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簡介甲骨文:
中國最早的實用文字見於35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我國商周時期刻在龜甲骨上記錄占蔔的文字。自19年底以來,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共出土了10萬多塊書面占蔔甲骨,其中大部分是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4年至公元前1世紀)王室的遺物。
建國後,陜西等地發現了幾批西周時期的甲骨文,但數量比殷墟少得多。在殷墟發現的壹塊骨牌上刻有關於某次戰爭戰功的筆記。根據現有的文字,原文字數應該超過100字。甲骨文的語言壹般都很簡潔。
甲骨文書法的意義:
從甲骨上的文字來看,它們已經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要素,即書寫、書寫和構圖。他的筆法線條工整而細,直而粗,筆畫多折,對後世篆刻的筆刀產生了影響。從結來看,人物有所變化,雖然大小不同,但相對均衡對稱,呈現出穩定的格局。
從構圖來看,雖受骨屑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但仍顯示出文字的雕刻技巧和藝術特色。“甲骨文書法”在壹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起來,證明了它的魅力。甲骨文的發現和由此引發的殷墟發掘,對中國考古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甲骨文的社會意義和文學意義:
社會意義:
商代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文獻記錄。現在,甲骨文已經成為壹個引人註目的世界性學科,有500多名中外學者從事研究,發表了3000多部專著和論文。對歷史學、文獻學、考古學都有重要意義。
司馬遷在《史記》中有壹篇《殷本紀》,詳細記錄了商朝的世系和歷史。以前史學界很多人對這些記載持懷疑態度,因為沒有文字記載,也沒有留存實物資料來證明。
文學意義:
中國散文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殷人用龜甲和獸骨占蔔。占蔔後,他們雕刻占蔔的日期,占蔔師的帳戶,其中壹些還包括未來吉兇的履行,這就是所謂的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