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帝內經》、《神農本草》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胡須、頭發、指甲的重視。這種切割切割後還能再生的東西,古人認為是最奇妙的,充滿了生命和能量。濃密的毛發和胡須代表著旺盛的生命力,反之,毛發和胡須的稀少和脫落則是生命和精力衰竭的表現。所以古人認為用胡須、頭發、指甲入藥,可以補充失去的生機和能量。鑒於這壹結論,在壹些現代電視劇中,皇帝的胡子(龍須肉)和太後的頭發(鳳毛)都曾被引入入藥,其實並不完全荒謬。
01先秦:剃發是很大的犧牲。
胡須和頭發對古人的重要性可能超乎我們的想象。《太平玉蘭》中《禦制世紀》有這樣的記載:
唐伐桀後,七年大旱,洛川疲?尹世步曰:“與人同禱。”唐說:所以我請下雨的人。如果我必須和人們壹起祈禱,我會自己做。“然後我齋戒,剪掉頭發和爪子,獻祭自己,向桑林會祈禱。
商湯夏克之後,幹旱了七年,連洛水也幹涸了。當時,商人們在占蔔之後,需要進行祭祀祈雨。商湯站起來說,如果要犧牲人,我來做!於是他沐浴齋戒,剪掉胡須和指甲,向天祈禱,祈求下雨。在我們看來,商湯的做法比東漢末年曹操踐踏糧田後剪掉自己頭發的行為更“美”。但在古人眼裏,商湯願意用壹根代表生機和能量的胡須和指甲為所有的人祈福,這是很大的犧牲。
秦朝:被剃光是奇恥大辱。
自願剃掉胡須和頭發是很大的犧牲,而被強制剃掉胡須是特殊的刑法,叫做“反抗”。“和”就像胡子,旁邊的“寸”象征法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韓樹峰教授認為,被懲罰是秦國之首,把自己的胡子剃掉是秦漢時期的恥辱,意味著把自己驅逐出正常人的行列。
這種刑罰曾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嬴政母親男寵)對選項壹時失陷的謬誤進行過處罰,在出土的雲夢秦簡中也可以看到大量關於刑罰寬容的記載。這種刑罰在兩漢的史料中經常可以看到。漢光武帝曾經頒布過“抗罪而孤註壹擲,以文除官”的聖旨。可見“抗”作為壹種刑罰,在秦漢時期被廣泛使用,並受到統治者的高度重視。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剃胡須的刑罰才逐漸開始淡出歷史舞臺。
什麽樣的胡子好看?
經過秦漢魏晉的不斷發展,由於古代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附著在胡須上的神秘主義逐漸消失,胡須作為文化符號的功能日益凸顯。人們認為“頭發是身體的樣子”,“身體的皮膚是受父母影響的”,所以從來不輕易剃掉胡子,他們註重眉毛。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意識和倫理道德的體現。胡子是中國古代評價美男子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翻開史書,我們可以看到,每當我們寫到某個男人出眾的外貌時,往往會寫到“漂亮的眉毛”和“漂亮的胡須”,可見胡須在當時的審美中占有重要地位,成為壹個美男子不可或缺的外貌特征。例如:
(霍)正因為人心思細,長七尺三寸,白,眉毛稀疏,胡須漂亮。
(劉)崇拜有壹定的量。他有八英尺長,很漂亮,視力也很好,而且他的學術生涯也很好。
(他)我想尊重妳。性在莊,衣尤美,且每庭羅列,出入。
臨川景惠王洪子宣布溫蒂有六個兒子。八英尺長,漂亮的男人,容止可觀。
(楊)壹個美男子,留著漂亮的胡子,性格威嚴,文風雄壯,名喚小洋山,在折院之間。
從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出,無論是在漢代,還是魏晉南北朝,甚至隋唐時期,“髯美人”都是作為評價男性外貌的重要標誌出現的,而且是他們壹模壹樣的外貌形象。擁有漂亮的胡子肯定會成為人們羨慕的對象。
那麽美麗的標準在哪裏呢?
首先,胡子不能太多,否則不僅不好看,還會被人認為“有胡子”。如果妳留著像會議半決賽那樣的胡子,妳肯定不是壹個英俊的男人。所以文人在塑造人物時,往往會在胡須上做文章。他們大多描述正面人物,如“美麗需要視力”,“如畫的眉毛”和“龍張峰子”。但在刻畫反面人物時,往往會把他們描述成“醜陋的大胡子”、“蠕動的眼睛和小胡子”,以達到醜化人物的目的。
胡須的美麗也影響了男性在當時女性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武則天在唐朝的時候,有壹個人自以為“白得漂亮”,自薦當武則天的頭。南朝和宋朝的殷珊公主也看中了胡子修剪得很漂亮的楚國顏回,但被楚國顏回拒絕了,殷珊公主很不高興。她說:“看妳的胡子,像個男人。妳為什麽做事情這麽慢?妳看起來不像個男人。”......
04胡子也影響升職?
胡子不僅影響審美,還影響選官。畢竟官員的形象代表著整個國家的形象,所以漢朝選官的時候,要求身材高大,衣冠楚楚,聲音好聽。到了唐代,雖然也有科舉而不是九品中正制,但禮部選士,吏部授官。所以,通過科舉考試,只是獲得了做官的資格,但要做官或升官,就必須通過“體”、“言”、“書”、“句”的考試。其中“身”在首位,即要求“體貌”。這顯然是受北朝“尊英雄、貴才”的風氣影響。至於“身體外貌”的典型例子,我們可以從隋書的人物塑造中了解壹二:
(李)渾子是穆的第十子。相貌雄偉,美女必有胡須。
(鬥)榮鼎,申申,儀表威武,容貌瑰麗,弓馬。
(王)史記:外表溫婉,腰帶十條,風清氣爽,有出人頭地之表。
(楊)顯示勇氣,宏偉的外觀,胡須的美麗和許多武術是非常害怕朝臣。
(魏)藝術面貌雄偉壯麗。易帝每次參加儀式,都會做壹整件樂器,為自己辯護,自己壹個人坐在壹張長沙發上。
(楊)蘇山是作家,是工人,是草工,很註重風的角度。美女壹定要留胡子,妳還有英雄的樣子?雄壯的外表,令人望陳之畏:清河公也是河神!
從唐代的壹些壁畫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對當時官員相貌的描述:武官的胡須通常看起來蓬松濃密,滿臉的胡須是武將最常見的外在形象,多像莊輝墓中與太子合葬的陶俑。看起來身材魁梧,強壯有力。
另壹方面,對公務員的刻畫更接近純文人的角度。當我們看玄宗時期官方對莊輝王子陵墓的訪問時,六個人中只有壹個人留著長胡子,這應該是天生的。其他的都是上唇留小胡子,下唇留長胡須,看起來雍容華貴,言談舉止中透露出壹種溫柔的韻味,符合世人眼中優雅謙遜的紳士形象。
此外,胡須是歷代帝王、名將、名士必不可少的出場元素,具有帝王氣度和忠誠、勇氣、智慧、信仰的文化含義。眾所周知,關雲長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大胡子”。
隨便舉個皇帝的例子,每個人都有胡子(除非他年紀太小,畫的時候沒有胡子)。
在胡子的各種文化含義已經淡化的今天,是否留胡子純粹是個人選擇。不過有趣的是看到古裝電視劇裏有很多老男性角色都是白臉,喜歡太監。不得不說,中國古裝影視劇的歷史考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