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由於農業發展和政治權力的需要,統治者總是非常重視天文學的發展。不僅周王室有專職人員進行天文立法,其他諸侯國也有專職人員進行天文立法,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天文學家,如魯的子慎、晉的蔔言、宋的。
占星術
連年的戰亂和頻繁的水旱災害是春秋時期的寫照。天災人禍讓人們很難過上安定祥和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得不依靠占星術來尋求某種心理安慰,這也造就了早期天文學家作為占星家的能力。通過占星術觀察和研究天象,他們不僅可以預測五星的運行軌跡,還可以預測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時間。這壹系列的動作,對積累天文數據,揭示天體運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春秋》壹書記載了這壹時期的許多天文觀測。例如,它在公元前720年2月22日在魯隱公記錄了最早的日全食,而西方的記錄是在壹百三十五年之後。最早的隕石記錄是在公十六年。武松的隕石?。世界上最早的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可以在《左傳》中找到?夏天和四月,晚上星星沒了,晚上星星像雨壹樣落下來?(莊公七年,即公元前687年3月,16)。
隨著天文學的進壹步發展,在充分的天文資料積累的基礎上,這壹時期建立了以28星為代表的占星坐標系。沿天球赤道或黃道附近的星象被分成28個不同的部分,每壹部分都是壹個夜晚,28顆星星由此而來。順序如下:東方七宿(黑龍):角、聲、斜、間、心、尾、筐;北方七夜(玄武):鬥、牛、女、空、危、房、墻;七西宿(白虎):隗、婁、胃、常、弼、茍、申;南方七夜(朱雀):嗯,鬼,柳,星,張,翼,鳥。此外,《詩經》、《夏·》等書中也記載了壹些明星的名字。
《左傳》趙公元年:?昨天,高辛家有了兩個兒子,約伯嚴博和越吉石神。遷商丘,主天。商人是事業,所以陳是事業之星;夏遷石參,主參。唐人是為夏商朝服務的事業。?這裏說的人參和陳,指的是商申兩個星座。從這壹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對星宿的知識有了較為普遍的了解。當時,三元、四象、二十八星是常用的星象,中國古代的星象體系就是這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這壹時期,人們在觀測天體規律時,也得到了壹些關於宇宙起源、結構和演化的理論,為後來天文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古代日歷
除了天文學,春秋時期的歷法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中國古代的歷法非常豐富,包括大小月份的安排、節氣、每月的天數等很多內容。設置歷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耕種,方便人們的日常生產活動。因此,節氣轉換能否準確、有規律地計算出來,是評價壹個歷法好壞的重要標準。
中國春秋時期的歷法已經非常先進,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出現在春秋晚期?季度日歷?,是這壹時期的重要代表。
季度日歷?它是以365 1/4為壹個回歸年的長度,在19太陰年中加上7個閏月而制成的歷法。這裏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古代的歷法開始是陰陽合璧,即陽歷和陰歷並用。
所謂陽歷,是根據太陽的運動周期制定的歷法;所謂農歷,也叫陰歷,是根據月亮的圓缺變化而制定的歷法。
太陽運動的壹年稱為回歸年,月球的第壹個農歷月的周期是第壹個農歷月。在中國采用的這種陰陽歷中,最困難的問題之壹是如何安排閏月。
壹個回歸年的長度是365天以上,而壹個農歷月的長度是29天以上,所以準確地設計壹個歷法需要很大的智慧。月光照分為29天和30天,所以12月光照是354天或355天,壹個熱帶年的長度是10天到11天。這樣三年之間就會相差壹個多滿月。古人通過總結經驗,逐漸發現了插閏月的方法。
如果每三年插壹個閏月,農歷會比陽歷少幾天時間;如果八年插三個閏月,農歷會比陽歷多幾天,總之不是很準確。
摘要
經過多年的積累,人們終於找到了在農歷19年加上7個閏月的方法,這幾乎等於陽歷19年的天數。
據《左傳》記載,魯分別於五年(公元前655年)辛亥正月和二十年(公元前522年)二月對進行了兩次冬季測量。這兩個冬季至日日相隔133年。從此可以推斷,魯開始用19太陰年加7閏月的方法設置歷法。
雖然在春秋時期,我國還沒有制定出有規律變化的歷法,但是?季度日歷?春秋時期的出現足以顯示人們高超的智慧,而?季度日歷?這種在農歷19年加七個閏月的方法,也被後人延續下來,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重要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