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文化是以巫仙為首的古代靈山十巫創造的,以無錫寧昌古鎮寶源山為中心,以占星、占蔔為主要形式,以鹽文化、醫藥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漢族區域文化。據《山海經·野西經》記載,有靈山、吳仙、吳姬、吳蟠、古武、吳鎮、李悟、吳笛、吳邪、吳洛,各種藥自此起起落落。郭璞的《吳顯傅山》甚至包含吳顯以弘書為帝堯大夫,出身官宦。據考證,無錫寧昌古鎮寶源山不僅盛產可供古人直接食用的寶源山鹽泉,還盛產朱砂這種長生不老的藥材。所以,寶源山是以五仙為首的十巫自上而下登高而下采藥采鹵制鹽的靈山,也是真正的巫山。巴文化神秘而悠遠的母文化——巫文化(鹽文化、藥文化),就誕生在這裏。唐堯時代,吳縣建立,形成了三峽地區(大武山地區)巫文化的起源。從這裏,吳生五姓巴人遷居湖北長陽中裏山。吳文化與楚文化的融合產生了壹度繁榮的巴文化,產生了文學開篇巨著《山海經》、《詩經》、《吳歌楚辭》,在天文、文學、文字、藝術、醫學、地理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今仍廣泛存在於巫溪的巴山夜歌、五句山歌等文化事件,充滿了古老的風情,而作為巫文化歷史遺存的杜妍寧昌古鎮、大寧河古棧道、懸棺之謎,更是神秘而幽僻。
巫的歷史悠久,甲骨文中有巫字,說明它出現在商代以前。甲骨文專家許教授總結巫字演變如右圖所示(據許《中國古代諧音之根》,臺灣省商務印書館,臺北第壹版,1995)。最早的巫字是兩個I字的交集,大概是魔法中使用的器物的象形;後來兩個人在跳舞,是女巫用肢體動作請來了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