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以前:
漢字的起源是原畫,原始人在生活中用“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慢慢地從原來的圖畫變成了“表意符號”
商代以後,甲骨文出現之前,有:
賈湖雕刻、雙墩雕刻、半坡陶器雕刻、青墩雕刻和喬莊墓雕刻。
骨銘:
甲骨文是指刻在動物骨頭上的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見於山東(赤峰、關中等地),是中國最早可識別的文字。
陶斯朱文:
山西襄汾縣陶寺遺址,據放射性碳測年和校正,其年代約為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900年。
殷商時代:
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表意符號”演變成了相對定型的“甲骨文”。這被認為是漢字的第壹種形式。
西周:
青銅器應用廣泛,刻在青銅鐘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就是“金文”。
秦朝:秦始皇統壹文字和計量。
漢朝時:
(1)這種隸書流行於西漢時期。叫它“韓立”。
(2)韓立流行於漢代,楷書尚處於萌芽階段。
唐朝時期:
(1)“楷書”特別受歡迎;
(2)“草書”的起源,如行書,或其他文字,不能確定是何時開始的。
③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是“行書”。
宋朝:
中國四大發明之壹,雕版印刷被畢升改良為活字印刷,“宋體字”也要制作。與此同時,“黑體”誕生了。
新中國時期:
有綜藝,整塊,浮雲,變體等等。這是祖國文化繁榮的具體表現,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中國,漢字是幾代人的主要官方文字。
漢字簡介:
漢字(拼音:hàn zì,註音:?ㄢˋˋ)又稱漢字、漢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語素音節。漢字是漢語的書面文字,也借用了日語、韓語、越南語等語言。它們廣泛應用於漢字文化圈,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仍在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廣義的漢字是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謝文、小篆,到隸書、草書、楷書(以及衍生的行書)的文字,狹義的以正楷為標準書寫方法的漢字也是今天廣泛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是古代漢族先民發明和改進的。目前,確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張文和金文的甲骨文,大約在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300年的商朝。然後到了秦代的小篆,發展到漢代的隸變,成為唐代今天使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壹種文字,也是古代各種代筆系統中唯壹流傳至今的文字。漢字壹直是中國的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經發展到高度完備的水平。它們不僅在中國使用,而且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作為東亞唯壹的國際交流語言。在20世紀以前,它們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的官方書寫和規範文字,所有東亞國家都在壹定程度上自行創造了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