大臣提出這句話的時候,也是難以解釋的。
第三,堯舜的政治藍圖。
中國封建時代有壹個很重要的政治範例,就是堯舜的政治藍圖。
堯舜的這個政治藍圖,要求皇帝必須實行仁政,遵守雅言。皇帝如果真的實行仁政,遵守雅言,權力自然會受到制約。
與此同時,封建時代也出現了反面的政治教科書,即“刁民時代”。“解州時代”最大的表現就是皇權的放縱。比如皇帝貪玩,皇帝大喜,皇帝隨意殺。
皇帝雖然想擴大權力,但因為這兩個例子,不敢為所欲為。因為他怕別人說他“刁民”,大家都喜歡別人說他(她)是“堯舜”。有了這些正反的例子,皇帝自己也就被束縛住了。
第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古人認為,王朝是船,人民是水。王朝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前進。秦朝是封建時代的第壹個王朝,當時無敵強大。然而秦朝僅僅過了短短的十幾年就滅亡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和普通人的支持。
秦朝以後,中國經歷了很多封建王朝。這些封建王朝的覆滅,基本上都與民眾發動的“起義”有關。而當壹個王朝“起義”發生時,就會導致天下大亂。這樣,王朝很可能會敗亡,走向滅亡。
古代的皇帝都明白這個道理。既然王朝失去了民心就要滅亡,王朝滅亡了,皇帝就當不了皇帝了。所以皇帝為了保證皇權,不敢為所欲為。
5.天命不可違。
在古代,由於認識有限,他們對壹些自然現象非常敬畏。當出現彗星、日食,或者“火星停留心宿二”等天象時,會被占星家解讀為皇帝不道德。有了這個解釋,皇帝害怕了,所以克制了。
除了占星術,還有很多奇特的自然現象束縛著皇帝。從先秦的蔔筮,到漢唐的蔔筮等等,這些奇特的自然現象被束縛在整個封建時代。
六、史家的直書。
中國古代有壹個很好的傳統,就是有史家。左世炎,遊世航。皇帝的壹言壹行都會被如實記錄。
而且中國有壹個很好的傳統,就是歷史學家會“直筆寫”。皇帝做了什麽,歷史學家會寫下來。春秋戰國時期有壹個故事,講的是“崔堯把這樣寫的史家殺了,換了另壹個史家,史家還是那樣寫。再殺壹個歷史學家,新的歷史學家也不會變。最終,崔堯無奈,讓史家在歷史上留下了汙點。
如果壹個皇帝為所欲為,就怕史家在歷史上留下汙點。雖然有些皇帝篡改了歷史。但是他在篡改的時候,要找壹個讓大家信服的理由,不太好找。況且他可以控制王朝,卻不能控制後人寫歷史。每個皇帝的“回憶錄”其實都是在皇帝死後寫的。皇帝想控制它,但他不能。
由此看來,皇帝似乎擁有無限的權力。事實上,他也受到了嚴格的約束。事實上,他不敢魯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