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現代軍閥勾心鬥角的軼事

現代軍閥勾心鬥角的軼事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掌握實權,中國進入軍閥統治時期。袁世凱死後,軍閥內部出現了以段為首的皖系、以馮為首的直系和以張為首的馮系等幾個派別。從1916到1918,李和徐世昌先後擔任總統,但段控制著北洋軍閥政府的實權。段用“武力統壹”的方法,企圖統壹全國,但直系吳對他大為不滿,不積極用兵,最終使段的“武力統壹”落空。此後,吳與湘、桂、粵、滇軍閥結盟抗皖。與此同時,直系曹錕與張聯手,形成直隸、江蘇、湖北、江西、東北七省抗皖聯盟。到4月1920,形成了直聯* * *抗皖的局面。

7月6日5438+0920、65日438+04,段的皖軍與張的、曹錕的和吳的直屬部隊交戰。戰爭壹開始,皖軍就全力進攻,直屬部隊屢戰屢敗。17後,吳擊潰西路皖軍,6月19,東路皖軍亦潰不成軍。24日,戰敗。戰後,兩派達成分贓協議,北京北洋軍閥政府處於直屬局的共同控制之下。萬智戰役的細節

安徽省直服戰後,直服與直服矛盾加深。1920年8月,吳的直系,號召通電召開國民大會計劃,希望利用輿論攻擊豐溪。6月192117年2月17,北洋政府以梁實義為首組閣,處於主導地位。梁實義上臺後,同意日本借日本錢贖回鐵路的要求,打壓了吳的軍餉,進壹步激化了直服與直服的矛盾。他的賣國行為更是遭到了全國的反對。19221年6月,吳及直系和各省軍閥通電聲討梁實義,導致梁實義下臺。張壹直等到廣東告訴孫中山要出兵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和,張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調兵到京津。當士兵被圍困時,直系親屬之間的不和就被消除了。曹錕表示願意戰鬥,吳調動了壹支軍隊。到4月29日,第壹次直接戰爭爆發。

戰後雙方在長辛店、馬場、固安等地激戰。在東線,馮軍軍發起猛攻,直軍撤退。在西線,雙方犬牙交錯,混戰在壹起。5月4日,隸屬於馮舊部的第十六師叛變,西線上的迅速崩潰。受西線影響,東路的鬥誌被徹底消滅。馮軍退居專員公署,隨後宣布東北三省“聯省自治”。戰爭的直接細節

雖然奉被打敗了,但它的力量依然存在。由於孫中山已經在南方開始北伐,他的矛頭直指直系。吳不能兩面作戰,於是接受英美停戰建議,於08年6月18日簽訂停戰條約,結束了戰爭。北京政府的權力被直線壟斷。

直系敗亡馮後,曹錕想當總統,吳想廢南北兩府,組建第三府。吳的策略是恢復原來的國會,並要求李按照中華民國成立時的《臨時約法》的規定重設它。這叫“強調法制”。他以為這樣既能趕走徐世昌,又能讓南方政府失去“護法”的理由。在吳的授意下,直系將領、前國民議會議長成員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表示支持恢復法制,否定民國六年北京政府解散國民議會的命令,宣布徐世昌為非法總統。1922年6月,徐世昌辭職,李復職回京,實權仍在吳手中。吳的崛起

此時,嫡系分裂發生,曹錕、嫡系將領、各省軍閥和馮玉祥等人,勢力越來越大,出於自身利益對吳不滿,形成反吳勢力。而吳則依靠英美的軍火和貸款,又依靠黃河流域,四面作戰,樹敵太多。各地軍閥為了保護自己的地盤和利益,展開了“聯省自治”運動,與吳的“武力統壹”相抗衡。

腐敗政治與武力統壹中國1923年初,曹錕用各種手段將黎巴嫩趕下臺,以篡其位。6月13日,李被迫離開。“逼宮”成功後,曹錕用40萬元賄賂了國民議會議長,以每票5000-1萬元的高價收買了500多名議員。然後通過國民議會“選舉”為總統,被稱為“賄選總統”。參與賄選的議員被稱為“豬議員”

北京政權直管的兩年半時間裏,統治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吳實行“武力統壹”,全國各地戰亂不斷。曹錕逼宮,賄選,甚至遭到全國譴責。曹錕上臺後,為了換取帝國主義的支持,使出各種殘害百姓、媚洋的招數,屈身辱國。這壹時期,中國經濟停滯衰退,人民生活每況愈下,大量工人失業,農民相繼破產,其他社會階層的人越來越困難。困境中的人民壹旦得到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組織和堅強領導,必然會形成洶湧澎湃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的高潮。

北洋軍閥(1912-1927年)

1894年,清廷欲改革軍制,因原有八旗兵、綠營兵無用,派路暢鹽運使胡芬在津南農心鎮訓練新軍,命其“立軍”。1895年,從浙江溫州派來監督訓練的袁世凱改名為“新軍”,沿用德國軍制和法典,聘請德國人擔任教官,使之成為10營,有7300人。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控制下,又稱北洋軍。1901年,李鴻章病逝,石開繼位,將北洋軍擴編為六鎮(相當於師團),從此成為北洋軍領袖。在此基礎上,他拉攏親信,擴大勢力,迅速形成了控制全國局勢的強大軍事集團。1912年,袁世凱竊取了1911年葛命的勝利果實,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集全國軍政大權於壹身,建立了北洋軍閥的軍事獨裁。1916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豐三個分支,競相擴充實力,分壹方。為了爭奪中央政權,他們不惜依靠外來勢力,國家四分五裂。從1913開始,孫中山開始了與北洋軍閥的鬥爭。1917年在廣東建立軍政府,開展保國護法戰爭,組織北伐。1926起,國民葛下令軍隊從廣東出發,進行北伐。到1928年6月,北洋軍閥最後壹任統治者、奉氏宗親首領張被逐出北京,推翻了北洋軍閥對中國長達16年的統治,北洋軍閥集團被消滅。

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集團分裂為直、萬、馮三派,以直隸馮為首的壹派稱為直系。馮早年畢業於北洋軍事裝備學校。袁世凱在小站訓練時,任命馮為訓練營總經理。後來長期追隨袁世凱,與段、王世貞並稱“北洋三傑”。1911年葛命後,率清軍l軍到武漢鎮壓,擊敗黃興指揮的民軍。袁世凱竊得中華民國大總統之職後,任命馮為直隸總督兼禁衛大總統。l913年鎮壓國民黨二命,占領南京,任江蘇巡撫。1916任中華民國副總統,1917任代總統,1919病逝。之後曹錕、吳接任直接領導,1920擊敗皖,1922擊敗馮,獨占京畿政權。1923年,曹錕以5000元壹票的高價賄賂國會議員,當選總統。他的權力擴大到了頂峰。直屬基本部隊有26個師、30多個旅,直屬地方軍閥部隊有20多個軍(師)、20多個旅,控制了除東北以外的全國大部分地區。1924年,在第二次直接馮至戰爭中被馮至擊敗,但仍控制著四川、陜西及長江中下遊大部分省份。1926年北伐前,吳自稱14省聯軍總司令,仍有16師2個旅20余萬流浪部隊。另壹位直接將領孫被任命為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他還有10師和16旅20多萬人,長期反對國民黨控制的廣州政府。從1926到1927,在北伐中被國家葛命軍擊敗而滅亡。部分部隊被國家葛命軍收編。

北洋軍閥三派中,以安徽合肥人段為首的壹派,稱為皖系。段早年赴德學習火炮。回國後參加袁世凱的小站訓練,歷任炮兵學校總經理、炮兵學院總經理,後任保定北洋速成學校、陸軍軍官學校總經理(校長),控制北洋軍四、六鎮。他與馮、王世貞並稱“北洋三傑”。1911年葛命後,率北洋軍第2軍鎮壓。袁世凱竊得中華民國大總統之職後,歷任陸軍總長、參謀總長、代總理。袁世凱死後,任宰相兼陸軍總司令,是北洋軍閥集團的鐵腕人物。在1920之前,中央政府實際控制,l1師直接控制近20個旅。主要將領有許淑錚、段、金、,他們的兵力主要分布在皖、魯、豫、陜、閩、鄂、淞滬、浙壹帶。1917主張參加第壹次世界大戰,向德國宣戰。在日本的支持下,參演部隊被組織起來加強軍事實力。1920直皖戰爭中,被直皖打敗,皖軍壹部分被消滅,壹部分被直皖收編。此後,段憑借其個人在政界和軍界的影響力,壹度在北京政府中擔任臨時統治者,但皖系勢力自此衰落。

北洋軍閥第三派是軍閥馮派,是北洋軍閥三大派之壹。因其首領張來自奉天而得名。張原是清末土匪,後被清廷收編,逐步升遷。1912袁世凱秘密住進中華民國大總統,任命張為第二十七軍分區司令。1916袁世凱死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總督,軍隊擴充到三個師以上。

1920升任東北三省巡視員,實力擴張更大。他被稱為“東北之王”。同年,因在皖直戰爭中幫助直系打敗皖系,並將勢力範圍擴大到熱河、察哈爾、綏遠、京津等地,部隊擴編為5個師26個旅。1922,第壹次直戰失利,力量稍減。但在1924年第二次直戰中,被直戰擊敗,控制了北京政權,成為北洋軍閥的最後壹個統治者。他的勢力擴展到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上海,部隊擴充到20多個師,東北海空軍成立。

1927年,被任命為中華民國元帥陸海軍,組織軍政府,行使統治權力,將其他各派軍隊統壹為壹個郭俊,任總司令,以對抗國民葛下令北伐。1928六月被北伐軍驅逐出北京,返回沈陽附近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關東軍殺害。他的兒子張學良接替他成為馮軍軍隊的領袖。同年65438+年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接受南京國民政府領導,改編為東北邊防軍。1931年入國民革命軍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