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節日的起源
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壹夜是壹年中最“鬧鬼”的壹夜,所以也被稱為“鬼節”。華語地區經常把萬聖節誤認為萬聖節。“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的詞源非常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壹些地區,萬聖節仍然被稱為“萬聖節彌撒”,意思是為紀念所有聖徒而舉行的彌撒。
2.關於萬聖節的起源有很多版本,其中:
(1)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會將165438+10月1定為“萬聖日”。“聖”的意思是聖人。傳說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將這個節日向前移動了壹天,即65438+10月31。他們認為這壹天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的開始,嚴冬的開始。當時人們相信,在這壹天,逝者死去的靈魂會回到故居尋找眾生,從而獲得重生,而這是人死後獲得重生的唯壹希望。活著的人害怕死者的鬼魂來奪取生命,所以人們在這壹天熄滅火和燭光,讓死者的鬼魂找不到活著的人,他們裝扮成怪物來嚇跑死者的鬼魂。之後,他們將重燃篝火和燭光,開始新的壹年的生活。
(2)萬聖節其實是壹個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像五月節是贊美春天壹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有壹個贊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午夜到次日,持續了壹整天。他們認為,在那壹夜,他們的大死神薩滿教召喚了當年死去的人的所有鬼魂,這些惡靈會因為生為動物而受到懲罰。當然,只要壹想到這個幽靈般的聚會,就足以讓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傻子膽戰心驚。於是他們點燃篝火,密切觀察這些惡鬼。萬聖節到處都有巫婆和鬼的說法就是這麽來的。直到現在,在歐洲壹些與世隔絕的地方,仍然有人相信這是真的。
(3)古羅馬人在165438+10月1也有壹個節日,用來向他們的女神波莫納致敬。他們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堅果和蘋果。我們的萬聖節似乎是古羅馬節日和德魯伊教節日的混合體。
萬聖節的活動原來很簡單,大部分都是在教堂裏舉行。但是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聖節視為壹個玩樂、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於是人們不再用這個節日來贊美秋天,而是讓它成為妖魔鬼怪的節日。
3.服裝的起源
萬聖節服裝起源於惡作劇。大人帶著孩子壹起出去(壹般是大人把車開到路邊,孩子說“不給糖就搗蛋”。大人提前要求孩子只能去門口有喜慶裝飾和燈光的房子,否則不準打擾。另外,在討糖的過程中,壹定要壹直站在大門口等著,不準進屋。回收的糖也必須交給成年人檢查後才能食用。接收兒童的家庭還被要求不得提供自制食品或無包裝食品。
萬聖節服裝充滿了人,而不僅僅是單調的大鬼孩子。做最簡單的鬼服,在頭上蓋壹張白床單,挖兩個洞留下眼睛;如果妳想扮演魔術師,穿上黑褲子,戴上黑帽子,在帽子和頭頂之間藏壹只毛絨絨的兔子。孩子們穿上白色的衣服和褲子,然後在背上綁上手電筒,裝扮成小天使;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自己喜歡的動漫形象。
4.南瓜燈的起源
南瓜燈起源於古代愛爾蘭。傳說有個叫傑克的人是個酒鬼,愛搞惡作劇。有壹天,傑克騙魔鬼爬上壹棵樹,然後在樹樁上刻了壹個十字架,威脅魔鬼讓他不敢下來。然後傑克和魔鬼達成了壹個協議,讓他從樹上下來,條件是魔鬼答應施壹個咒語,讓傑克永遠不犯罪。傑克死後,他的靈魂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獄,他的亡靈只好靠著壹根小蠟燭在天地間遊蕩。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中,這種小蠟燭被放在壹個挖空的蘿蔔中,被稱為“傑克燈”,而古代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它是由南瓜燈制成的。據說愛爾蘭人到達美洲後不久,就發現南瓜無論是來源還是雕刻都比蘿蔔好,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兒。
5.疫區
萬聖節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如今,壹些亞洲國家的年輕壹代也傾向於慶祝“外國節日”。萬聖節前夕,國外壹些大型超市會設立專櫃出售萬聖節玩具,小商販也會出售壹些與萬聖節有關的玩偶或模型,吸引年輕人的眼球。
6.當地風俗
(1)不給糖就搗蛋
萬聖節的前壹天晚上是壹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怪、海盜、外星來客、女巫紛紛出動。在基督教時代之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謝上帝和太陽的仁慈。當時,占蔔師點燃並施行巫術,驅趕據說四處遊蕩的妖怪。後來,羅馬人用堅果和蘋果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和31合並。在中世紀,人們在萬聖節穿上動物形狀的服裝,戴上可怕的面具來驅趕黑暗中的鬼魂。雖然基督教後來取代了凱爾特人和羅馬人的宗教活動,但早期的習俗依然存在。孩子們帶著戲謔的心態穿著各種服裝戴著面具參加萬聖節舞會。這些舞會周圍的墻上經常掛著巫婆、黑貓、鬼和骨頭,窗戶和門口掛著露齒而笑或令人作嘔的南瓜燈。
萬聖節的時候,孩子們會提著南瓜燈,穿著各種奇裝異服挨家挨戶要糖果,嘴裏不停地說著“不給糖就搗蛋”。(意思是:‘不給糖就搗蛋’)如果妳拒絕給糖果,孩子們會非常生氣,用各種方式懲罰妳,比如在妳家倒垃圾,直到妳願意給他們。
(2)萬聖節面具
自17世紀以來,慶祝萬聖節的傳統在英格蘭南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10月5日舉行的火藥陰謀。但是萬聖節在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北部仍然很受歡迎。直到21世紀初,英格蘭南部才再次開始慶祝萬聖節,不過方式完全是美式的。
萬聖節最受歡迎的遊戲是“咬蘋果”。在遊戲中,人們讓蘋果漂浮在壹個裝滿水的盆子裏,然後讓孩子們用嘴咬蘋果,不用手。誰先咬誰就贏了。
萬聖節起源於古老的凱爾特新年。這個時候,也是祭拜死者的時候。在避開邪靈幹擾的同時,還以食物祭拜祖先和善良的神靈,祈求平安度過嚴冬。那天晚上,孩子們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3)節慶活動
紐約還在萬聖節之夜舉行遊行,讓壹群吸血鬼、僵屍、女巫和弗蘭肯斯坦異口同聲地出現。也歡迎市民前來參觀。與會者不限年齡、性別、階級或國籍。就算妳是個膽小鬼,妳也可以加入他們,來壹場熱鬧的人鬼狂歡。
其實這些鬼都是人裝扮的,所以並不可怕。反而有些小臉更可愛,讓人呆在裏面,就像參加大型化裝舞會壹樣。
在各種換裝角色中,女巫和僵屍是最受歡迎的,那些專營萬聖節用品的商店專門準備出售這類服裝,以滿足大眾的需求;同時,每年廠家都會把流行的人物,包括面具、衣服投放市場,為的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中,比如電影;小巫師的造型已經成為很多孩子的必備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萬聖節遊行(Greenwich Village萬聖節遊行)始於1973,由壹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員Ralph Lee先生發起。據說起初他和鄰裏的朋友孩子壹起遊行,後來逐漸演變成全村的大型活動,活動中當然還有大型的木偶戲。同時,旅遊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人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即使人們只是想看熱鬧,當妳踏入村莊,妳很快就會被邀請參加旅遊,成為其中的壹員。
紐約的萬聖節遊行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紐約人和遊客,遊行將在﹝Greenwich Village﹞舉行,隊伍將在晚上7點左右從﹝6th大道和春天街的交界處&春天Street﹞ (start)出發,壹路遊行到23街(第六大道& amp23rdStreet﹞),全程大約需要幾個小時。
(4)南瓜餅
無論是來自亞洲、南美、非洲、歐洲甚至中東的遊客,都可以把自己打扮成各種各樣的角色,或者帶上簡單的樂器,實時演奏當地特有的音樂,融入無國界的當地文化。可能是以前沒參加過萬聖節活動,更別說這麽精彩的遊行了,所以感覺特別新鮮。
早在10月中旬,曼哈頓就開始鬧鬼。在繁忙的街道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懸掛著萬聖節的鬼怪裝飾品。許多百貨商店忙著在櫥窗裏堆放季節性禮物和衣服,吸引了許多路人。超市和市場也擺放大大小小的南瓜,供市民選購,裝飾家居或制作南瓜燈。當然,壹些家庭主婦煮南瓜來做菜或做蛋糕,這完全符合節日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