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公元581-618)統治中國三十八年,前後只有文帝和楊帝兩代,是中國歷史上短暫的朝代之壹。
隨著南北朝政治經濟的逐漸衰落,隋文帝作為北周的侍郎,於581年2月迫使年輕的周景帝退位自立為帝。因楊堅曾任隋公,故改國號為隋,國號為,定都長安。他是隋朝的開國皇帝。
隋文帝登基後,果斷地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了壹系列社會改革,鞏固了隋朝的統治。開八年(588年)65438+二月攻陷南朝最後壹個王朝,後陳都城建業(今南京)宣告南朝滅亡。至此,分裂已久的中國重新統壹了。文帝在位二十四年,6XX年改國號仁壽。仁壽四年,隋文帝死於仁壽宮,享年63歲。(後人記載隋文帝被其子楊光刺殺,遂指使心腹張衡入宮。)
文帝死後,他的兒子楊光在第二天登基,他的偉大頭銜是楊迪,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即位後,開始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豪華的宮殿,開鑿大運河供自己享用。為了擴大自己的統治,他不斷向外擴張。從大業十二年(612)到大業十四年,楊迪三次遠征遼東朝鮮(今朝鮮半島),但都以失敗告終。連年的戰亂和煬帝的暴政極大地削弱了隋朝的國力,人民生活幾乎沒有保障。於是,全國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以瓦崗山的翟讓、河北的竇建德、江淮地區的杜等人影響最大。所以隋朝後期,煬帝不得不四處奔忙,但隋朝大勢畢竟沒有了。1618年3月,隋將軍司馬德、宇文化及乘“小郭俊”之亂,在江都發動兵變,勒死了殘暴的皇帝楊迪。這樣,隋朝的短暫統治就結束了。
隋朝是壹個承前啟後的朝代,文帝和楊迪在位三十八年。在這三十八年中,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得到了鞏固和發展。首先,在政治上,隋朝對中央和地方統治機構進行了調整,恢復了廢除多年的“三分三公九等”的舊制度。建立三省六新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統治。通過隋法的制定,穩定了社會秩序。此外,科舉制度的建立,為日後中國封建社會的人才選拔提供了藍本。經濟方面,文帝下令整頓戶籍,清查人口,然後實行均田制,調整賦稅。同時,為了恢復農業生產,加強水運力量,於開皇四年(584年)開通廣通運河,將渭河改道至潼關。楊迪大業四年(611),永濟運河開通,從沁水引水到南通黃河,從輝縣到卓君全長2000多裏。這就是現在所謂的京杭大運河。此外,由於隋朝之前連年戰亂,各朝沒有統壹的貨幣制度和度量衡,極大地影響了市場商品的交易和流通。因此隋朝建立後,首先宣布取締舊錢,發行符合規格的“五銖錢”,嚴懲私鑄錢幣。同時還規定了標準的銅鬥鐵尺,全國頒布。這樣,就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隋代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例如,著名天文學家劉卓制定了皇帝的極歷,他計算的歲差與現代計算的精確值幾乎相同。在工程建設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河北趙縣安吉大橋的建設。這座由李春監督的石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空中撞橋”。它的建造比歐洲泰克河上的塞橋早了近8XX年。隋代在繪畫、音樂、舞蹈方面湧現出壹大批傑出代表,如畫家詹子謙和他的《遊春圖》。
僅僅30多年,隋朝就恢復了因割據混亂而幾乎中斷了幾個世紀的對外關系。絲綢之路沿線的商業交流促進了中國與西亞的交流,為盛唐奠定了壹定的基礎。隨著對外關系的改善和交流的發展,當時的地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煬帝所訂的***1200卷《禹區圖》是壹部圖文並茂的國家地理專著,在中國地理發展史上占有相當的地位。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壹個兩代滅亡的朝代。與另壹個朝代秦相比,它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隋、秦都是中國,被強大的武力統壹、分裂多年,然後完成了壹系列改革,使經濟得以發展。與此同時,人民被施以重徭役,苦不堪言,最終摧毀了政權。然而,正是憑借此時物質財富的豐富積累,國家為後代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從而帶來了隋朝以後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盛唐文化。
歷史學科包含許多豐富、生動、有趣的材料。每壹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有相關的、動人的歷史故事,能給人以啟迪。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隋朝歷史事件,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隋朝歷史事件第壹部分: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始於文帝年間。當時民生富足,人民安居樂業,政治穩定。隋文帝隋文帝提倡節儉,在政府中節省大量開支,廢除不必要的雜稅,設立倉廩儲存糧食。隋文帝在位第九年統壹天下後,以富國為首要目標,疏於稅收解決民困,以保證國家稅收,穩定民生。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楊堅開皇五年,即研究皇帝相貌,接受尚書左仆高炯的建議,實行失籍法,進行全國戶籍調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 掃除魏晉南北朝以來積累的隱瞞戶籍之弊,促進開皇之興。
政治上,隋文帝統壹中國後,厲行節儉,同時采取了許多有利於鞏固政權的措施。因為他意識到“自古帝王無好奢而能養老”,開始提倡生活節儉,宮中嬪妃不做漂亮的裝飾品。壹般文人用的都是布帛,絲帶只用青銅和鐵角,不用金玉。文帝試著用胡子粉和織領,但他找遍了皇宮也沒找到。這種節儉的做法相應地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有利於各項措施的實施。
任用官員不限門第,唯才是舉,通過考試得到人選。文帝本人致力於節儉,是壹個在整理秩序的官僚。他曾經派人考察過河北五十二個州,罷免了二百多個貪官,裁掉了當地十分之三左右的冗員。他還簡化刑法,刪除前代酷刑,制定隋法,使刑法簡明,“以輕代重,化死為生。”
經濟上,模仿北魏的均田制,實行均田制,定南分田80畝,永田20畝。女人分40畝。及減免賦稅,輕薄稅,與民同息。如果把丁換成21歲,守田還是18歲,少了3年服役期。也由每年30天役改為20天役,壹匹絹馬(四尺)減為二尺。此外,文帝下令重編戶籍,以五為保,五為呂,四為族。皇帝登基之初有360多萬戶,陳平為50萬戶,後增至870萬戶(唐朝最強盛的“開元統治”時期,全國有960萬戶,為唐朝最高值)。為了未雨綢繆,廣設倉庫,分為官倉和義倉。官倉用於糧食轉運和儲存,倉則用於救濟。文帝也致力於建設,在長安東南方建新都,建大城。挖廣通渠,把魏水從大興引到潼關,方便關東水運。
在學術文化方面,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廣泛尋書。鑒於長期戰亂,官書流失,他向《天下書》發函,獻書壹匹。過了壹兩年,書準備好了,整理完了,有三萬多冊。為了廣納賢才,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以科目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這也促進了教育和文學的發展。為了啟蒙全國,恢復中華文化的正統,文帝頒布法令,制定禮樂,提高全國的文化素質。
軍事上,鑒於南北朝後期,突厥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時入侵北周和北齊。所以隋朝建立後,文帝出兵攻打突厥。後來甚至采取了疏遠突厥的策略,使突厥壹分為二,東、西兩部,互相交戰,隋得以消除北方之憂。
隋文帝統治的前二十年,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庫充實,未發生外患,社會繁榮,史稱“開皇之治”。皇帝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國力強盛,是隋朝的鼎盛時期。
隋代歷史事件之二:江都兵變的背景
楊迪登基後,征收苛捐雜稅,采取軍事手段。這種沒完沒了的征兵、服兵役、徭役的負擔,幾乎騷擾了全國各地的農民,把社會經濟推向絕境。史書上說:“黃河以北,萬裏無煙;長江和淮河之間,船頭是茂盛的草地。階級矛盾嚴重激化,廣大人民群眾“和平相處,會凍得不餓,會急得要死,但被掠奪就要活得更久”,農民起義終於全面爆發。
大業七年(611),鄒平人王波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首次揭開大義大旗,自稱“知世”,寫下《遼東死浪之歌》,號召農民起義。全國各地農民紛紛響應,起義之火很快就傳遍了黃河南北,後發展到淮水和長江流域。大業十三年前後,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軍逐漸融合為三大主力,即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翟讓、石宓領導的瓦缸起義軍和杜、、傅公佑領導的江淮起義軍。
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隋朝的統治。全國各地的官僚地主也趁機打起來,全國處於割據狀態。隋朝控制的地區,北部只有東都洛陽和其他幾個孤立的城市,東南部只有江都壹角。楊家的世界出現了不可逆轉的分崩離析的趨勢。
大業十二年(616),楊迪第三次在江都招財。他害怕北方農民起義的發展,不敢返回北方。隋朝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次年,留在太原的唐高祖揭竿而起,占領首都長安,立之孫為太上皇。江都更擔心。
楊迪皇帝知道大勢已去,他的放蕩生活更加糟糕。他在江都宮設置了100多間房子,每間都有美女,輪流做主人。卻說自引蕭後等,到東宮赴宴。每天他都不離不棄,經常是沒日沒夜的醉。嵇有壹千多人經常喝醉。盡管如此,當楊迪看到世界上的混亂時,他還是感到不安。他從朝鮮退役時,披著毛巾,穿著短外套,帶著工作人員在庭院裏走來走去,整整走了壹夜。他總覺得哪裏的風景都看不夠。
楊迪很會算命,還喜歡說江浙話。他經常在半夜放酒,仰望星空。他對蕭皇後說:“外面算計儂的人很多,儂可以算是長城的陳,妳也可以算是沈皇後。我們就盡情喝酒吧!”然後倒滿酒杯,壹醉方休。有壹次,煬帝照鏡子,轉身對小侯說:“好壹個腦袋!誰該剪掉?”蕭驚訝地問煬帝為什麽這樣說,煬帝笑著說:"悲歡離合有什麽好難過的?"
隋朝歷史事件第三部分:隋朝南下滅昔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壹統王朝之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隋文帝下令南下滅陳。
隋文帝意欲滅陳於南朝,采取了高炯的策略:幹擾南朝陳的農業生產,破壞陳的軍事倉儲,使陳損失慘重,疲憊不堪。隋與突厥戰爭勝利後,隋文帝於開皇七年十月廢西涼國。次年,隋文帝發動滅陳之戰,命晉王為行軍元帥,合慶公、為副統帥,高炯為參謀,為司馬,兵分八路攻陳。
率領水軍從巴東壹直打到長江以東,與荊州劉仁恩的軍隊共同占領兗州(今長江西陵峽和湖北枝江附近的姜鐘)等上遊陳軍防線。由公安東援的陳軍在行進,也被封鎖在漢口地區,為下遊的隋軍創造了有利條件,下遊的主力趁著陳朝慶祝元節(即春節)的機會渡江。行軍途中主帥韓擒虎、何若璧兩軍夾擊建康,宇文蜀軍包圍建康。開九年(公元589年)二月,進建康城,擒,卒。公元10年(590年)9月,隋朝使臣魏雲等人平定嶺南。冼夫人率眾迎隋使,嶺南諸州稱為隋地,隋朝統壹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