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麽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孔子創立的壹個學派或思想體系,借鑒古代聖人的仁義,秉承中庸精神,將道德倫理從個體落實到群體。
(2)孔子是誰?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公元前770-476年)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3)嘗試簡要介紹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其內涵有以下要點:
親情之愛,意味著孝順,尊重長輩,愛晚輩。
把愛延伸給每壹個人。
從“仁”的觀念到道德品格。
完善道德的理想境界,達到人間歸仁的目的。
(4)四書是什麽?
四書是四書的統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它是儒家最著名的經典,也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必讀之書,影響深遠而廣泛。
(5)什麽是《四書章句集註》?
南宋時期(1127-1279),著名學者朱(1130-1200)吸收和運用了先賢們的研究成果,在編撰他們的註釋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以此來表達儒家思想。這本書傾註了朱的壹生精力,成為元明清科舉和知識分子的必讀書目。
(6)什麽是《論語》?
《論語》是孔子的言行錄,是孔子的弟子和弟子根據記載和傳聞編撰而成的。該書基本采用問答體裁。這壹版有二十篇文章,每篇都是以前兩三個字命名的。這本書字數不多,但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涉及政治、倫理、教育、哲學等各個方面。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進而談到了禮儀、禮儀對道德行為的約束作用。當然,這本書也討論了孔子偉大的教育思想和原則。《論語》自東漢開始被收入儒家經典,南宋朱評點後被收入四書。有句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充分說明了《論語》的重要價值。
(7)孟子是什麽?
孟子是儒家仁政思想的開端。本書共* * *七篇,每篇14卷。它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孟子及其弟子編纂的,此後成為儒家學說的重要著作之壹。這本書的思想內容主要論述人性本善,主張實行仁政,以及如何完善理想人格。
(8)什麽是“大學”?
《大學》是儒家闡述治國平天下理論最全面、最系統的文章。本來是禮記裏的壹篇文章。“大學”壹詞指的是成人接受的高等教育。南宋朱整理《大學》時,將其分為壹章《經》和十章《傳》。他認為《經》篇是由轉述的孔子的話,而《十章》則是由的弟子們記錄下來的他所表達的意思。《大學》全文只有2000多字。本書的綱領闡述了儒家“內聖外王”的理論:欲平天下,必先治國;治國必先治家;要成家,先要修身;修身,首先要正直;做人要正直,首先要真誠;要真誠,首先要知道;而知道的關鍵就在於這件事。這是壹個由內而外的完整體系,呈現出由近及遠、缺壹不可的邏輯關系。
(9)什麽是中庸?
《中庸》和《大學》壹樣,是《禮記》之壹,是儒家關於人生哲學的論文。這本書據說是孔子的孫子,曾子的學生子思寫的。‘中庸’壹詞最早出現在《論語·永業》(6.29),這本書可以說是《論語》以來對中庸思想最系統的闡述。朱的《中庸》共分三十三章。《中庸》完全著眼於個人的修養和完善,以此來闡述實踐倫理的理論。這本書認為“天”和“道”與人密切相關。它把“誠”作為天人合壹的道德修養。
(10)什麽是五經?
五經包含了儒家的所有主要思想。這五經就是《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周易》由卦和爻辭兩個符號,卦和爻辭兩個字組成。在古代是用來占蔔的。《尚書》(又稱《書經》)是壹部記述古代事跡的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和著作的匯編,據說是孔子選編的。《詩經》是中國古代孔子傳世的3000多首詩歌,從中精選了305首具有教育意義的詩歌,匯編成詩集。《禮記》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春秋》是魯歷史的編年史。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史家所編的《春秋》編撰修訂的。其字短小,含褒貶之意,後人稱之為“春秋筆法”。
(11)六經是什麽?
上述五經與儒家音樂教育經典《景悅》合稱為六經。但由於秦始皇焚書,原《景悅》已失傳,其部分內容可見於相關先秦典籍。
(12)什麽是七經?
《七經* * *》有如下語句:
漢代的“七經”壹般是指“五經”加上“孝經”和《論語》。
詩經,詩經,三禮(李周,李逸,李記),公羊傳,論語。
五經加李周和《禮記》。
從十三經中選出來的七種都可以編入七經。
(13)什麽是九經?
《九經》也有以下不同版本:
在唐代,《禮記》、《左傳》為大經,《詩經》、《李周》、《禮記》為中經,《易經》、《詩經》、《楊公傳》、《谷亮》為小經。
宋代的九經包括《周易》、《詩經》、《李周》、《禮記》、《左傳》、《楊公傳》、《谷亮傳》和《孟子》。還有九部經典:《詩經》、《易經》、《春秋》、《三禮》(李周、李逸、李記)、《論語》、《孟子》。
到了明代,五經和四書合而為九經。
清代的《易經》、《詩經》、《詩經》、《周禮》、《禮記》、《左傳》、《楊公傳》、《谷亮傳》為九經。
凡從十三經中選出九種,可稱為九經。
(14)什麽是十壹經?
五代時,十壹經指的是《易經》、《詩經》、《三禮》、《春秋三傳》、《論語》、《孝經》。
宋代將《論語》、《孟子》作為十壹經排除在十三經之外。
(15)什麽是十三經?
宋代以前將《周易》、《尚書》、《詩經》、《儀禮》、《周立》、《李記》、《春秋左氏傳》、《春秋楊公傳》、《春秋谷亮傳》、《孝經》、《論語》、《爾雅》列為十二經,宋代推廣。
(16)六藝是什麽?
六藝是孔子對學生教育的六個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種類型:
壹個是指六經,即《易經》、《詩經》、《詩經》、《禮記》、《樂經》、《春秋》。
也指禮、樂、射、控、寫、數。
(17)什麽是三仙?
“三仙”的典故出自《左傳》:“世間有德,然後有功,然後有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立德指的是立德,即提高道德修養,為人樹立道德榜樣。立功就是為人民做好事,有重大貢獻。發表聲明,就是抱著拯救世界的心寫壹本書。
(18)什麽是“有教無類”?
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說“教育無階級”,意思是教育應該不分地位,讓更多的平民獲得受教育的機會。這對教育的發展和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什麽是“三綱五常”?
“三綱”是指:(1)君為臣,(2)父為子,(3)夫為妻。這成為漢代以後儒家倫理的核心。
“五常”指的是五德:仁、義、禮、智、信。孔子在《論語》中有很多關於這五德的論述。孟子把這五個概念變成了“四端”(《孟子·高子上》)。仁、義、禮、智是人類自然的善的目的,不是通過社會教育產生的。壹切道德修養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本性中的善。“信”是和朋友交往時要遵循的原則。
(20)簡述《周易》的發展歷史。
《周易》的發展歷史可以概括為:“人更聖,史三古”:
上古:伏羲畫卦,伏開八卦,明朝萬物的發生都是天道思想。八卦的繪畫始於對天、地、人、我、萬物的宇宙觀察。《易傳》系詞第二章說:“古人擁家之君以崇天下,仰視之時,望天,俯視之時,取地之法,觀鳥獸之篇,適天下,近身而取萬物之遠,故起八卦以溝通神明之德,萬物之情。”
中古時期:文王奏夷王,自傅以來已有三千多年,周文王為滿足人事需要而奏夷。文王釋易,是指八卦演變為六十四卦,創制卦辭,創制占蔔,是易的吉兇定名。周文王是第壹個將易學引入自己生活的聖人。他的易學表現為教育人們提高道德素質和理性認識,是聖人關心人民、熱愛人民的表現。所以孔子後來稱贊他:“使易學者有憂”(《下司》),“聖人以神道教,而天下順。”(《觀瓜訓傳》)
上古時期:繼孔子贊傅、之後,繼承和發揚易學的是孔子,史稱“孔子贊易”。他對易學的主要貢獻體現在他的哲學思想上,使易學成為壹門影響深遠的學問。在《易傳》中,孔子為人們指明了未來,規劃了未來人生的理想目標。人要致力於道德生活,做壹個君子,做壹個聖人,做壹個成年人,從而達到天人合壹的境界。孔子最終完成了易學的人文思想。孟子稱贊孔子的貢獻,說:“孔子謂之傑作。”(《孟子·萬章上》)
(21)解釋八卦的含義。
八卦是八種形象,即天(幹)、地(坤)、雷(震)、風(潯)、水(坎)、火(裏)、山(艮)、澤(會)。為了方便記憶八卦的形象,朱特地用《易經》的本義譜了壹首《八卦歌》,附在卦名上,並作了簡單的解釋。
甘瓜(甘三聯)
幹卦,重疊三陽,象征陽氣升至“天”古人認為“天”是明澈陽氣升降之光清而成,故“天”之象是三陽的疊加。“天”生生不息,四季無盡,意為“蒼勁”。
坤卦(坤六段)
坤卦,三陰,象征殷琦凝結成“地”。古人認為“地”是由重而亂的殷琦堆積而成,所以三陰疊加為“地”。“地”慷慨大方,承載所有細節,有“柔順”之意。
偏離占蔔(偏離中虛)
從占蔔出發,上下為陽,中間為陰,象征“火”以陽為代表,但其中有陰,即“火中有水”今天我們觀察到火的燃燒伴隨著水蒸氣的散發,也可以證明。“火”的燃燒必須附著在燃料上,也就是“附著”的意思。
搖占蔔(搖罐子)
搖卦,上兩陰降,下壹陽升,象征陰陽沖突,爆發成“雷”。古人認為“雷”是陰陽沖突產生的。“雷”立起,震動萬物,意為“震動”。
壹卦(荀下段)
易卦,第二陽升於第壹陰之上,象征地上的“風”。下陰如“土”,二陽如“風氣”。“風”在世間無孔不入,有“順入”之意。
根瓜(根福碗)
艮卦,上半部為陽,下半部為陰,象征“山”的上表面有堅硬的石頭,下半部含有豐富的濕土。今天,當我們看到這座山時,我們仍然可以感覺到,雖然它的上層高而有力,但它的下層含有大量的殷琦來滋潤植被,所以古人把這種形狀作為“山”的形象。“山”峰屹立不動,意思是“仍然”。
反計占蔔(針對不足)
占蔔交換的時候,上半部分是陰,下半部分是陽,象征著“澤”的外表是壹個潮濕的地方,但下半部分包含了大量的陽。球衣表面潮濕的地方,球衣下面會有很多熱空氣。今天,通過沼澤生產“沼氣”的科學實踐也可以證實這壹原理。“澤”滋潤萬物,樂在其中,意為“快樂”。
坎瓜(坎中人)
坎瓜,上下為陰,中間為陽,象征“水”以陰為代表,而陽藏於內。現代科學證明,水分子含有壹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氫和氧都是可燃的。這與《侃》中的楊形象頗為吻合
(22)什麽是“內聖外王”?
簡單來說,“內聖”就是“由內求己”,也就是八大條目中所說的“敬物、知知、誠、正、修身”;“外王”意為“服務天下”,指“八項”中的“持家、治國、平天下”。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就是“內聖外王”的精髓。
(23)什麽是“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宋明之際儒學與佛道思想的沖擊和相互交融,使儒學吸收佛道思想精華,重新闡釋和建構儒學的宇宙生成理論和倫理體系。朱和二程吸收道家太極、陰陽思想,形成理學。此外,陸九淵、王陽明深受禪宗影響,提出心性論,自成壹派。
(24)什麽是新儒家?
新儒家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發展於30年代。50年代後走向全世界,成為國際知名的文化流派或思潮。1921年,梁漱溟在山東講學,出版《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舉起了理學的大旗。1923年,熊十力在北京大學做了壹場新知性主義的講座,系統闡述了理學的理論觀點。十年後,《意識新論》出版,從理論上全面展現了新儒家的面貌,標誌著新儒家的形成。現代新儒家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從1920到1940,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賀麟、馮友蘭等人;第二階段始於20世紀50年代,以唐君毅、牟宗三、許為主要代表,錢穆、張君勱、則跨越了兩個不同時期。這兩個階段的理學代表壹般稱為第壹代理學和第二代理學。目前,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劉、、蔡仁厚、鄭中英、等,都是第三代理學家。
所謂理學,其實就是吸收哲學家和西方文化的精華。經過自我更新,成為具有生命力,能夠適應新時代文化環境的新精神所需要的儒學。理學也被稱為“儒學的第三次發展”,意思是說,理學是壹種“返本開新”的儒學。所謂“返本”,就是回到傳統儒學的本源、根本道統和道德本體。至於“創新”,就是創新儒家傳統文化,創新科學民主,改變傳統儒家的“外王之道”。現代新儒家以“返本開新”為綱領來彌補傳統儒學的弱點。“另立新君”就是在儒家傳統倫理的指導下,引進西方的科學和民主。總之,現代新儒家所謂的新儒家,就是要恢復傳統儒學的“內聖外德”、“延續民族文化生命的本源”,創造壹個具有學術統壹、政治統壹內涵的“外新王”,使儒學的演變適應當代世界新的文化環境的精神需求。
今天,新儒家不僅成為香港、臺灣省和美國學術界的知名術語,也成為中國學術研究的壹個“熱點”。現代新儒家是傳統儒學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改造,它以適應新的文化環境的新精神和新的時代特征區別於傳統儒學。因此,國內外學者都不約而同地稱之為“新儒家”。
(25)儒家是宗教嗎?
嚴格來說,儒家不是宗教,但具有宗教功能的特征。宗教基本上有四個條件,即教義性、儀式性、規範性和合理性。儒家顯然對宇宙生命的真理作出了判斷,表現出了明確的信仰。由於孔孟珍視傳統禮樂,表現出“言不盡意”的態度,禮樂滿足了禮的要求。所以儒家強調“祭天、祭祖、祭聖”。今天,真正在中國社會流傳的,只有先祭祖。而且儒家的規範是自成壹體的,從“殺人償命”和“舍身取義”的角度來看,已經超出了世俗福報的相對考量,完全符合宗教的要求。就理性而言,儒家在這方面的表現更是令人欽佩,既尊重理性的潛力,又表現出壹種走向超越的開放心態。
(26)如果儒學具有宗教特征,是否可以視為“高級宗教”?
首先,我們來了解幾個高級宗教的特點,包括肯定“人不是至高無上的精神實體”,認同“人應該行善避惡”,采取“既不逃避也不厭惡,而是努力化解和改造”的人間苦難。
根據以上三個高級宗教特征,儒家可以算是高級宗教。這是因為儒家肯定了“人的完滿性”,即預設了人的現狀是不完滿的。所以壹定要做好事,避免阿來,完善自己君子、聖人、聖人的理想人格。同時,儒家也壹直正視命運和痛苦,將其作為壹種考驗和考驗,從而激發更強的奮鬥意誌,表現出更高的個人尊嚴。從這壹點出發,可以進壹步明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