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萬聖節,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壹定的感性認識:我知道在萬聖節期間,很多公共場所,甚至家裏的院子裏都會掛滿很多裝飾品,比如各種鬼怪、南瓜燈、黑貓、女巫的掃帚等;孩子們每年都會穿著不同的萬聖節服裝,提著壹籃籃南瓜燈挨家挨戶討要糖果,說這是“不給糖就搗蛋”。另外,妳想知道更多嗎?這裏我們簡單介紹壹下萬聖節的由來和習俗。
壹、萬聖節的起源:
關於萬聖節的起源,最具傳奇色彩的版本認為它起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代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些地方的古代西歐人被稱為德魯特人。在德魯特的除夕夜,德魯特人會讓年輕人集結成隊,戴上各種怪異的面具,提著雕刻好的蘿蔔燈籠(南瓜燈是壹種較晚的習俗,最早在古代西歐還沒有南瓜),在村子裏遊蕩。也有人說是“鬼節”。據說那壹年死去的人的靈魂會在萬聖節前夕造訪這個世界。據說,人們應該讓來訪的鬼魂看到豐收,並給予他們豐富的款待。所有的篝火和燈光都是用來嚇跑鬼魂的,也是為了給他們照亮路線,指引他們歸來。
中世紀的中歐,有壹段基督教消滅異教徒的歷史。然而,除夕前的儀式慶典從未真正消失,只是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就是為什麽在我們的萬聖節仍然有女巫的掃帚,黑貓和咒語的痕跡。
二、萬聖節這個詞的產生:
許多民族在萬聖節舉行慶祝晚會,這壹天也被稱為“萬聖節”、“萬聖節前夜”、“萬聖節前夜”或“萬聖節前夜”。最終,這個慣例演變成了“萬聖節”,中文翻譯為萬聖節之夜。
三、“不給糖就搗蛋”的傳說:
今天,孩子們挨家挨戶要糖果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在古代西歐,愛爾蘭異教徒相信,在萬聖節前夕,鬼魂會聚集在他們的家附近,並接受宴會。於是,在“宴會”後,村民們把自己打扮成鬼的樣子,在村外遊蕩,引導鬼走,以避邪避災。與此同時,村民們還註意在房子的前院和後院操縱壹些水果和其他食物,足夠餵鬼了。
至於南瓜燈,至少有兩個版本。壹種是人們挖空南瓜雕刻人臉並點燃蠟燭驅散鬼魂;另壹種是鬼魂點了蠟燭,想哄騙人們跟著鬼魂走,於是人們在南瓜表面刻了壹張嘲諷的臉來戲弄鬼魂:哼!只有傻瓜才會被妳愚弄。傳說因為愛爾蘭人傑克是第壹個使用南瓜的人,所以人們也稱傑克燈為鬼臉南瓜燈。
第四,現在是萬聖節
今天,萬聖節已經完全失去了它的宗教迷信。變成了兒童節目,年輕人的化妝舞會。
社會對節日活動壹直是正面引導的:要求大人教育孩子不要做威脅性的惡作劇,還要求帶孩子壹起出去(壹般大人把車停在路邊,孩子敲門要糖果)。大人要讓孩子只去門口有節日裝飾和燈的房子,否則不會被打擾。此外,他們在討要糖果的過程中必須壹直在大門口等候,不準進家門。回收的糖果在食用前必須接受公眾檢查。
公共場合和家裏的節日裝飾是自願的。鬼臉的南瓜燈,白網的黑蜘蛛,都是節日裝飾品,壹點都沒有嚇人的鬼色。有些女同學會在這個時候買壹對南瓜或者鬼骷髏耳環佩戴。任何裝修如果太恐怖,都會被有關方面制止,媒體也會曝光,讓公眾指責。
萬聖節服裝充滿了人,而不是單調的大鬼孩子。有許多渠道教人們如何制作萬聖節服裝。比如做最簡單的鬼服,頭上蓋個白床單,別忘了扣兩個洞留眼睛。如果妳想扮演魔術師,穿上黑褲子,戴上黑帽子,在帽子和頭頂之間藏壹只毛絨絨的兔子。還教大人怎麽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服白褲子,然後怎麽從後面把手電筒綁在頭上;他們還教孩子們如何打扮成他們最喜歡的卡通形象。當然,服裝和道具行業的商人更有文章可做。
萬聖節學校不放假。有時候學校組織聚會,有時候不甘寂寞的同學自己舉辦小聚會。每年十月,朋友和家人互相發送賀卡,祝對方萬聖節快樂,這是壹種流行的習俗。現在互聯網的發展讓寄萬聖節卡片變得更加方便和經濟,壹些網站設計了各種有聲音和動畫效果的萬聖節卡片,比如www.cardmaster.com,供大家免費使用。
總之,萬聖節已經成為西方非常普遍的季節性節日。很多人把它視為秋天的結束,冬天的到來。萬聖節過後,人們開始期待感恩節、聖誕節甚至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