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頭幾年,伊稀的壹個節日,隨著海風吹遍了我們國家的大街小巷,也吹進了年輕人的心裏。2月14日,小情侶互贈鮮花、巧克力等禮物,表達愛意,贊美愛情;為了紀念壹個叫瓦倫丁的和尚,這壹天是情人節,中文叫“情人節”。
幾年後,另壹個情人節悄然出現在人們中間,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這是壹個冷門的傳統節日,冷到人們甚至不知道它是如何延續至今的。
正如我們所知,每個節日都有壹定的習俗:例如,西方人在聖誕節與親戚朋友聚會,裝飾聖誕樹,扮演聖誕老人。中國人也想在春節期間與親戚朋友聚在壹起,放鞭炮,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那麽七夕吃什麽呢?不知道七夕有什麽傳統活動?我還不知道~ ~據我網上搜索,七夕有零星的廟會,但我認識的人都沒去過。這些零星的廟會,既不排斥戀人,也沒有太大的關系。
如果七夕是傳統節日,那應該是牛郎織女的傳說讓它壹直延續下去。每個節日背後都有壹個傳說或典故,西方的情人節也不例外。傳說在公元三世紀的羅馬,有壹個國王為了保證兵源,禁止人們結婚。西方的婚禮由僧侶主持。在羅馬的首都,有壹位德高望重的僧侶不顧國王的禁令,秘密為壹對新人舉行了婚禮。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很快在羅馬傳開了,不幸的是,它也傳到了國王的耳朵裏。國王把修道士關進監獄,最後把他折磨致死。修士被殺的日子是公元270年2月14。
壹千多年過去了,國王早已下了地獄。“人們再也不會記得他的杖和劍”,但人們會永遠記得那個敢於與權力抗爭的和尚。他的名字叫瓦淪丁,2月14是情人節,後來逐漸變成了今天的情人節。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情人節的故事。我們的瓦淪丁在哪裏?翻開我們的歷史書,誰是中國的瓦淪丁?有誰為了愛情與權力抗爭過,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我覺得是有的,只是人們沒有像羅馬人壹樣同情他,而是把他忘了。可想而知,如果瓦淪丁的故事發生在古代中國,按照我們的傳統觀念,誰會去贊美他?誰為他建了壹座紀念碑?得到他幫助的人不是給國王下跪磕頭了嗎?他更有可能被認為是壹個叛逆者。他孤獨地死去,讓自己的墳墓長滿了雜草,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誰會記得他?我們只會記住英明的神武國王,他是全能的,世世代代受人敬仰和贊美。當然,我們不能有自己的情人節。
南朝學者沈約(公元441-513)曾有“織女獻牽牛花”的詩句。也是壹千多年。哪壹代人把七夕當成了情人節?哪壹代中國人把追求愛情和個人幸福視為理所當然?1000多年來,中國情人節沒有戀人之間互贈禮物的習俗,也沒有表達愛意的傳統。即使是那些零星的廟會,也與西方情人節的習俗大相徑庭。廟會不是婚姻聯誼會,和戀人關系不大。七夕就是七夕。有牛郎織女的傳說,卻沒有情人節的現實。為什麽情人節不叫「情人節」,而是翻譯成「情人節」?很簡單,因為那是情侶們慶祝的~
既然七夕自古以來就不是情人節,也沒有戀人把它當成自己的節日,為什麽近年來西方情人節的習俗要被機械地套用到中國情人節上呢?不知道是誰把七夕改造成了所謂的情人節,也不想猜測人家是不是別有用心。羅馬產生了壹個永垂不朽的和尚,而中國這個幾千年燦爛文化文明的古國,卻沒有醞釀出壹個中國的情人節。西方情人節體現了不畏強權,贊美愛情,追求幸福的精神。它反映了羅馬人民堅定而公正的道德觀。壹千多年後,沒有人記得這位偉大國王的生日,但瓦倫丁兄弟的故事代代相傳,成為追求愛情和幸福的人們的節日。為什麽中國沒有?
我們是不是應該想壹想,我們的祖先和傳統尊重愛情嗎?妳真的追求過幸福嗎?中國的瓦淪丁,他真的存在嗎?他能做什麽呢?他怎麽了?得到他幫助的人感謝過他嗎?他真的留下了壹張紙和壹座墳墓嗎?
除了模仿別人,把原本不是情人節的七夕變成瓦淪丁節,我們還能做什麽?
附:七夕傳說
傳說古代有個叫靈兒的牛郎,惡業纏身。有壹天,在“灰牛大仙”的唆使下,他到茶豆攤底下窺探仙女洗澡。其中壹個叫織女,長得很漂亮,絕對的天使,壹張臉,魔鬼身材。靈兒是個剛發育好的小夥子。那時候還沒有測繪網站,也沒有對他進行“靜坐”等先進事跡的教育。他能不動心嗎?我只看了壹眼就愛上了維加。織女是《愛情種子》中的大姑娘,對帥哥靈兒壹見鐘情。她沒有嫌棄他是個可憐的牛郎,他們有來有往就好了。
小兩口結婚後,善良恩愛,被村裏所有人羨慕,還生了雙胞胎。“人算不如天算,花算不如天算紅”。可憐的第三年七月七日,災難從天而降!天上有個惡霸的老婆叫王太後。這壹天,王母娘娘不知道怎麽了,突然下凡綁架了織女,逃到天上去了。計燕靈兒帶著兩個孩子壹路追上來。王母娘娘讓妖術畫了壹個星系,擋住了靈兒的三個兒子。從此,好好的壹家四口被太後無緣無故拆散。惡霸玉帝知道妻子做了這麽缺德熏心的事,決定每年七月七日請喜鵲過橋,進行牛郎織女的家庭團聚。
七夕故事和習俗的時效性表明,它原本只是壹個秋天的節日,七夕故事的意義只是季節更替和立秋的消息。雖然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但七夕壹開始與愛情無關。七夕,作為秋天的第壹個節日,已經拉開了秋天的帷幕,秋劇總是壹出悲涼的悲劇。秋風起,繁華落,萬物蕭條,讓人心酸。所以,七夕,與其說是情人的節日,不如說是傷天害理的日子,不如說是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日子,而是自古以來情感離別的日子。七夕不是戀愛的季節。所以在古人的觀念裏,七夕不是結婚的吉日,牛郎織女的愛情也不代表月圓。湖北省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短卦書《壹種日本書》中有壹個條目,以牛郎織女為記述對象。有壹篇文章說:“長得醜選老婆不吉利。五申,自給自足,拉牛取織女,未果,三棄。”另壹個說:“吳申,姬友,拉牛得到織女但失敗了。未滿三歲,棄之而死。”可見,在古人眼裏,七夕故事,對於愛情和婚姻,本來就是壹個險惡的“簽”,畫不出來。;
目前中國人炒作七夕情人節的概念,原因之壹就是為了和西方情人節抗衡,可謂用心良苦。但是,把七夕當成情人節,可謂忘祖。在應對外部沖擊時,本土意識“復活”了傳統,但又不得不參照外來文化重新詮釋傳統,從而使“傳統”成為對外來文化的拙劣模仿。其實中國本來就有自己的情人節,和西方的情人節壹樣,不是在秋天,而是在春天。古代的春節,包括春分、花朝、春會、清明節、上思等。,都是風情搖曳的愛情節日,更不用說自古以來春日傳唱的詩詞裏透露的無邊浪漫情懷,那些多情的才子佳人,幾乎都在清明節。歸根結底,萬物盛開搖曳的春天,才是孕育愛情的季節。
/2004 08 23/n 221681850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