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看到,雖然我國耕地總量基本穩定,但個別省份補充耕地的難度不容忽視。糧食實現“九連增”,體現了耕地保護的支撐。數據顯示,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國耕地面積連續三年保持在1824萬畝以上,2011年耕地凈減少49萬畝,耕地凈減少趨勢得到控制。但同時也要看到,東部沿海地區的直轄市和個別省份耕地後備資源幾近枯竭,耕地占補平衡難以落實,個別省市難以全面落實耕地占補平衡。
其次,盡管建設用地保障有力,但我國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從2011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國土資源系統在配合國家宏觀調控和建設用地保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有力保障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必要用地需求。2011年度,全國* * *安排各類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830萬畝,安排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指標90萬畝,專項用於優化用地結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新農村建設。2011用地審批控制在計劃目標規模內。但2011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時,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各地普遍加大投資建設,相應擴大土地需求,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同時,必須明確,盡管清理閑置土地效果明顯,但我國土地利用仍有挖潛空間。2011,各地積極采取措施清理閑置土地,取得明顯成效。變更調查顯示,往年批準的未利用建設用地建設面積達到11萬畝,比上年增加1.022萬畝。同時,鼓勵開發利用低山、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的政策也取得了成效。全年建設利用未利用土地654.38+0.909萬畝,有效緩解了建設占用耕地壓力。但數據也顯示,2011,1.846萬畝土地為新批準建設用地,占已批準新增建設用地的22.1%,說明已批準未利用土地仍有較大潛力。
最後,必須承認,雖然我國土地利用規範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農村土地未批先建的情況反映出深層次的體制改革問題已經無法回避。變更調查顯示,2011年度未批先建面積為1.725萬畝,數量較上年減少30.3萬畝,新增建設用地比例由上年的19.0%下降至17.1%。但隨著城市和重點項目違法用地下降,村鎮未批先建問題突出。據調查,2011未批先建區中,鄉鎮仍達921萬畝,比例由上年的42.6%上升到53.4%。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是,在我國農村常住人口持續減少的同時,農村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卻持續擴大,這說明我國城鄉二元格局,特別是“只要農村土地,不管農村人”的城鎮化模式,確實已經到了不可持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