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是東漢末年才發生的,但它卻起源於漢字的形成。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壹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目前關於原始漢字的信息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留下的描繪符號,但不是文字,只是在原始文字的產生中起作用。
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文字資料是商代中晚期(約14至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發現於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它寫在殷商時期的龜骨、獸骨、人骨上,記錄占蔔、祭祀等活動。嚴格來說,只有在甲骨文中才能稱之為書法。因為甲骨文已經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書寫、用字書寫、章法。然而,並不是所有以前的圖片符號都有這三個元素。
金文是指鑄在或刻在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又稱銘文),主要代表是西周時期毛的銘文。其結構對稱準確,線條渾厚穩重,布局得當,充滿理性色彩,說明金文已經發展到了極其成熟的地位。
從書法的角度來看,這些最早的漢字已經具備了書法形式美的諸多因素,如線條之美、單字造型的對稱與變化之美、構圖與風格之美等。從商代晚期到秦朝統壹中國(221年前),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這種演變體現在字體和字形的演變上。西周晚期金文趨於直線,民間草書篆書發展到戰國古李,大大削弱了象形字。然而,書法的藝術性隨著書法的發展而得到了豐富。
(B)秦代書法,這是此類書法的首創。
秦始皇並吞天下,宰相李斯主持統壹全國文字,使之統壹,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偉大成就。
秦統壹後,這種文字被稱為秦篆,又稱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簡化的。《說文解字》序曰:“舒勤有八種體例,即大印、小印、篆刻、蟲書、臨摹、官書、官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
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壹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壹次革命,不僅使漢字趨於方正模式,而且在筆法上突破了單壹中心,為以後各種書法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壹頁。它和雄偉的萬裏長城、壯觀的兵馬俑壹樣,都是先行者,是中華民族無窮智慧的結晶。
(3)隸書興盛的漢代書法。
漢代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的關鍵壹代。在漢朝的三百多年裏,書法從篆書發展到隸書,從隸書發展到章法、楷書和行書。到了漢末,漢字書寫基本完成。不僅筆法越來越精良,書的風格也是多樣的。與此同時,隸書已經成熟,出現了散體隸書的變化,發展到了曹彰,行書和真跡也已經萌芽。書法藝術的不斷變化和發展,為金代的流暢草書運動和狂草運動奠定了基礎。此外,金文和篆書因其實際用途越來越小而逐漸衰落,但在漢代的印章、瓦當和嘉良中仍有使用,這使篆書獨具特色。
這壹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是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馬王堆帛書》。是研究西漢書法的第壹手資料,解決了前人壹直爭論的西漢是否有隸書的問題。《馬王堆帛書》用筆沈穩渾厚,給人以意味深長、圓潤之感。它的構圖也很獨特,不同於簡單的書和石刻,有線有線,長短很自由。有強烈的跳躍節奏感。總的來說,反映了官制由印到官這壹階段的書寫特點。
(四)魏晉書法完成了書法風格的演變。
從中國書法的發展來看,魏晉是完成書法風格演變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所有書法風格趨於完善的壹代。迄今為止,韓立已經定型了方形漢字的基本形式。隸書的產生、發展和成熟催生了真跡(楷書),而草書幾乎與隸書同時萌芽。真正的書法,行書,草書是在魏晉時期定型的。他們的定型和美化,無疑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又壹次巨變。
書法史上的這個大時代,造就了兩位大書法家——鐘繇和王羲之。
(E)南北朝時期民間書法家的書法。
南北朝時,書法也繼承了東晉的風氣,從帝王到文人都很流行。他們繼承了前代書法的優良傳統,創作出無愧於前輩的優秀作品,為唐代書法繁盛局面的形成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魏碑是南北朝時期最好的書法家。渭北是北魏南北朝時期碑刻書法的總稱,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的過渡時期。初唐時期,壹些楷書作家,如歐陽詢、褚遂良,直接繼承了六朝誌用的筆法。
智勇(南朝-隋唐)是這壹時期的主要書法家。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孫,主要作品有:千字文。
(6)唐朝,書法鼎盛時期。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頂峰,可謂“書盛於初唐”。整個唐代的書法都是對前代的繼承和創新。初唐有余士南、歐陽詢、褚遂良,後有李詠、張旭、顏真卿、劉公權、釋懷素。唐太宗李世民和詩人李白也是值得壹提的大書法家。楷書、行書、草書在唐代都進入了新的局面,具有突出的時代特征,對後世的影響也遠遠超過以往任何壹個時代。
(7)五代書法與唐代遺風
五代十國時期,有壹場兵家戰爭。雖然書法藝術在唐末之後得以延續,但由於戰爭和火災的影響,形成了衰落的總趨勢。五代之際,楊凝式的書法受到了贊揚。在書法衰落的五代,他的書法是中流砥柱。除了楊,還有像李煜和嚴修這樣有成就的書法家。至此,唐代書法誠實嚴謹的風格告壹段落,逐漸進入縱橫向。後來北宋“四校”紛紛效仿,掀起了新的時代浪潮。
(八)大書法家的宋代書法。
宋朝三百年間,書法發展緩慢。,宋太宗人,重視書法,購買了古帝名臣王的墨寶,命抄寫禁書,共十卷。這是春華閣的帖子。宋初書法多抄自春華閣帖。這種刻帖和原跡的差別會越來越大。宋代書法的發展受到書法的普及和帝王好惡向權臣書風轉變的局面的影響和制約。到了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為後人所景仰。在四家之外,和是獨樹壹幟的,也可稱之為道。
(9)唐代宗晉的元代書法
元初經濟文化發展不大,書法總體情況是崇尚復古,晉唐宗法制,創新較少。張奎館建於文宗田麗初,專門偷偷把玩古物。元文宗壹直很幸運,奎章閣欣賞著名的書法繪畫,書法曾壹度繁榮。趙孟頫、冼玉書等著名藝術家,是這壹時期書法的代表。他們提倡書畫同法,講究寫字的姿勢。但元代書壇純粹是對晉唐的繼承,沒有自己的時代風格。
(10)宋元至晉唐時期的明代書法
明朝近三個世紀,朝廷的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太祖成祖定都北京後,著手治理文化,廣納賢士,充實朝廷,撰寫詔書。明太祖仁宗、玄宗和宗申也非常喜歡書法。所以朝野文人都很重視書法,都喜歡飄逸的楷書和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頫的風格。明朝和宋朝壹樣,也是鐵血盛世。法帖的傳刻非常活躍。由於士大夫和書法的流行,影響了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的書法風格多為行書,未能追溯到秦漢北朝。篆、李、八分、的作品幾乎絕跡,楷書精美細膩。明朝近300年,雖然有壹些有成就的人,但整個朝代都沒有大的突破和創新。代表書法家是文徵明和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