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誰能告訴我布依族的風俗習慣?(包括飲食、衣著、起居、善舞、樂器)

誰能告訴我布依族的風俗習慣?(包括飲食、衣著、起居、善舞、樂器)

布依族習俗

家庭的

布依族是重男輕女。父母有支配家庭經濟和指揮成員的權力;如果父母去世,長子將繼承遺產。所有男性長輩都受到尊重,正直的人更有威望。族群間的糾紛可以自行調解,不需要訴諸政府。女性地位低於男性,寡婦可以繼承財產,但如果再婚就不能繼續享受。

家庭結構包括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小家庭和大家庭。人口多的家庭,兒子結婚後會分居。建國前,部分地區分家時,家庭財產首先要留在父母的“養老田”和未婚姐妹的“女孩田”,其余的田地和房產由子女平分。沒有繼承人,財產由家庭繼承。分居後,父母大多跟著小兒子幫忙打理家務,也有願意和自己喜歡的兒子住在壹起的。父母有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兒子有贍養安葬父母的責任,這是布依族的傳統習慣。

結婚

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壹夫壹妻制。建國前,婚姻的締結幾乎全由父母包辦,幾乎沒有婚姻自由。由於包辦婚姻導致早婚的習俗,他們往往訂婚較早,有的年紀輕輕就訂婚,俗稱“吊褲帶”。大部分是13到17歲結婚,也有11、12歲的。因為年齡小,伴娘壹般都是陪著去男方家祭祖,待個兩三天再回娘家。酒期,伴娘會陪妳壹起吃住。結婚後,我回了幾年門,壹直到十七八歲。農忙時節或者婚喪嫁娶的時候,公婆和姐姐們就接手幫我。夫妻開始同居,就這樣來來回回,越住越久,最後在我公婆家住了很久。

結婚壹般分為四個過程:開嘴、殺雞、訂婚、結婚。壹是男方請媒人去給女方說親,如果同意,就帶些禮物去“合八字”,這叫“開口”;第二次,男方帶了雞、酒、糖等禮物到女方家,女方邀請親朋好友祝賀。因為禮物以雞為主,偶數吉祥,所以叫“殺雞禮”。第三次,男方帶了幾壺酒,幾只雞,壹只豬的後腿,幾斤豬肉,還是壹整頭豬,兩對鞭炮和紅蠟燭,付了幾塊錢到女方家。通過“交禮金”、“改八字”等儀式,親朋好友前來慶賀,稱為“訂婚”。結婚時,男方派兩個年輕人到女方家慶祝結婚。它的任務是搶回男方家準備的兩個大糯米粑粑,帶回男方家祭祖,從而宣告婚姻的完成。女方家的孩子聚集在村外,用楝樹種子、泥土、水槍等投擲親戚。,這被稱為“呼喚古代。”“包谷”是布依族對男性親屬的稱呼。這種古樸的風格盛行於鎮寧、關嶺、六枝、普定等地。意思是通知村裏,某某姑娘正式嫁到某某村了。在其他地方,有些人對騎馬和坐轎子感興趣,有些人對讓他們的兄弟把新娘擡出大門感興趣。不管是什麽形式,家裏壹般都有姐妹陪伴,稱為“伴娘”。打著傘走在路上,新娘當天沒有直接進男方家,而是住在附近的親戚朋友家,第二天早上選擇了吉時去祭祖。

同壹個家族、同壹個姓氏的布依族人不能通婚,不同代的親戚也不能通婚。有些地區還有幾個姓氏不能結婚,如鎮寧扁擔山的盧姓、馬姓;安龍漁溝鄉余、何、魏、陸。據說他們很久以前同姓,所以不能結婚。

布依族以獨特的方式相親相愛。通常高潮過後,年輕人留下來,穿著花花綠綠衣服的女孩和男孩站在兩邊,尋找合適的人。媒體稱之為“貘”,多半是男方的妹妹。如果小夥子暗戀壹個姑娘,“銀合歡”會帶著禮物飛到女子身邊,先唱壹首歌:“我傳達對哥哥的情意,這靛藍送給妳。他希望這靛藍染得好,他希望這靛藍發光……”諸如此類。姑娘不同意,就回歌,婉拒;滿意了,回頭壹笑,男女都走出人群,在山上唱著歌。布依語叫“郎尖”。

“錘尖”是見朋友的意思。這種社交活動不僅限於未婚男女,已婚人士也可以參加。這和布依族古老的婚姻制度有關,因為早婚和“留婚”其實只是訂婚而已。所以,參加“郎首”的活動,是未婚者的初戀。對於“已婚”青年來說,如果他(她)對父母安排的婚姻感到滿意,那只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歌唱能力。相反,它意味著對包辦婚姻的反抗。除了唱情歌,還有辛酸的歌,抱怨的歌,逃避婚姻的歌。以前,有些青年男女愛歌多年,於是雙雙逃離家鄉到遠方定居;有些人逃脫不了封建制度的羅網,於是雙雙殉情。

喪葬習俗

老人去世時,給至親好友發了喪報,請本民族的普莫先生在吉日舉行葬禮。在壹些地方,大叔的權利更加突出。比如死者是女性,就要等叔叔的家人到場,看到棺材後才能下葬。每個葬禮都取決於家庭經濟。窮人家,只請“普莫”開道,壹切從簡;富家講排場,除了開道祭祀教會,還舉行“古夜之王”儀式,砍牛齋戒。在古代,每當舉行葬禮時,都要砍下幾頭牛和羊作為祭品。設宴招待客人。哀悼期持續三到五天。停辦期間,所有殯儀館將吃素,葬禮結束前不得供應肉類。

下葬前兩天,村裏的親戚朋友帶著禮物前來吊唁。按親戚送條幅、酒、雞、錢、豬。女婿和姑父家會送香亭、紙馬、祭祀條幅。孝子戴長手帕,穿草鞋,穿麻。舅舅到了,孝子們拿著孝敬棍跪在棺材前,新來的人扶他們起來。當晚,銅鼓、嗩吶、竹筒齊敲,舉行了葬禮儀式。屆時,村裏的男女將聚集在殯儀館外,每人手持壹尺多長的竹筒刷,兩人壹組互相交叉,壹人手持木棍拍打。有單打、雙打、三打、五打到十二打等。,而且音調鏗鏘、整齊、和諧、有序。棺前掛幾面銅鼓有節奏地敲打,同時用竹竿敲打相應的地板,稱“敲銅鼓”。嗩吶都是女婿請的,有壹對或者幾對。整個村莊籠罩在悲傷之中。葬禮的前壹天晚上舉行了追悼會。有家祭和客祭兩種。家族祭祀是兒子女婿等祭祀;客祭是對普通親友的紀念。祭奠儀式宣讀,紀念逝者壹生,送去哀思。九素菜葷菜,女婿煮葷菜。儀式結束後,將靈柩移至門外的長椅上停放。

在壹個吉祥的日子裏,孝子跪拜在前面,銅鼓、嗩吶、鐵炮、鞭炮聲、哀號聲混雜在壹起,靈柩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而行。掘墓時,普謨先殺壹只公雞,在選定的墓地上滴血,稱為“播土”。挖墓,用朱砂畫井裏的八卦、朋友、房屋,撒上糯米,再殺壹只雞滴血入井,稱為“地脈龍神”。棺材到了,在井裏燒錢,孝子跪拜,稱之為“暖井”,搬進洞裏,封土造墳。如果妳殺了壹頭牛,敲了壹匹馬,妳將犧牲牛或馬的頭到墳墓。在安順、鎮寧、普定、六盤水等地,至今仍有石頭墓的習俗。挖好墓後,用厚石板築坑,放入棺中,蓋上大石板,填石灰漿,然後封土。外圍還用石頭建了壹座墳墓。

葬禮結束後的第三天,孝順的家人去掃墓祭奠。屆時會用豬、雞、豆腐等祭品焚香亭、紙馬,稱為“浮山”。葬禮到此結束。之後每年家裏都會準備祭品去掃墓。

宗教信仰

建國前,布依族信仰多神。山中有山神,水中有水神,社會中有社神。每個村子都有土地廟。壹些古老或奇怪的樹,或巨石,懸崖和洞穴被認為是神。連耕種的水田都有神。有的也是給雷神,門神,廚神,龍王之類的。這可能是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殘余,也反映了古代農耕民族的壹些意識特征。

祭祀和占蔔

都是由民族“普莫”,也就是巫師主持。蔔筮分為雞骨蔔筮、竹蔔、蛋蔔、米蔔等。鬼神分善惡,認為善神能保佑人,保佑六畜興旺,豐饒莊稼;另壹方面,邪靈會捉弄人,帶來災難。祈求上帝保佑或消災,供奉祭品。信仰之神,每壹種都是壹個大群體,每個群體又有幾個成員。神與神之間有不同的等級,各有各的名稱和職能,最高的職能是“報翁”,即皇帝。還有指揮軍隊的將軍,執法的法官等等。這其實是布依族古代社會的歷史反映。

明清以來,佛教、道教和天主教相繼傳入布依族地區。建國前,福泉、貴定、麻江、八芒、樂平等地有佛教寺廟和寺院,有本民族的尼姑、和尚和寺院。但大部分地區影響不大。

也有很多因為多神教而被堅守的禁忌。比如正月初壹到初三不能破土,十五不能動刀,不能幹活。四月初八,牛不能耕田;每年第壹次打雷之後有幾天不能種地。扁擔山區第壹聲春雷響起時,家家戶戶都會炒糯米飯吃,俗稱“吃雷肝”。“掃村”時不允許外人進村。避免“五壹”、“甲子日”生產出行。有些區域不允許隨便移動和踩踏三腳架,鍋耳要放在主梁方向。女人不能回父母家生孩子,女人不準在堂屋走動,產後滿月前不能出門;未婚少女死後不能從前門擡出;死在外面的人,屍體不能擡進屋,等等。隨著建國後科學文化和思想覺悟的提高,這些禁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在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