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湖遺址是壹個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環境研究的結果表明,史前時期在溝壑和懸崖邊緣生長著矮小的灌木,附近的山丘和山坡上有由栗、櫟、核桃、榛子等植物組成的稀疏落葉闊葉林。野豬和麋鹿經常出沒於森林中。聚落外是廣闊的草原,浣熊、梅花鹿、兔子等動物自由追逐奔跑,形成了天然的獵場。在湖和沼澤的旁邊,有許多鳥和動物,不時有雞鳴聲。聚居地周圍是祖祖輩輩種下的稻田,偶爾能聽到悠揚的笛聲。
賈湖先民的生活條件十分簡陋,住房面積普遍較小,從幾平米到十幾平米不等。房子的平面以橢圓形為主,有圓形、方形、不規則形。建築形式基本是半地穴式,也有少數半地穴式多室,還有個別地面建築和幹柱式建築。大多數門道是階梯狀的,少數是傾斜的。半地下室房屋是賈湖居民區的主要建築。地面挖淺坑時,地面壹般鋪純黃土,夯實。在房子周圍挖柱洞,然後用木柱把墻圍起來,用藤條和竹簽綁好,裏裏外外填上混有泥土的草,形成木骨泥墻。壹個圓錐形的屋頂支撐在墻的頂部,並用茅草覆蓋。壹般房子裏都有壹個廚房水池,大部分都建在房子中央,也有建在門口邊上的。鍋、盆、煮鍋壹般放在廚房池塘周圍。
陶器以紅陶為主,燒成溫度低,容易破碎。遺址內有很多陶窯,所以這些陶器也是當地燒制的。賈湖陶制品的制作工藝正處於從粘泥片法向鋪泥條法過渡的歷史階段,後者逐漸取代前者,並具有明顯的發展規律,為研究兩種成型工藝的關系提供了重要依據。陶器的燒制方法是窯燒和露天燒制並存。鍋、壇是主要的炊具,小口壺是主要的飲器,壺、碗、碗是主要的盛食品的容器,可能已經具備了煮、蒸、烤、烤等幾種基本的食品加工技術。
賈胡人的制石技術已經達到了比較成熟完善的水平,整個新石器時代的主要技術都已經具備。鐵鍬等石器精致鋒利,裝飾品中隧道洞的出現是這種技術最早的例子。制骨技術發達,骨器種類繁多,精美規整,有些箭可以與後世的金屬箭相媲美。
史前時期安靜穩定的生活環境造就了賈萊克心靈的精巧和簡單樂觀的生活。除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該遺址還出土了許多罕見和特殊的物品,包括刻有符號的龜甲和石器,精致和保存完好的骨笛以及精心切割的石磨盤和石棒。原始巫術和宗教信仰在賈、胡等民族中普遍存在。墓葬中有龜甲、腹帶石頭的力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有龜崇拜、祖先崇拜、狗祭、以龜占蔔等現象。龜甲、甲骨、石頭、陶器上都發現了不同形狀和大小的雕刻符號,有些類似於商代的甲骨文,與原始文字有關。從甲魚肚子裏的石頭可以看出,賈萊克有100多個正整數概念,學會了正整數的奇偶定律,掌握了正整數的算法。
骨笛是稀世珍寶,有20多* * *笛,由鳥類的翅膀骨制成,管長約25厘米。分別屬於賈湖遺址早、中、晚期,分為五孔、六孔、七孔、八孔形式。許多骨笛保存完好,至今仍能演奏出優美的音樂。據考證,最早的骨笛距今9000多年,上面有5-6個孔。能彈四音音階和完整的五音音階。中期的骨笛,距今約8600年。骨笛有7個孔,能吹六個音和七個音。晚期的骨笛是距今8200年左右,能演奏完整的七音音階和七音音階外的壹些變化。賈湖遺址的骨笛大多有七個音孔,音孔旁有調音孔,有的還刻畫了等號,說明這壹時期的骨笛制作和演奏技術應該是非常成熟的。它們具有音樂的音階結構,平均律和純律的萌芽已經出現。他們能演奏出發音準確、音質良好的旋律,尤其是五聲音階骨笛,其聲音的準確性至今仍讓人驚嘆,很難想象它是人類在近萬年前發明的。
賈湖遺址出土了大量碳化的稻谷和稻殼印跡以及大量的農業生產和食品加工工具,表明稻作農業是這壹時期重要的社會生產部門,主要以原始狀態栽培粳稻。對骨骼中碳的十三種成分的研究也表明,賈瓦哈拉爾人主要吃大米,而不是小米和小米植物。這裏氣候適宜農耕,因此成為水稻的原產地之壹,也是中國稻作起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出土陶器上附著物的研究,還發現賈拉克在9000年前就已經掌握了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廠。
賈湖遺址的許多重要發現,向世人展示了壹幅8.9萬年前人類社會的壯麗畫卷,再現了淮河上遊的史前輝煌,是當時中國社會的壹個縮影,為我們研究當時的社會提供了壹批難得的重要資料。其中的石磨、骨笛、陶器、雕刻符號、碳化米粒、陶器中的殘留物等,對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的農業史、文學史、音樂史、釀酒史,了解當時的生活習俗和狀況都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樂器——骨笛,是世界上同時期最完整、最豐富、最具音樂性的實物,是中國豎笛的始祖,為研究中國音樂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標本。它的發現徹底打破了先秦時期只有五聲的結論,把中國七聲的歷史提升到了八千年前,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推翻了“中國的笛子來自西方”、“七聲說來自外來”等錯誤觀念,對後世中國音樂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史中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