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學而優則仕。經歷了十幾年的歷練,才華橫溢的蘇軾終於開始走向仕途。公元1057年,21歲的蘇軾和18歲的弟弟蘇轍在父親蘇洵的帶領下,父子二人趕往當時的首都開封參加科舉考試。那麽,蘇軾兄弟會在這場至關重要的考試中成為第壹名嗎?這次考試會改變蘇軾的命運嗎?
本來可以得第壹名的蘇軾,卻意外地在三關考試中最關鍵的第二關——禮部考試中得了第二名。對於蘇軾來說,這雖然有些委屈,但卻留下了壹個傳誦後世的故事。我們不禁要問,蘇軾在這篇頗具傳奇色彩的文章裏寫了些什麽?為什麽考官歐陽修如此青睞?歐陽修和蘇軾之間會因為這篇文章發生什麽特別的故事?
蘇軾以其天才的文學思想和絕妙的文筆名揚天下。但由於母親程夫人不幸去世,蘇軾不得不回到家鄉吊唁。三年後,蘇軾兄弟陪父親再次進京時,北宋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即將舉行。蘇軾的兄弟們,在三年前的考試中拼盡全力,壹舉成名,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已經準備好向這個系統考試發起又壹次沖擊。那麽,制度考試是壹種什麽樣的考試制度呢?而蘇軾兄弟在這次考試中會有怎樣的表現?少年成名的蘇軾會給人們帶來更多驚喜嗎?
從長江上遊,經漢口,舉世聞名的三峽,進入中國西南大省四川,然後沿長江而上,過重慶,到達水源,在那裏可以看到壹尊巨大的石佛,它是由江邊的壹個懸崖雕刻而成的。四川省西部邊陲,雄偉高聳的峨眉山腳下,就是蘇東坡筆下被稱為歷史的樂山,岷江在這裏匯入長江。在西北原始部落居住的山上,岷江洶湧奔流,與來自峨眉的另壹條河流匯合後,直撲樂山大石佛。激流逐漸轉向東南,然後向東流,再流入中國海。在被千年陰雲籠罩的峨眉山的陰影下,樂山以北約40裏就是梅州的眉山市。在中國文學史上,這座小城以壹個傑出的地方文學家族而聞名。這個家族就是蘇家族,也就是家族。父蘇洵,生有二子,長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次子蘇轍、子遊、父子占據唐宋三席。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在這所房子裏,壹個嬰兒踢著繈褓大哭。自從第壹個兒子去世後,新生嬰兒就成了這個家庭的長子。現在在這裏騎這個寶寶也沒什麽特別的,可以說和其他寶寶壹樣。讓我們利用這段時間來大致了解壹下這個家庭。但還是先說說這個孩子的生日吧,不然會把中國傳記的海外讀者搞糊塗。在中國,孩子壹出生就是壹歲,這是因為中國人壹直都願意盡快達到受人尊敬的老年。第壹個新年壹到,大家都長了壹歲,那個寶寶就兩歲了。按照中國的計算方法,壹個人生日前總是比實際年齡大兩歲,生日後總是大壹歲。在這本書裏,年齡是按照西方計算的,生日也不再精確估計。但是,說到蘇東坡,還是要精確壹點。因為他出生的時候已經壹歲了,那是12月19日,新年到來的時候,他已經兩歲了——其實還不到半個月。因為他的生日在年底,按照中國的年齡,他總是比實際年齡小兩歲。
關於他的生日第二點要說的是,他出生在天蠍宮之下。按他自己的話說,這就是他這輩子吃了很多苦的原因。不管是好的謠言還是壞的謠言,他永遠是語言的箭棧。如果是善意的謠言,他就是有罪的。太糟糕的謠言,他無緣無故地被羞辱。這個命運和韓愈差不多。韓愈出生在同壹個星座,韓愈因為固執被朝廷流放。
在那間房子裏,在房間墻壁的中間,有壹幅神仙的畫像,上面描繪的是中間的張。嬰兒的父親蘇洵現在已經27歲了,這是他人生中精神上的困擾時期。他在市場上看到這幅畫像,就用玉壺買了下來。在過去的七年裏,他每天早上都向這座張的雕像祈禱。前幾年他老婆生了個女孩,死了的孩子又生了。他過去壹直盼望有個兒子,但現在他如願以償了。他壹定很開心;而且我們也知道他正在遭受屈辱和痛苦。
蘇家總算是個小康之家,有自己的土地,或許比壹般的中產家庭還要富裕。家裏至少有兩個丫鬟,家裏還可以給蘇東坡和他以前的妹妹雇壹個奶媽。等弟弟出生了,家裏可以再雇壹個奶媽。按照中國的習俗,兩兄弟的兩個奶媽會壹直和他們住在壹起,照顧他們成年的孩子,度過余生。
蘇東坡出生的時候,祖父還健在,六十三歲。年輕的時候,我高大帥氣,身強力壯,酒量很重,很大方。後來有壹天,蘇東坡已經成為當代公認的文學領袖。他的官職是翰林學士,懂得制定法律,家已遷到開封城皇宮附近。有壹天,幾個親密的朋友和崇拜者去拜訪他,那天正好是他祖父的生日,他開始告訴來訪者壹些關於這個奇怪的老人的有趣的事情。老人不識字,但人品不凡。那時,他們住在鄉下,他們有很多田地。他的祖父不像其他家庭那樣儲存大米,但他用大米換糧食,在他的谷倉裏儲存了多達三四萬石。別人不知道他為什麽會這樣。然後荒年歉收,他爺爺開了壹個倉庫分發糧食,先是給自己的至親,然後給自己的婆家,再給自己的佃農,最後給同村的窮人。別人這才知道他當初為什麽要廣泛儲存大米——因為大米可以儲存好幾年,但是潮水來了就容易腐爛。他爺爺不愁吃穿,不愁休閑。他經常帶著壹瓶酒,和親朋好友壹起席地而坐在草地上,喝酒歡笑消磨時光。大家壹邊喝酒,壹邊大聲唱歌,壹本正經的農民大為驚訝。
壹天,老人正在喝酒取樂,這時有重要消息傳來。他的二兒子,蘇東坡的舅舅,已經中考了。附近還有壹個,我兒子也在考。那是蘇東坡的奶奶程家。因為蘇承結婚了,可以說是雙喜臨門。程家富甲壹方,算得上是有錢有勢。它長期以來壹直對奢侈的慶祝活動感興趣,但蘇家的老人沒有這樣的意圖。知君父如子,蘇東坡叔叔親自派人從北京給老人送來了官家的喜訊,官服官帽,朝廷用的匾額。同時還有兩件東西,分別是壹把太師椅和壹個漂亮的茶壺。信到的時候,老人已經醒了,喝醉了,手裏攢著壹大塊牛肉。當他看到行李袋裏官帽上的紅色按鈕時,他立刻明白了。但當時酒還濃,他就拿起喜訊,大聲念給朋友聽。心情壹喜,他把牛肉扔在行李袋裏,和喜訊的官服官帽放在壹起。他在村裏找了壹個小夥子幫他提行李包。他騎著驢,步行去了那個城市。這是他壹生中最快樂的壹天。街上的人們已經聽到了入學考試的消息,當他們看到那個帶著奶酪的老人和壹個醉漢騎在驢背上,後面跟著壹個背著奇怪行李的男孩時,他們不禁笑了起來。程家人認為這是壹件可恥的事情。而蘇東坡則說,只有高雅的人才會欣賞老年人樸素自然的美。老人也是壹個豁達的人。壹天,他喝得酩酊大醉,走進壹座寺廟,把壹尊神像摔得粉碎。他對這座雕像已經有了不好的感覺,整個村子都害怕它。更可能的原因是他對寺廟懷有敵意,因為他經常向信徒勒索錢財。
蘇東坡的酒量並不是遺傳自祖父,他的飲酒情趣卻來源於祖父,日後不難看出。這位目不識丁的老人的智慧和才華原本藏在他的身上,結果卻盛開在他兒子的兒子身上。身心能量的深刻,心胸的開放與包容,意圖的純粹與完整,都藏在老人身上。蘇氏家族在當地的崛起,和其他貴族家族的崛起壹樣,也是符合無限差異、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蘇東坡外婆家的智力我們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是在什麽情況下,蘇承兩種血統的偶然混合產生了壹個文學天才。
況且他爺爺對他孫子的文學人生也沒有太大的影響,除了他爺爺的名字叫《序》。這的確是當年壹個作家最難的事,因為蘇東坡是個有名的作家,要寫很多序言。蘇東坡如果用“序”字,就失去了對祖先的尊重。於是他不得不把作品中的“序”全部改名為“語錄”。不說出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名字是中國的壹個古老習俗,有時候很麻煩。尤其是當父親的名字是壹個很常見的詞的時候。在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帝王巨著中,我們找不到壹個“譚”字,因為“譚”是他父親的名字。有個叫“趙譚”的人,司馬遷擅自改成了“趙通”。同樣,《後漢書》的作者葉凡也不得不避其父名“太”,所以今天我們在他120卷的巨著中找不到壹個“太”字。詩人李敖的父親的名字是“今天”,所以詩人必須用壹個古老的詞來代替現代常用詞“今天”。這個忌諱是因為寫現任皇帝名字的忌諱造成的。在科舉考試中,如果考生中有壹個人的名字與當前朝代去世的皇帝的名字相同,就被逐出考場。但是皇帝壹般是叫年號或者溢法而不是名字,所以很多考生忘記了皇帝的名字,真的被逐出考場。有時候壹個皇帝會犯這方面的忌諱,因為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容易記住十代祖宗的名字。有壹次,壹個皇帝壹時沒想清楚。他在給壹個亭子命名時用錯了字,突然想起犯了忌諱,錯用了祖先的名字。所以,就把名字給了亭子,馬上就改了。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生性沈默寡言。就他的政治抱負而言,他壹生郁郁寡歡。然而,在他去世之前,他想要追求的名望和功名卻出現在了他的兩個兒子身上。蘇洵被賦予了獨特的才華,精準的氣質,獨立的思考,古怪的性格。自然,他不是壹個隨和的人。直到今天大家都知道他27歲才讀書。成年人經常引用這個來鼓勵年輕人,告訴他們只要努力,最終會成功。當然,聰明的孩子可能會推壹個相反的結論,就是孩子不用專心學習。其實蘇洵童年並不是沒有機會學習寫作,但似乎蘇洵個性很強,壹發不可收拾,對那個時代的正規教育方式肯定是厭惡的。我們都知道很多有天賦的孩子真的在這裏。說他小時候根本不讀書,不寫字,不寫字,都不是真的。他年輕的時候壹定給程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然程家也不會想娶他的女兒。此外,同樣令人驚異的是,他二十七歲才讀書,卻能揚名立萬,而且他的名字並沒有被他那才華橫溢的兒子的名字所掩蓋,這是極其不尋常的。
他得到大兒子後才認真起來,後悔浪費了時間。他看到他的哥哥,他的姐夫,還有兩個大姑,都已經科研成功,都要當官了,他覺得慚愧,慚愧。這樣的情況,即使是平庸的人才,也會被激發出來。對於壹個天賦和智力如此之高的人來說,當時的情況壹定讓他難以承受。今天,我們從他的收藏中所表現出的智慧就不難理解這壹點。蘇洵在給妻子(蘇東坡的母親)的悼詞中說,他的妻子曾激勵他努力學習,因為那位成小姐受過全面良好的教育。爺爺對兒子什麽也沒說,什麽也沒做。在他眼裏,兒子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只是壹個倔強古怪的孩子。他雖有才,卻遊手好閑,不肯用。有朋友問他為什麽兒子不好好學習,他不肯管教。他平靜地回答:“我不擔心這個。”他的話暗示著他那才華橫溢又不甘的兒子總有壹天會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會後悔的。他堅信這壹點。
四川居民,甚至遠在宋代,就勤勞、機警、能言善辯,具有自力更生的精神。像偏遠地區的居民壹樣,他們仍然保持著壹些古老的習俗和文化。由於壹百年前這個省發明了印刷術,學習之風正在興起。在蘇東坡時代,這個省出現過很多官員和學者。他的學術造詣比當時的黃河流域要高,因為在科舉考試中,黃河流域的考生寫詩都不及格。成都是壹個文化中心,以其精美的文具、四川織錦和美麗的寺廟而聞名。還有著名的妓女和才女,在蘇東坡出生前壹百年,四川就有兩位著名的女詩人。那些文人墨客,在他們的作品中,不同於當時其他地區的文章浮華飄逸的風格,依然保留著西漢時期的簡約、快捷的傳統。那時候和現在壹樣,四川居民沈迷於爭論,喜愛雄辯的文章。即使是中產社會,說話的時候也都是引經據典,妙趣橫生。從大陸人的角度來看,都感覺充滿了古雅精致的味道。蘇東坡天生口才好,在口水戰中絕不服輸。他的政論文章清晰有力,很受歡迎。和邪靈鬼神爭論幾次是很自然的。東坡和他的父親,在被敵人攻擊的時候,被比作戰國時期詭辯的說客,而朋友們則稱贊他們具有孟文學篇章的口才,善於引經據典,善於取喻。四川人做律師,肯定是出類拔萃的。
正因如此,梅州人被稱為“難治”。蘇東坡曾辯解說,這裏的居民不同於落後的地方,不容易被州官欺負。士紳家有法律書,精通法律條文不會錯。儒生努力守法,也要求國家官員不違法。如果壹個國家官員是賢能公正的,當他任期屆滿時,郡民就會弄清楚他的形象,把它掛在家裏向它跪拜,並把它記在心裏50年。當地人就像現代學生。新老師對這個職位不熟悉,他們將對他進行測試。國家官員如果內行,有能力,絕不會找借口鬧事。如果新的國家官員傲慢自大,將來會有許多事情讓他難堪。正如蘇東坡所說,眉州百姓難治,州官不知治耳。除了梅州的那些古老習俗,人們還發展了壹種社會門閥制度。名門望族分為壹等和二等,人稱“江青”。江青家不和普通人結婚,只要對方不是江青的壹等,再有錢有勢也不是好說話的。此外,農民中還有壹個完美的習俗。每年二月,農民們開始在地裏幹活。在四月前拔去雜草。幾百個農民,* * *在壹起。選兩個人來管,壹個管漏鐘,壹個管鼓。壹天的工作完全根據鼓聲開始和結束。任何遲到和工作不力的人都將受到懲罰和罰款。那些因為更多人捐錢給公眾而工作更少的人。當收獲結束時,農民們聚在壹起慶祝,打破粘土制成的鐘漏,並用罰款和指定的捐款購買羊肉酒慶祝豐收。這個儀式壹開始,先祭祀農民,然後吃喝到筋疲力盡,再各自回家。
蘇東坡八歲到十歲,父親進京趕考。掉隊後去江淮壹帶旅遊,母親在家管教孩子。這期間家裏發生了壹件事,在《蘇東坡傳》、《宋史》和蘇轍為母親寫的長文中都有記載。母親正在教她的孩子們讀後漢書。書中記載,後漢未修,政權落入宦官之手。當時的文人和儒生反抗黑幕小人的統治。貪婪、賄賂、勒索和不分青紅皂白地逮捕無辜的人是司空見慣的。因為地方官都是宦官養的走狗,忠厚老實的人,學生,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彈劾漢奸。改革和抗議的聲音此起彼伏,調查和審判層出不窮。當時,學者和學生在聖旨下不是被折磨就是被謀殺。
在這群正直的學者中,有壹個勇敢的年輕人叫範滂,蘇洵的妻子正在教她的兒子讀範滂的傳記。
建寧二年,發函懲治黨員,緊急逮捕。武道,杜佑,到了郡裏,捧著聖旨,聽說讓出了床就哭。我壹聽就說:“肯定是給我的。”也就是從監獄裏。縣令郭毅大驚,放印時,弓全死了。他說:“天下之大,子在此何如?”孫:“妳若死了,將是壹場災難。妳竟敢讓妳的丈夫背負罪惡,讓妳的母親無家可歸!”它的媽媽和它在壹起。到了母親節:“仲博的孝心足以供養他,他將從龍書君那裏回到墳墓裏,他的生死將在他該在的地方。只有大人斬斷不堪的恩寵,不要增加感情!”母親節:“妳今天和李、杜壹樣有名,死了又何苦恨!有妳的名字,可不可以兼得?”跪下受教,然後說再見。顧說他兒子的天:“我要使妳邪,則邪不能行;如果妳是善的,那麽我就不是惡的。”路上聞到就會流淚。三十三歲的時候。
小東坡擡頭看著媽媽問道:“媽媽,妳長大後想成為範滂那樣的人嗎?”媽媽回答:“如果妳能成為範滂,我就不能成為範滂的媽媽嗎?”
東坡六歲入學。這個私塾不小,100多個學生,只有壹個老師,是個道士。蘇東坡極其聰明的少年頭腦很快就顯露出來了。在這麽多小學生中,蘇東坡和另壹個學生是最受老師表揚的。那個學生就是陳太初,後來通過了科舉,卻出家了,想成仙。晚年的陳大初,時刻準備著展翅高飛的那壹天。壹天,他去拜訪壹個朋友。朋友給他食物和錢。他出去後,把所有的糧食和錢都散給窮人,盤腿坐在門外,準備不吃人間煙火,就此脫離紅塵。幾天後,他咽下最後壹口氣,壹動不動。朋友讓仆人把他的屍體搬走。但是那天是新年,在壹年中這樣壹個吉祥的日子,仆人們不想擡屍體。但死人說:“沒關系,我自己扛得動。”他站起來,走到野外,在壹個更舒適的地方死去。這就是道家修行者所謂的“白日升起”。
年輕的時候,蘇東坡除了讀書,還有很多興趣。放學後,他回家在鳥巢裏窺探。他的母親已經嚴厲警告東坡和他的女仆不要抓鳥。所以,幾年後,鳥兒知道在花園裏不會受到傷害,有的就在花園的樹枝上築巢,低到小孩子都能看見。有壹只羽毛極其美麗鮮艷的鳥,連續幾天都去他的花園。蘇東坡對這只鳥記得很清楚。
有時候有官員路過梅山鎮,拜訪蘇家,因為東坡的叔叔已經做官了。家裏人急了,丫環光著腳跑來跑去,在菜園裏摘菜殺雞,請客設宴。這種情況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東坡和他的堂兄弟們經常圍著媽媽玩。他和他的弟弟哲經常去村裏的市場或在菜園裏挖。有壹天,孩子們挖出了壹塊漂亮的石板,晶瑩剔透,上面有精美的綠色條紋。在他們的敲擊下,有壹種清脆的金屬聲。他們想把它當硯臺用,很有用。硯臺必須由壹種特殊的有孔隙的石頭制成,這種石頭善於吸收水分並保存它。這種好硯對書法很重要。壹方上品的硯臺,往往被文人視為至寶。好硯是文人案頭的重要物品,因為他們的生活大多與它息息相關。父親給了孩子壹塊硯臺,讓他壹直保存到長大。他還得在硯臺上刻上特殊的字,祝願將來成名。
根據壹些文字記錄,蘇東坡十歲時就能寫出令人驚嘆的詩歌。在他的文章《伏論鼠》中,我們發現了兩句話。這篇短文描述了壹只狡猾的小老鼠,它掉進了壹個土甕裏裝死。骨灰盒掉到地上,他就趕緊跑了,這樣騙人。大約在同壹時間,他的老師正在讀壹首長詩,描述了當時朝廷的壹群著名學者。蘇東坡,壹個年輕的小學生,在老師的肩膀後面向前窺視,並開始問與他們有關的問題。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因為在蘇東坡的童年,中國處於宋朝最賢明的君主統治之下,他大力獎勵文學藝術,中國沒有和平。中國北方和西北的遊牧民族,如金、遼、西夏等,曾經深受中國之苦,但也與宋朝相安無事。在這樣的朝廷下,賢臣當政,壹批文才出眾的人受到寵愛,侍奉皇帝,點綴太平。正是在這個時候,蘇東坡這個小孩子第壹次聽到歐陽修和範仲淹的名字,目前深受鼓舞。幸運的是,在這位偉大詩人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仍然有這些對他未來出現的預測。盡管蘇東坡在成年生活中記錄了許多夢和未完成的詩,但現代傳記作家結合解釋、直覺和幻想來編造東坡潛意識神經病的結構形式,並沒有什麽是無意中透露出來的。蘇東坡根本沒提紙尿褲和便秘。
蘇東坡十壹歲時,進了壹所中學,認真準備科舉考試。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必須閱讀經典、歷史和詩歌,經典古籍必須熟悉到可以背誦。上課背誦時,學生必須背對老師站著,避免偷看老師桌上打開的文章。肯下功夫的同學把歷史書上的課文全背下來。背書的時候不僅要註意文章的內容和知識,還要註意用詞,因為寫作用的詞匯都是由此學來的。在不知出處的情況下使用名言典故,博覽群書的人會有優雅非凡的幸福感。這是壹種互相喜歡的人使用的語言。讀者佩服作者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自己看了也能看懂,所以洋洋自得。作者和讀者得到的快樂,來自於觀念的暗示和觀念的聯想。這種暗示比了解真相更有力量和感動,因為暗示的魅力在說到點子上的時候是難以捉摸的。
這種死記硬背真的是壹件困難又費力的事情。傳統的老方法是讓學生背壹整本書,不加標點符號,讓學生加標點符號,以測試是否理解透徹。學習最努力的同學會抄經典和正史。蘇東坡讀書時就用過這種方法。如果稍微想想中國詩詞的樸素經典,以及正史中常見的人名意外隱喻,這種閱讀方式自有其優勢。因為壹個字壹個字抄完壹本書,我對它的了解就不止是看了很多遍了。這種勤奮的方法對蘇東坡的未來大有裨益,因為每當他向皇帝進諫或為皇帝起草聖旨,或引用歷史事例時,他絕不會糊塗,就像現代的律師引用判例壹樣。而且抄書的時候,他可以練字。
在印刷術發明之前,這種抄寫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蘇東坡在的時候,書已經印了壹百年左右了。粘土活字印刷術是由壹個普通的商人畢升發明的。方法是將壹種特殊的水泥做成單個的字,刻上字後,水泥變硬;然後把這些字放在塗了壹層膠的金屬板上。字板排好後,加熱膠水,用金屬平板壓在排好的字板上,使字完全平整。書印好之後,再加熱背膠,每個鉛字板都會很容易從金屬板上脫落,下次再清洗使用。
正當蘇東坡和弟弟蘇轍在大量閱讀文學名著的時候,父親卻落榜了。當時的科舉有其固定的規則。就像現代哲學博士論文壹樣。在那個年代,要達到壹定的標準,妳必須努力,對記住事實有良好的記憶力,當然還要有正常的智力。當智力和創造力過高時,是考試的障礙,而不是有益的。許多有才華的作家,像詩人秦少遊,都沒有通過考試。蘇洵失敗的軟肋十有八九在詩歌。考詩,要有相當的藝術品位和精妙的措辭,而蘇洵主要重視的是立意。因為壹個學者的仕途是除了教書以外通向榮耀和成功的唯壹道路,所以當他離開孫山時,他的父親不可避免地會感到不安和沮喪。
晚輩朗讀經典,老壹輩靠在床上聽,抑揚頓挫清脆悅耳,老壹輩認為是人生壹大樂事。這樣父親就可以糾正兒子的發音錯誤,因為初學者讀經典自然有很多困難。就像歐陽修和後來的蘇東坡都是靠在床頭聽兒子讀書壹樣,現在的蘇洵也是靠在床頭聽兩個兒子甜美的讀書聲。他的眼睛盯著天花板,他的心情大概就像壹個獵人射完最後壹箭,射不中那只鹿壹樣,仿佛要抓住壹支新箭,讓兒子再射壹次。孩子的眼睛和明亮的聲音使他的父親相信他們會成功地追求名譽,於是他的父親重拾希望,受傷的榮譽之心無藥可醫。這個時候,兩個年輕人的兒子,在背經和優秀的書法方面,可能已經超過了他們的父親,但是年輕的風比舊的風更清晰。後來蘇東坡的壹個學生曾說,蘇洵天賦異稟,但蘇東坡作為壹個兒子,在學術思想上比父親更有學問。蘇洵並沒有完全放棄成名。雖然他考砸了,但如果他還不能相信兒子的高中,那他就是天下第壹大癡呆。我無意對這位父親不敬,因為他以純凈優雅的風格教導兒子,教導兒子把研究史書作為治國之道,乃至國家興亡之道。
對蘇東坡來說幸運的是,他的父親壹直堅持文章的樸素風格,並敦促他克制當時流行的華麗習氣。因為後來青年學子趕到北京趕考時,禮部尚書兼禮部主考官歐陽修決心發動壹場改革文風的運動,於是借機把所有只醉心於雕句、賣弄華麗辭藻的學子排除在外。所謂華麗的文風,可以說是為了達到文章的美而堆砌難懂的文字和晦澀難懂的典故。在這樣的文章裏,很難找到壹兩句簡單自然的話。最忌諱的是以物代稱,最怕的是句子平實不做作。蘇東坡說,這篇花枝招展的文章用詞支離破碎,不顧全篇的效果,就像戲開演那天懷裏掛著華麗珠寶的老姬。
這個家庭的氛圍正好適合有文學天賦的年輕人發展。各種各樣的書都裝在書架上。祖父現在就很不壹樣了,因為二兒子已經做了官衙的判官,父親也有了“大理判官”的頭銜。這些官銜完全是榮譽性的,主要好處是便於稱呼其他官員。有時候似乎得到這樣壹個刻在墓誌銘上的官銜,並不是虛度壹生——等於說,如果壹個人不是生來就是士紳,至少他希望死得像士紳。如果妳恰好死得太早,還沒來得及得到這個榮譽,有壹個便捷的方法可以讓妳死後得到被賦予的稱號。事實上,在宋代,即使是朝廷的正式官員,他們的頭銜也與他們的實際職責關系不大。讀者在讀蘇嘉墓誌銘時,很容易誤以為蘇東坡的祖父是大理的法官甚至是老師,父親也是太子的老師——其實這些榮譽稱號都是蘇轍當侍郎時朝廷授予的。蘇東坡此時有壹個當官的叔叔,兩個姑姑也出嫁當官。所以他爺爺和外公都是有官銜的,壹個是榮譽性的,壹個是實用性的,就像我剛才說的。
在蘇家,東坡從小壹起長大,壹起讀書,將來和他關系最密切的人,就是他的弟弟哲子祐。他們兄弟之間的愛情,以及日後興衰過程中的深厚兄弟情,都是蘇東坡壹生吟唱的主題。兄弟倆在難過的時候互相安慰,在困難的時候互相幫助,在夢裏相見,互相寫詩寄語。即使在中國的倫理道德狀態下,兄弟之間的友愛之美也是不同尋常的。紫蘇的天然氣質是安靜、清冷、穩重、踏實。在官場,她比哥哥更驕傲,官位更高。雖然他們對政治的看法相同,但仕途的起伏是壹樣的,兒子冷靜而機警。每次他給哥哥提建議,哥哥都受益匪淺。也許他不像他哥哥那樣倔強任性;也許是因為他沒有他哥哥那麽輝煌和出名,所以在他的政敵眼裏,他沒有那麽危險和可怕。現在他們在家讀書,東坡不僅是同學,也是弟弟的導師。在他寫的壹首詩裏,他說:“我對我兒子的原因知之甚少,我的才華是和諧而清晰的。是我弟弟壹個人嗎?若為賢友,則生矣。”子遊也在哥哥的墓誌銘上說:“我以公仆為業,並從中吸取教訓。妳愛撫我,便是哥哥,妳教導我,便是老師。”
至此,我只是解釋了蘇三的名字。根據古代習俗,壹個中國學者有幾個名字。除了姓氏以外,正式的姓名、書信中的簽名、公文上的簽名,都應該用這個名字。另外,還有壹個詞是朋友之間口頭和口頭的稱呼。壹般人對壹個人客氣時,都是贊其名而不提其姓,然後加上“先生”二字,此外,壹些學者、文人也有另壹個別稱,作為書房的名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