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艦是裝備數量和國家最多的海上作戰平臺。關於護衛艦的名聲有很多,比如航母的“武裝衛士”,艦隊的“護航艦”,近海防禦的“陸戰輕騎兵”。
護衛艦既可以跟隨編隊,也可以單獨執行作戰任務。進入21世紀後,各國海軍都在強調任務多樣化,非戰爭軍事行動和反恐任務日益繁重,而護衛艦正好適合完成這樣的任務,可以大顯身手。
另壹方面,護衛艦便宜,中小國家買得起。用途廣泛,武器配置類似於驅逐艦,可承擔多種海上作戰任務,因此受到各國青睞。
縱觀近年來國外護衛艦的發展,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壹是護衛艦的設計從過去追求新概念、高技術逐漸趨於保守,回歸傳統,采用了更成熟的技術,如Mk-41或Silva發射裝置,成熟的艦炮和導彈。
第二,為了應對未來的信息化戰爭,護衛艦裝備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第三,排水量分兩級。以未來海上作戰為目標的護衛艦大多采用較大噸位,而主要為非戰爭作戰設計的護衛艦噸位較小。第四,註意控制成本,包括建設成本和使用成本。主要表現在使用柴油-自然聯合動力、柴油-電力聯合動力等。
第五,在設計上預留空間,為攜帶無人作戰系統提供便利條件。第六,註重執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滿足不同類型的任務需求。
21世紀,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護衛艦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壹味追求創新,力求領先對手壹代的發展思路指導下,美國建造了瀕海戰鬥艦。失敗後,它決定回歸傳統,研發新壹代星座護衛艦。
該級艦滿載排水量超過7000噸,裝備32套Mk-41垂直發射裝置、MK-11057mm艦炮和“NSM”反艦導彈。至於電子設備,配備了SPY-6綜合防空反導雷達、TB-37多功能拖曳式陣列聲納、SLQ-32(V)6電子戰系統、宙斯盾基線10系統等最新裝備。
日本的頂級護衛艦集成了護衛艦和掃雷艦的功能。它沒有采用美國瀕海戰鬥艦的設計思路,而是在護衛艦的基礎上增加了水雷戰設備和功能,主要在近海執行反潛、掃雷、警戒監視等任務。
在歐洲,為了替代23型護衛艦,英國設計建造了26型護衛艦,命名為“全球戰鬥艦”,計劃於2026年服役。26型護航長141米,滿載排水量約6900噸,最大航速28節。外觀簡潔,很有時代感。
2016年,法國公布了新壹代數字化護衛艦(FTI)的設計方案,為5艘該型艦撥款約42億美元。FTI采用模塊化設計,長1.22米,滿載排水量4250噸,柴柴聯合動力系統,最大航速27節。FTI采用類似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穿浪艇首,前甲板采用封閉式設計。綜合桅桿集成了雷達、光電、通信、電子戰等系統,這是法國首次采用這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