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1965 65438+2月31出生地:山東。
出生地:沈陽星座:摩羯座
身高:168cm體重:56kg
最喜歡的季節:秋天
最喜歡的顏色:黑、白、紅。
愛好:烹飪和閱讀名人傳記。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唐伯虎點秋香
最喜歡的歌:《搖,搖,搖到外婆橋》
鞏俐,1965,山東濟南人。1985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留在戲劇學院當演員。大二時,她被首次執導的張藝謀選中,出演電影《紅高粱》中的女主角九兒。鞏俐的表演雖然有點稚嫩,但是清新可愛,展現出不錯的潛質。隨著紅高粱的名氣越來越大,鞏俐在國內外也獲得了巨大的聲譽。1988在電影《代號美洲虎》中飾演壹名護士,獲得第十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1989-1990鞏俐主演了張藝謀導演的兩部電影《菊豆》和《大紅燈籠高高掛》,都是舊社會深受家族壓抑的女性形象。
鞏俐的表現在1992張藝謀導演的《秋菊物語》中達到巔峰。觀眾被電影中演員賦予角色的真實生活感受深深打動了。秋菊不僅為鞏俐贏得了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而且首次獲得國際大獎。
她與張藝謀合作的其他電影包括《活著和搖壹搖》、《搖壹搖到外婆橋》。曾與其他導演合作過《霸王別姬》《畫魂》《風月》。她還在香港拍攝了多部娛樂片,如《古今兵馬俑大戰》、《八條龍》、《唐伯虎點亮秋香》、《西楚霸王》等。
李清照(1084 ~約1155)
中國是宋朝的詩人。自封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章丘人。他的父親李,是當時齊魯壹帶的著名學者。母親王,知書善寫。趙明誠,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考據學者。李清照早年生活安逸,精通文字和音樂。婚後,他和趙明誠致力於書畫金石學的整理,編纂了《金石記》。金兵逐鹿中原,舉家南逃。明成死後,大部分書籍文物都在戰亂中丟失,孤苦伶仃四處流浪,處境極其淒慘。據說清照已經再婚,後世學者對此頗有爭議。關於她晚年的生活,沒有任何記載,只知道她寫了《打馬經》及其序,還拿著米芾的墨汁去拜訪米友仁要求題詞。
清兆傳記的風格及藝術特色:
李清照在詩詞方面很努力,能寫,更擅長詞。他的創作隨著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在前後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李清照早期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閣生活、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離愁別緒。如【如夢】兩首,活潑清新,寓意美好。
杜南之後的詞風也與前期大相徑庭,轉為淒涼痛苦,抒發受傷時的留戀與懷念之情。如【菩薩蠻】、【叠】、慢詞【詠漁樂】,都寄托了對祖國的強烈思念。她在詩歌中充分表達了她孤獨生活中深深的悲傷。如【武陵春】、【慢聲】、【清平樂】等。,亡國之痛與個人的悲慘生活融為壹體,悲傷憂郁被渲染到極致。可以說,這是對時代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總結。
代表作
夏日絕句:“
聲音很慢:
“醉花陰
於家坳
壹簇梅花
千古名句
墨濤不迷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物是人非萬物,淚先流。
天空和雲朵相遇,霧和銀河想轉千帆舞
梧桐更是毛毛雨,黃昏滴水。第二個是誰,怎麽壹句話?"
活著,是男人的男人;死去,成為靈魂中的靈魂。
壹種相思,兩處閑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探夫,後改為佑安,別名稼軒居士,生於歷城(今山東濟南)。和蘇軾同名,又叫蘇信。曾經有人這樣誇他:賈萱是人中之冠,言中之龍。劉辰翁《辛家軒序》說:“字達東坡,光明磊落,似詩,似散文,似天地奇觀。”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東部。出生時,山東被遊牧民族占領。21歲加入抗金軍隊,不久回到南宋。13出生前,山東地區被金兵占領。紹興三十壹年(1161),兩千人參加北方抗金軍隊,次年回到南宋。他壹生堅持與遊牧民族作戰,收復失地。曾晉奏《梅琴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興的具體方案;他還去總理九議,進壹步闡述十議思想。尚未被采納和實施。在各地任職時,他認真消除積弊,積極備戰,受到投降派的牽制,甚至被革職。他曾長期居住在江西上饒。光復祖國的宏圖大誌和才華沒有展現出來,忠義憤懣,造就了南宋壹代大詩人。作為壹個無拘無束的愛國詩人,他與蘇軾並稱為“蘇信”。耿靜在山東集結軍隊,克制忠義,保留了壹個大臣。紹興三十二年,他命令封彪返回南方,高宗召見他,授予他城武郎的職位。寧宗朝厭倦了在浙東為官,加了龍亭等制度。他進入議會,被任命為爪牙。他在江西上饒、潛山等地生活了十幾年。他的文字充滿激情,慷慨悲壯。筆觸有力,藝術風格多樣,豪放不羈。還有“賈和的短句”。
終其壹生,他以正直自傲,做出了自己的成績,壹生主張抗戰。曾出現在《梅琴十論》和《九議》中,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和愛國熱情,並與宋致仕和理學家朱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勵精圖治。抗金和民族復興是他作品的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迷失方向的悲嘆和強者遊手好閑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南農村四季的田園風光、世態人情、民俗風情。他的詞題材廣泛,也善用前人典故。風格厚重豪邁,又不乏細膩溫柔。他在蘇軾的基礎上,極大地發展了詞的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稱為“蘇、辛”。他的詩也值得稱贊,尤其是他的“有力的筆,巧妙的收斂,正確的平衡的理論之風”
壹生
第壹,青春期。它在杜南23歲之前結束了。這是他壹生中最旺盛的時期。
1161年,金主顏良大舉入侵南方。22歲時,辛棄疾聚集2000人,舉起抗金大旗。不久之後,他又率兵前往耿靜起義軍,力勸耿靜重返宋朝,以成就大業。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渡聯系起義軍歸宋問題。不料漢奸張安國殺了耿靜,領兵去投資黃金。辛棄疾在回來的路上得知了這個消息。辛棄疾率領50多名騎兵,突襲金英,活捉了漢奸張安國。這壹招是“強音,懦夫為之而起,聖天子見之而嘆。”從此辛棄疾投奔南宋,官方簽判江陰。
第二,年輕人:
從1162到1181年,從辛棄疾23歲到42歲,壹生為官。這壹時期的辛棄疾雄心勃勃,野心勃勃。他做過壹系列講座,力勸抗金護國方略。但是他的意見沒有被當權者采納。
這期間,他從簽判到知州,從升獄到慰勞使節。他的仕途雖然無常,但成就卓著。他擔任滁州周知僅半年,當地的“荒氣”就被沖走了。他在湖南坐鎮指揮,創建了“飛虎軍”。"雄鎮邊上的成軍是江面上最高的軍隊."他是壹個政治頭腦清晰,關心國家和人民的好官。
三、中老年:
1182到1202,43歲到63歲。這期間,除了53-55歲,他曾在福建擔任中外官員,兩次被彈劾,在江西老家度過了18年,這是他壹生被迫隱退的時期。在長期的隱居生活中,他眷戀田園,眷戀山川,仰慕陶淵明。他寫了大量的田園詞和山水詞,鄉土氣息濃厚。他的愛國激情也在壹些演唱和答詞中得到強烈表達。
第四,晚年:
從1203年到1207年,辛棄疾64歲到68歲。辛棄疾64歲時,仍不顧長閑和家事,受命上任。但沒有完成,被駁回。
自66年秋起,辛棄疾停止在鉛山居住。雖然他經常被召,甚至被授予兵部侍郎、京師樞密院的職位,但由於年老多病,他總是在68歲去世。
成就
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東部。在任期間,他采取積極措施,招募流亡者,訓練軍隊,獎勵農耕,打擊腐敗,重視安定民生。他壹生堅持抗金。在《美琴十評》、《九評》的註釋中,詳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有力地駁斥了誇大遊牧民族實力、主張妥協投降的謬論。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舞士氣,以恢復中原。
他的詞力圖還原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吐壯誌難酬的悲憤,揭露和批判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頌祖國河山的。藝術風格多樣,以大膽為主。熱情慷慨悲壯,筆法剛健,與蘇軾並稱“蘇信”。
工作
現存詞629首,數量為宋代之最。詞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慷慨悲壯的愛國詞是其主旋律。在這些詞中,有《詠漁樂》懷古京口顧北亭、《水》鄧建康亭、《破陣》陳同福賦莊詞、《菩薩蠻》江西築口墻等。關於閑暇生活的詞數量最多,這些詞往往在閑暇中表現出無奈的情緒,其精神還是符合其愛國的詞。如(沁園春)“有湖新屋必成”,(水調頭)“萌鷗”等許多詞語都包含了這種情感。有些描寫農村生活的詞清新質樸,語言樸實,如(清平樂)村屋,(鷓鴣天)劇村屋,(西江月)黃沙路夜行,(浣溪沙)長山路,都是生動的農村風情畫。辛棄疾詩裏也有情話,比如(清平樂)《春夜沈沈睡去》,挺感人的。辛棄疾今天寫的詩有133首,內容和風格與他的詞大體相同。辛棄疾作品今有17篇,多為朗誦、公開信等應用詞,頗能顯示辛棄疾的主張與策略。
宋代辛棄疾詞版本較多,主要有四卷本和12卷本。四卷本原名賈,共分甲、乙、丙、丁四集,宋刻本已不存在,現存姬谷歌《影》本和唐宋名家《詞百首》本。卷12,本名賈及短句,宋代未流傳,但流傳至今的印本翟本有四種。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了鄧光明《稼軒詞年譜註釋》。1975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賈及短句》校本。
辛棄疾在任期間,積極采取措施招募流民,訓練軍隊,獎勵農耕,打擊腐敗,重視安定民生。他壹生堅持抗金。在《美琴十評》、《九評》的註釋中,詳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有力地駁斥了誇大遊牧民族實力、主張妥協投降的謬論。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舞士氣,以恢復中原。他的反金建議沒有被采納,受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離崗,居江西上饒、鉛山。
晚年曾經用過,不久就病死了。他的詞力圖還原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吐壯誌難酬的悲憤,揭露和批判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頌祖國河山的。藝術風格多樣,以大膽為主。熱情慷慨悲壯,筆法剛健,與蘇軾並稱“蘇信”。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的詞風和南宋初愛國詞人的戰鬥傳統,進壹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拓展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了無事無心的地步。它還創造性地綜合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多種文學形式的優點,豐富了詞的表現形式,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辛詞豪放,但兼收並蓄,沈郁,明快,勵誌,嫵媚。他善於運用具象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賦予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以情感和性格,並寄予壹些希望。他還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尤其善於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的詩詞句子,經常稍加改造,創造新意。但有些作品因為典故和論據太多,晦澀沈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言慷慨而狂傲,為樂師之突然變調,能脫穎而出。”吳的《蓮子詩》說:辛稼軒獨用詩,不論古今,顯示其筆法深厚,如論、孟、詩序、左氏春秋、南國、離騷、史書、韓、世說、玄學、李、杜甫。"
以破陣聞名,贈壯詞陳同福憶往事,永遇樂,京口,顧北亭,水龍吟,鄧建康,上心亭,菩薩滿,著書築江西墻。但有些作品也流露出因抱負未能實現而產生的負面情緒。還有“賈和的短句”。現代人編了《辛稼軒詩話劄記》。
扁鵲(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名,齊(今山東省長清縣)人。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擅長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等。他運用針灸、針刺、按摩、熬湯、燙被尊為醫學始祖。相傳曾經救過太子郭。扁鵲死後,郭王子感激他的重建,並埋葬了他的骨頭。該墓位於永濟市清華鎮以東。扁鵲渴望學習,勤奮鉆研醫術。他把自己積累的醫學經驗運用到普通人身上,周遊世界,到處行醫,解除人民的痛苦。出色的醫術為人民治好了許多疾病,趙的勞動人民給了他的稱號。
濟南名字的由來
濟南,中國最早的內陸城市,1904開埠通商。已經壹百年了,但是濟南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古城之壹,也有壹千多年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大概有2600年和4600年。不過不管是哪壹種,都足以說明濟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但千百年來,濟南的名字壹直在變,濟南城的面積也日益擴大。濟南的更名史,其實就是壹部濟南的發展史。
濟南這個名字最初的由來是因為它位於濟水(河)以南(就像古代河南、河北指的是黃河以南、黃河以北壹樣),這是壹個大致的地理方位,是壹個中性的概念。在古代,吉水由趵突泉和其他泉水組成,位於濟南北部。由於年代久遠,其河道已經被現在的黃河侵蝕,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但在人文方面,濟南和山東壹直被認為是禮儀之邦,這與地理位置有關。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濟南地處東部齊魯兩國交界處,深受齊魯文化的影響。但在行政區劃上屬於齊國,稱為洛邑。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改李夏怡。西漢時改為濟南郡。從此,“濟南”這個名字載入史冊。西漢文帝改濟南為國時。
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濟南被改名為周琦或淇縣。但自北宋建立濟南府,隨後的南宋、元朝、明朝、清朝變化不大。
濟南開始成為山東省的省會,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將濟南府改為濟南路,但更名時間不長。1928年,張學良將軍率部在東北改旗易幟,歸順國民政府,正式統壹中國。於是在1929年,濟南路改為濟南城,正式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濟南城。但是管轄權和現在大不壹樣了。
65438年至0948年,濟南解放,成為特別市,歷城納入濟南市,擴大了濟南市區。上世紀80年代,長清、章丘作為兩個郊縣劃歸濟南管理。90年代,商河、平陰、濟陽相繼劃歸濟南管轄,濟南管轄區域進壹步擴大。進入新世紀,2002年,長清由濟南下轄的壹個縣升格為濟南的壹個區,為濟南西部大開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濟南自古以來民風淳樸,物產豐富。地理位置優越,東臨黃海,背靠中原,南接華東,北接天津。壹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隨著濟南“東擴西進、控北擴西”戰略規劃的實施,濟南必將迎來壹個大發展時期。
濟南街名的由來
《京魏三二》、《京氣緯壹》、《京魏三八》...如果妳是第壹次來濟南,妳可能會好奇:“濟南人是怎麽想到用經緯度給道路命名的?”“為什麽濟南的經緯度正好和地理坐標的經緯度相反?”這就要從濟南的開業說起了。
1904年,當時的清政府為了發展濟南的經濟,將濟南定為商埠,東起石王店,西至北大胡愛書,南至長慶大道(今齊靜路),北限鐵路(今經壹路),東西長約五裏,南北長約兩裏,為商業貨物轉運之用。同時規劃上步區經緯路。我們知道,中國的紡織業在古代非常發達。我們的祖先稱長線為經線,短線為緯線。所以根據“織物”的名稱,“長者為經,短者為緯”,東西路命名為“經”,南北路命名為“緯”,基本與經相交。經緯路的命名反映了當時濟南紡織業的繁榮。100多年前用紡織品給道路命名,不僅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現在也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