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壹詞源於歐洲壹個古老的東斯拉夫部落的名字“羅斯”。俄羅斯族的祖先最早生活在東歐,在公元1世紀被羅馬歷史學家稱為“維勒迪”。他們居住在維斯瓦河和波羅的海南岸,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在6世紀,他們已經被稱為“羅斯”。10世紀,俄羅斯大公奧列格控制了以基輔為中心的周邊部落。13世紀,基輔俄羅斯被蒙古人吞並,納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元文宗皇帝時,招募金帳汗國的1000名俄兵擔任護衛,並分田地耕種。這是歷史上關於俄羅斯人大量進入中國的最早記錄,中國史書上稱他們為色目人。從14世紀開始,俄羅斯人脫離了古羅斯部落,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建立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從種族分類來說,俄羅斯人屬於歐洲人種(白人)。他們的身體特征是白皮膚,棕色或藍色的眼睛,高鼻子,薄嘴唇,柔軟的黃色頭發和高大的身材。第三毛(胡須、腋毛等。)中等發達。由於與鄰近民族通婚,中國的俄羅斯人逐漸改變了體質,具有了黃種人的特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的俄羅斯人被承認為中國的少數民族,享有與其他民族人民平等的權利。
從種族分類來說,俄羅斯人屬於歐洲人種(白人)。由於與周邊民族的通婚,中國的俄羅斯族逐漸改變了體質,具有了黃種人的特征。早在18世紀,但主要是在19世紀和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俄國人從沙皇俄國遷到了新疆。在封建軍閥盛統治新疆期間,他們被稱為“歸化族”。他們住的村子叫桂花村。建國後改為俄語。
中國的俄羅斯族最早是在18世紀初從沙皇俄國遷來的。18世紀後期,由於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殘酷統治,大批俄羅斯人移居中國,特別是19年底和俄國十月革命前後,更多的俄羅斯人從西伯利亞等地湧入北疆。當時他們被稱為“歸化人”,他們居住的村莊被稱為“歸化村”。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俄羅斯人。中國俄羅斯族的生活習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與蘇聯俄羅斯族基本相同。
因為俄羅斯人長期沒有移居到我國,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前蘇聯都有自己的親戚朋友。新中國成立後,兩人關系恢復,很多人要求回老家與親人團聚。上世紀50年代,經中蘇兩國政府同意,幫助他們遷回老家。此外,壹些俄羅斯人已經搬到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因為那裏也有他們的親戚。所以我們國家的俄羅斯人數量已經不多了。
俄語
俄語屬於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分為南北兩個分支。說南方方言的俄羅斯人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內蒙古自治區的埃爾貢右旗。語言的特點是:只有單元音沒有復元音,名詞分單復數,有格變化,動詞有形、時態、人稱、體的範疇。文字是俄語,使用斯拉夫字母,* * *有43個字母。很多人精通漢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民族語言。
俄羅斯民族的生產技術
中國俄羅斯族的經濟生活相當多樣化。他們大多居住在城鎮,從事各種修理、運輸和手工業,有的還經營農業。他們擅長園藝和養蜂,其中壹些人專門從事園藝、飼養牲畜和養蜂。農村的俄羅斯族大多幾十戶人壹起居住,成為壹個單獨的村莊。他們大多在伊犁河和特克斯河兩岸耕種土地。在壹些靠近牧區的地方,也有從事畜牧業的人。
俄羅斯人的宗教信仰
俄羅斯人信仰東正教。和國外的俄羅斯人壹樣,我國的俄羅斯人最初也相信靈魂不滅,認為人死後靈魂還在。到了近代,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皈依了東正教,還有壹部分人信仰其他教派的基督教。俄羅斯的宗教活動有兩種,壹種是在家做晨禱和晚禱,壹種是去教堂聽牧師布道。當妳祈禱時,妳在胸前畫壹個十字。東正教徒是先右後左畫人行橫道,和天主教不同。
俄羅斯人的歷史
元至順三年(公元1333年),元朝統治者在其管轄範圍內招募了10000名俄羅斯人,並設立了“宣中虎衛秦軍指揮所”,使他們保衛首都(今北京)和朝廷。
俄羅斯文學
俄羅斯人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文學藝術,其中書面文學主要包括詩歌和小說。比如加入中國的俄羅斯移民伊凡,他寫了壹部小說叫《逃亡》,主要描寫了他們從俄羅斯逃到中國的經歷。俄羅斯女教師曾經寫過壹首詩《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壹員》,這首詩反映了我們中國家庭的和諧團結。此外,還有大量的俄羅斯民間口頭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格言警句、諺語、謎語、說唱等多種形式,大多歌頌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善良、創造、勇於克服困難等高尚品質。
俄羅斯音樂
巴拉萊克是俄羅斯民族特有的弦樂器,因其琴體為正三角形,故又稱“三角琴”。桌上放著壹個長扁柄,正面鑲嵌著有魚鱗味道的白色骨塊,柄上半部略有雕刻,斜立著四根弦。音箱中央有帶弦的琴碼,壹般是四度調音,有高、中、低等不同規格。音色清脆明亮,常與曼陀林、吉他、手風琴壹起演奏,深受年輕人喜愛。
俄羅斯舞蹈
俄羅斯人也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經常舉辦各種家宴和聚會,跳交誼舞、俄羅斯舞、天鵝湖舞、烏克蘭舞、俄羅斯集體舞、踢踏舞、頭巾舞、馬車舞等。,舞蹈優美,參與者多,民族特色強。
踢踏舞是俄羅斯民族的民間舞蹈,是復活節的舞蹈之壹。跳這種舞時,男女老少穿上皮鞋,壹起參加。在手風琴的伴奏下,人們圍成壹個圈,用腳趾、腳跟或腳掌的壹部分撞擊地面,發出踢踏聲。女人們手舞足蹈,揮舞著絲綢,男人們邊跳舞邊吹口哨,小提琴手也加入了舞蹈的行列,邊拉邊跳。節奏清晰多變,腳下動作靈活洪亮,場面活潑熱烈。
九、俄羅斯藝術
俄羅斯人是壹個聰明的民族,他們的民間工藝非常豐富和發達,富有藝術性和民族風格,對新疆和黑龍江的民間工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俄羅斯男性主要從事靴子和鞋子加工、裁剪縫紉、木雕等行業。他們設計生產的男女皮鞋、皮帶品種多樣,色彩鮮艷,加工精美,深受人們的喜愛。俄羅斯婦女主要從事編織和刺繡。他們可以編織掛毯、靠墊、地毯、頭巾等。上面繡有人物、花鳥、野獸等圖案。它們美觀大方,都是精美的工藝品。
俄羅斯娛樂
俄羅斯人世代生活在北方,他們的體育活動大多與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有關。冬天,俄羅斯人喜歡滑冰和滑雪,也喜歡摔跤和踢足球,節奏快,運動量大。他們喜歡夏天釣魚,秋天打獵。他們也有去郊遊的習俗。每天春暖花開,青年男女相約郊遊,人們帶著豐富的食物在美麗的地方跳舞、唱歌、野餐。
俄羅斯服裝
俄羅斯民族的服飾豐富多彩,人們在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顏色和風格。尤其是年輕人,愛穿各種時裝。夏天,男人們經常穿著絲質的白色直領運動衫和褲子,腰間系著壹根腰帶。在春天和秋天,他們穿著黃褐色或鐵灰色的西裝,各種顏色的寬葉領帶,有時穿著皮夾克,少數人穿著繡花襯衫和白色寬袖口的燈籠褲,戴著八角帽。冬天穿翻領皮衣或棉衣,羊皮剪毛皮帽,高筒靴或氈靴。夏季女性穿淺色、短袖、半開胸、束腰、大刺繡或印花的連衣裙;春秋兩季,他們穿西裝或裙子,五顏六色的花呢帽子,上面插著羽毛作裝飾;冬天,他們穿裙子、長毛皮大衣、高筒靴和羊毛頭巾。男女t恤的衣領、袖口、前胸都裝飾有精致細膩的刺繡幾何圖案或花卉圖案,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老年人的服裝保持了傳統風格。大多數男人穿制服、馬褲、皮靴或皮鞋,有些人穿分叉的長袍和褲子。大多數婦女穿著無領繡花夾克,自制棉長裙,腰間系著花腰帶,有些人穿著連衣裙。大多數中年人穿漢族服裝。
俄羅斯女性的頭飾相當有特色,年輕女孩的頭飾與已婚女性的頭飾有嚴格的區別。女孩的頭飾頂部敞開,頭發露在外面,梳成壹條長長的辮子,辮子裏編織著五顏六色的發帶和小玻璃珠。已婚婦女的頭飾必須是緊而無孔的,即先將頭發梳成兩條辮子戴在頭上,再用頭巾或帽子包起來,以免露出壹根頭發在外面,否則會被認為不禮貌。
俄羅斯飲食
俄羅斯人壹日三餐,早晚兩餐比較簡單,以茶或奶茶、糕點、饸饹為主。午餐更加精致多樣。
俄羅斯人的飲食既繼承了煎、烤、燉、炸、煮等傳統烹飪習慣,又吸收了漢族和其他民族飲食文化的長處和經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醇厚的地方風味。
俄羅斯人的主食主要是勒巴(壹種硬面包)和自己烤的煎餅,副食有肉、蛋、灌腸、牛奶、黃油等。他們喜歡吃俄羅斯風味的填充面包和各種蛋糕,烤鵝,牛肉片,牛肉煮土豆和雞蛋豬肉片,以及黃瓜,西紅柿,土豆,胡蘿蔔和卷心菜等蔬菜。喜歡喝各種牛肉土豆蔬菜湯,白酒(伏特加),自己釀的甜啤酒。他們每天的餐食主要有俄式的赫利布、布拉齊嘎、盧列特、古力齊、比羅戈、蘇波、嘎德勒德、土豆烤牛肉、比拉什蓋、布裏內、阿拉吉等。
赫利布是壹種面包,是俄羅斯人民最古老、最尊貴的食物。其方法不同於普通面包的烘焙。制作時,先將酵母在溫水盆中融化,然後加入壹勺糖和鹽,再加入適量的幹面粉攪拌成糊狀,放在較暖和的地方發酵。當盆中的面糊變成泡沫時,加入幹面粉並結塊以繼續發酵。面條再次發酵後,取出揉成圓形或長條狀,放在烤盤上,蓋上布發酵,然後放入烤箱或烘箱中煮熟,冷卻後即可食用。
布拉奇加也是壹種面包,是用面粉、奶油、糖和雞蛋攪拌發酵後烘烤而成。它又軟又甜,營養價值高。是俄羅斯人經常吃的壹種早餐。
蘇波是俄羅斯族最常見、最常吃的壹道菜,素菜有兩種。素波,肉菜,先把牛肉洗凈切塊,然後放在湯鍋裏煮。做飯的時候,他把面湯裏的血沫去掉。等肉熟了,他再加入少量土豆塊、胡蘿蔔塊或者蓮藕白絲,再加入壹些蘇泊葉繼續煮。取另壹個鍋,放適量植物油,油熟時倒入切好的西紅柿和洋蔥壹起翻炒,加入適量鹽、胡椒粉等調料。把西紅柿炒成糊狀,倒入煮肉的湯鍋裏,輕輕攪拌幾下。這道菜準備好了。
Gadeled又稱紅燒肉餅,由牛肉或羊肉、土豆、雞蛋、幹面包等原料制成。微酸,香而不膩,色澤鮮艷,深受俄羅斯人的喜愛。
俄羅斯人的住所
俄羅斯族的房子又高又大,多為土木結構的平房,還有單木造的房子,分為臥室、客廳、廚房、儲藏室。他們的房子都建在高高的平臺上,墻很靠後,50多厘米。這些房子是方形的,有傾斜的屋頂,其中壹些覆蓋著塗有綠色油漆的鐵皮。主門前有門道和走廊,門內有過道,過道兩邊是臥室和客廳。房間的角落裏有壹堵土坯防火墻。有的人是大壁爐,上面蓋壹層鐵皮,塗上黑油,俗稱“羊毛爐”,是很好的取暖設備。室內陳設更加精致。臥室裏有木床或鐵床,鐵床欄桿上雕刻著花草,給人壹種古樸的感覺。客廳的桌椅多為圓形和方形。雖然是地磚,但是上面有地毯。
俄羅斯人的婚姻和愛情
俄羅斯人實行婚戀自由,但結婚需要父母同意。俄羅斯人可以和其他民族通婚。俄羅斯人的傳統婚禮非常隆重,程序和儀式也非常繁瑣復雜。當妳舉行婚禮時,妳應該提前通知妳的親戚和朋友。如果妳收到邀請後不來,會被認為是壹種粗魯的行為,會引起主人的不悅。婚禮會先在女方家舉行,賓客們會用餐、唱歌、跳舞壹會兒。之後,婚禮隊伍將由男方親友和新郎組織前往女方家。當婚禮隊伍快到新娘家門口時,女方的親朋好友關上門,並派壹群孩子來找新郎要錢開門。交了錢,新郎才能進女方的門。根據傳統習俗,新娘和新郎必須去教堂舉行結婚儀式。新娘身穿白色禮服,頭戴月桂花冠,與新郎壹起站在雕像前。牧師問男女雙方是否同意結婚。雙方給予肯定答復後,雙方交換定情信物,然後牧師背誦規定的祈禱經文,祝福新婚夫婦。儀式結束後,男方家設宴招待親朋好友和賓客,然後舉行舞會。晚上還要模仿漢族人的習慣,在新房子裏鬧壹鬧。
俄羅斯家庭是壹夫壹妻制,父親是壹家之主,掌管家庭經濟。孩子長大結婚後,另立門戶,獨立生活。父母去世時,遺產將在子女之間分配。東正教禁止離婚,俄羅斯人受東正教影響,很少離婚。
俄羅斯人的名字由三部分組成:他們的真名,他們的父名和他們的姓。婚後女性壹般隨夫姓,也有男性隨女方姓或姓氏不變。未成年人通常被稱為他們的名字或昵稱。成年人壹般以本名和父親的名字稱呼,同輩或晚輩可以直呼其名;在非正式場合,朋友之間也可以直呼其名。
俄羅斯人的葬禮
俄羅斯人的喪葬習俗與其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密切相關。壹般實行土葬,棺材多為松柏木。死後要全身沐浴,穿上壽衣,將屍體停放在幾條長凳組成的殮房桌上,將頭放在朝聖雕像上,雙腳指向大門。三天後,妳將被埋葬。葬禮時,棺材不能從正門擡出,要從後門或窗戶出去,葬式為頭東腳西。安葬後,親屬要定期舉行悼念活動。死者家屬要服喪40天,穿喪服,手臂纏黑紗,不能在家裏舉行各種娛樂活動。現在城市居民大多改土葬為火葬。
俄羅斯節日
俄羅斯人的大多數傳統民族節日都與宗教信仰有關,如復活節、聖誕節、舊歷年、清明節和主洗禮節。
俄羅斯人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是復活節。“復活節”,也叫“帕斯卡節”,是為了紀念耶穌死後復活。沒有固定的日期。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壹個星期天舉行,壹般是4月4日到5月10。節前,人們按照宗教傳統齋戒49天,每天只吃壹頓飽飯,另外兩頓只吃半飽,而且不吃肉,只吃素,齋戒期間不準唱歌跳舞。但是現在,除了老人和基督教徒,我國許多俄羅斯族也不再守戒律了。在節日當天,除了五顏六色的“Bicheney”(蛋糕),每個家庭還應該準備熟雞蛋,這些雞蛋將被塗上紅色,黃色,藍色,咖啡,綠色和紫色。每當有客人來,主人都會分壹個雞蛋,象征著生活的富足。節日期間,人們要上述上好的點心和餅幹招待來客,親朋好友相互拜訪相互祝賀,青年男女載歌載舞,跳起節奏感很強的俄羅斯踢踏舞,彈奏七弦琴和手風琴自娛自樂。每年復活節後50天是五旬節,也叫聖靈降臨節,是東正教為紀念耶穌的門徒接受聖靈而慶祝的節日。
聖誕節也是我國俄羅斯人慶祝耶穌誕生的盛大宗教節日。俄羅斯聖誕節每年在俄羅斯歷65438+10月7日舉行。當節日到來時,俄羅斯人會用柏樹或松樹裝飾壹棵華麗的聖誕樹,準備豐富的節日食物。在晚上的團聚會上,盛裝的聖誕老人會給大家送上聖誕禮物,並舉行歌唱晚會。
捷報節是新疆等地俄羅斯人的傳統春節活動,通常在農歷三月上旬舉行。據《新約》記載,聖母瑪利亞在這壹天收到了天使對上帝旨意的宣告,她將因聖靈而懷孕,生下耶穌。節日期間,人們會開展各種慶祝活動。3月4日,孩子們把烤好的雲雀形狀的餅幹拿到田裏,扔到天上,然後抓起來迎接春天。3月9日,婦女們在村外的地上鋪上壹塊亞麻布,在上面放上壹個大饃饃,供春娘享用。姑娘們用紙或布把各種各樣的鳥綁起來,用繩子綁在折斷的樹枝下面。大家要求山披、屋頂、柴堆等高處。,搖著樹枝,唱著春節的歌。有些地方還在3月25日慶祝喜訊節,因為春天來了,候鳥也回來了。在這壹天,人們唱春節歌曲。
洗禮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公歷65438+10月19日舉行。根據新約,耶穌三次顯示他的神性。當他第二次受洗時,“聖靈”和鴿子降臨在他頭上,顯示他是神的兒子。東正教重視這個主顯節,定在公歷1月19日。洗禮是基督教的儀式。在洗禮日,人們不僅在教堂裏祈禱,還會在河裏破冰取“聖水”,甚至有人會跳進冰洞裏洗。按照習俗,18日晚上是占蔔時間,尤其是女孩們要預言自己的終身大事。
豐收節是新疆等地俄羅斯人的傳統農業祭祀活動,在每年公歷10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收割結束時,人們特意將最後壹捆小麥留在地裏,除去周圍所有的雜草,然後擺上面包、鹽、牛奶等供品,表達對大地恩賜的感激,祈禱來年有更大的收獲。
肉孜節又稱“冬節”,是新疆等地的俄羅斯傳統節日。時間由每年公歷2月底或3月初改為四旬齋前壹周(東正教的齋戒日期從復活節前7周開始,沒有固定日期,壹般不早於每年3月22日或晚於4月25日)。這個節日持續七天。根據民間習俗,節日的每壹天都有不同的內容:星期壹是春節;周二是娛樂日;星期三是食物日;周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叔叔的回歸日;星期六是女孩的新小姨子日;星期天是送冬天,原諒妳的言行。謝肉節期間,家家宴飲,因為謝肉節後齋戒期間不能吃肉飲酒。
俄羅斯禁忌
俄羅斯人性格開朗,幽默,民族自尊心強。他們壹般都很好客,講究禮儀。迎接客人,最莊重的傳統禮儀是用面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征著善意和友誼。遊客必須用刀切下壹片面包,蘸上壹點鹽,才能在壹般社交場合使用。俄羅斯人避免送黃色禮物,認為黃色代表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在社交活動中,親吻禮儀也很流行,但也有各種禁忌,比如朋友之間只能親吻對方的臉頰,男性不能親吻未婚女孩的手,只能親吻已婚女性的手,只有長輩才能親吻晚輩的額頭。年輕人與老年人同行時不宜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時男性不宜走在前面;在宴會上,男士不得先於女士入座;男人不允許戴手套和別人握手。遇到老人或女士時,應先鞠躬,等對方伸手時再握手。
當拜訪壹個俄羅斯家庭時,有許多規則。進屋前先敲門,得到主人的允許。進屋後不能戴帽子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如果客人要吸煙,必須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點煙的時候,不能用火柴連續點三個人;不要問別人的收入,也不要問女性的年齡,否則會被認為不禮貌;去參加家宴,壹般要比預定時間晚到15分鐘,不能晚。俄羅斯人在生活中仍然忌諱數字,尤其是“13”,他們稱之為鬼號,是最不吉利的。
俄羅斯人愛吃肉,但不吃馬肉和驢肉。他們喝酒時不能用左手舉杯。喝湯的時候壹定要用勺子,但是壹定不要用左手拿勺子。
大師的頭腦
科爾波娃娜佳(?—1985),女,全國人大代表,新疆伊犁紅旗農機廠博士。
娜佳出生在公劉縣山區的壹個貧困家庭。她在12歲的時候給地主當仆人。後來父母生病,生活無法維持。她不得不和她的兩個姐姐沿街乞討。解放後,他們終於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1951年,她作為第壹批少數民族先進分子加入中國* * *生產黨。1952入選烏魯木齊衛生學院學習。經過努力,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在新疆伊犁,她背著藥箱,走遍了這裏的草原和草甸。當時她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高超的醫術,解除了很多人的病痛,挽救了幾十條生命。時至今日,伊犁當地各族群眾和老壹輩人依然記得她。因為表現突出,娜佳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好幹部,並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沙莉(1914-),女,出生於蘇聯薩拉托夫。她從1964加入中國,教授,俄語語言學家。1941畢業於莫斯科外國語師範學院法語系,曾任莫斯科地質勘探出版社、莫斯科外語出版社技術編輯。1945被授予“衛國戰爭勇敢勞動勛章”。1946隨丈夫李來到中國,在哈爾濱俄語學院當老師。新中國和加拿大成立後,沙力成為北京外國語學院教授,人民文學出版社俄文編輯部顧問。
沙力培養了大批俄語專業人才,為俄語教材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翻譯家協會名譽理事,第六屆、第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主編包括蘇聯當代文學原著選讀,翻譯成《水怪》、《春蕾》等。
戈沙(1931-),黑龍江人,高級編輯、畫家。1951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71,加入中國* * *產黨。歷任《西北畫報》創作辦公室主任,《長春畫報》編輯,《吉林日報》美術組主任、高級編輯。主要從事報紙插畫、油畫、版畫的創作。很多作品都獲獎了。如版畫《古歌》獲日中藝術交流金獎,《山村女教師》獲全國少數民族美展優秀獎,《布達拉關》獲第十屆全國版畫大展銅獎。戈沙還出版了《戈沙選集》、《戈沙絲綢之路選集》和《蘇聯書籍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