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運勢 - 為什麽我們這麽討厭雞湯?

為什麽我們這麽討厭雞湯?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雞湯變成了壹個貶義詞。朋友圈轉發,雞湯,差評,如果隔壹段時間就有人發雞湯,他就得被屏蔽;知乎的回答,雞湯,對反對加法沒有幫助。稍微激動的擁護者可能要在評論區諷刺壹下了。像壹個拿著顯微鏡的鬥士,時刻準備跳出來像鬥牛壹樣大笑。

記得以前,不太久,大概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這種雞湯還是很流行的。那時候我和同學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上課的時候在桌子底下翻壹本新買的讀本或者座右銘,翻來覆去看,書封面都磨破了。到時候我會虔誠的把上面的壹些例子和段落抄下來寫在作文裏,會加分的。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我在書桌上貼了壹張紙條,“如果妳是恒量,為什麽壹定要晚上睡覺五點起床?”最沒用的就是壹天受凍十天。我貼了三年,才知道,叫雞湯。

上大學後,我用微博和微信的頻率更高了。我的時間線上寫滿了“兩點之間最短的不壹定是直線”“人生最重要的是100”之類的文章。這樣的文章乍壹看挺好的,發人深省,但是看多了總有壹種莫名的惡心感。畢竟惡心就是惡心。我就是不看。屏蔽壹圈後,朋友圈會幹凈很多。但是最近幾天我發現時間線上的雞湯越來越多了。仔細看了壹下,發現朋友轉的雞湯文,大部分都附有壹大塊自己的批評。很好奇,想看看為什麽短短兩三年我們就變得如此厭惡雞湯。

知乎上有個回答,說心靈雞湯是“給湯不要勺”。我覺得這個說法說對了壹半。雞湯文沒有給妳勺子,但它本身不應該給妳勺子。以畫壹匹馬的典型例子為例。雞湯的作用就是讓妳知道,加了細節之後,馬也能變得這麽漂亮。至於這個細節怎麽補充,雞湯忍不住告訴妳。指望通過這麽壹張小圖就能精通畫馬,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就像禪宗裏指向月亮的手指,它告訴妳月亮就在那裏,但妳需要明白如何到達那裏。

羅永浩在演講中說,為了能在新東方當老師,他在山裏刻苦學習英語。為了克服對困難的恐懼,他去二手書市買了幾十斤的雞湯故事。每當他覺得讀不下去了,他就看幾本書,瞬間覺得精力充沛。雖然我現在不太喜歡老羅,但不得不承認他對雞湯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雞湯是壹種麻醉劑,因為現在的人都喜歡表現自己的理性和客觀,所以對雞湯之類的東西都很不屑,但是當人總是心煩意亂的時候,看看雞湯,打打雞血也未嘗不可。現在的問題是麻藥不能盲目打。不要整天坐在電腦前打遊戲或者看動畫片就喝雞湯。雞湯不是飯,甚至不是壹碗真正的雞湯。喝多了除了幻想自己能變得牛逼之外,真的很有限。對於羅胖子先生和開復先生這樣的人來說,雞湯本身只是壹種手段,但是對於沈迷於雞湯卻少有堅持的人來說,雞湯本身就成了目的。

如果問“如何練出六塊腹肌”,有用的工具回答應該是給出每天運動的時間,運動的方式,甚至運動前後的食物搭配;但是壹個雞湯式的回答會告訴妳,“只要妳努力鍛煉,妳就能做到!”!更詳細的版本可能是這樣的:“我有壹個女朋友,原來體重是140斤,男朋友覺得她胖,對別人不忠;她也頹廢,每天在宿舍看韓劇,叫外賣;後來她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就開始每天鍛煉。剛開始像死了壹樣,但壹個月後,她漸漸習慣了。現在她體重100,找了個又帥又有錢的男朋友,整個人變得很陽光;我很難想象運動能給壹個人帶來這麽大的改變。”這段話和上壹句沒什麽區別,只是長了壹點。對於壹個已經知道如何鍛煉的人來說,這可能是壹個很大的激勵,但對於壹個想要確切知道如何練出六塊腹肌的人來說,這只是壹堆廢話。

這種把所有問題都歸結於“努力”的做法,顯然是把問題簡單化了,這大概也是雞湯如此受歡迎的壹個重要原因。它通過不完整的事實提供了壹個虛假的希望,而現在的人是如此的迷茫和浮躁,這樣的希望就像壹根救命稻草。通過壹系列模糊的話語,讓大部分人對其產生* * *感。比如下面這句話,“妳知道妳需要放下,但是妳放不下,因為妳還在等待不可能的事情發生。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妳說“放手”是什麽意思?什麽時候可以確認“不可能”?概念的模糊性帶來了方法的不可操作性。就像壹個星座,每個人都知道它的荒謬,但是看描述的時候,總覺得和自己挺近的。用情感代替邏輯是雞湯最大的缺陷。

但我覺得這恰恰是雞湯的價值所在。不是給妳提供勺子,而是給妳雞湯的味道,啟發妳去找勺子。就像抗美援朝時期,那些長篇大論,最後濃縮成八個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兩句話的邏輯關系值得推敲,但這八個字簡單、直接,符合人們的心理預期,因此在政治動員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妳寫壹篇壹萬字的長文,分析抗美援朝戰爭的得失,非常準確,卻不如那短短的八個字對壹個普通的軍人來說那麽精彩。

話說回來,為什麽那麽多人對雞湯不滿意?第壹個原因是雞湯往往被推得太狠,讓妳覺得“我也可以和那些人壹樣成功”。當妳努力了,發現自己沒有成為李嘉誠、李開復甚至羅永浩,妳覺得自己被雞湯忽悠了。當然也有更多的人,看了壹場雞湯,點燃自己的熱血三分鐘,然後重新坐回到電腦前;過了壹個星期,我又看了壹篇文章,又充滿了信心;如果是的話,第三個人起來把書打碎了。“什麽破東西,就是雞湯。”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雞湯文為了起到壹個口號式的宣傳效果,選擇性地選擇了事實,使用了壹些不倫不類的類比,或者幹脆犯了壹系列的邏輯錯誤。常見的雞湯套路就是舉個例子說點什麽,這顯然犯了邏輯上壹概而論的謬誤。例如,下面兩個例子:

第壹個故事。

壹個年輕人去壹家公司應聘,老板說,在公司不要推門。大家都說好。然後老板也不解釋為什麽,說他有點事,馬上回來,就留了壹群人在那吊著。然後年輕人去開門,裏面有壹張紙條:妳被錄用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墨守成規,要敢於嘗試。

第二個故事。

壹個年輕人幫助壹個老人照看壹些東西。老人說打不開,也沒解釋原因。然後小夥子老老實實沒打開。老人回來,給了他壹個狡黠的微笑。妳沒有打開它,是嗎?妳是個好年輕人。我會給妳幾百萬什麽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誠實。

單看這兩個故事沒有錯。問題是《雞湯》作者試圖總結出壹套普遍適用的規律,所以用孤立的例子來論證,難免會產生矛盾。每個人做選擇時的邊際條件不同,孤立的案例幾乎沒有說服力。壹個更陰暗的猜測是,這個年輕人無論如何都會是幸運的,因為他的父親是壹只大老虎,老板和老人會想討好他。類似的推測可以無限的做,但是沒有給出任何適用條件的結論是沒有指導意義的。

其他常見的邏輯錯誤可能如下。

1.?因果倒置。比如發現大部分成功人士都熱衷慈善,然後得出結論,慈善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事實上,很多成功人士因為成功而有精力和財力去做慈善。

2.?錯誤的類比。比如最近有壹篇很流行的文章叫《兩點間最短的距離不是直線》,大概意思就是最速下降線的理論類似於人生選擇,只要路線選擇正確,什麽時候都不晚。我覺得錢哥的評論很好。這是典型的盲目類比。是否可以解釋為成年人總是跌得壹樣快?為什麽不找壹條“上升最快的線”?

3.?訴諸情感。網上有人總結了雞湯裏常見的詞,比如“而驚,感恩,含淚,安靜,午後的房間,壹個尼姑,渴望的眼神,輕輕轉開,有罪,含淚,幸福,聖光,永駐,深信,勇敢,平凡,哭泣,慈愛,強大,不忘,尊崇,不朽。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光環效應”。

這樣的謬誤還有很多,任何壹本邏輯學入門書都會有詳細的講解,我就不再贅述了。這些錯誤可能解釋了為什麽《心靈雞湯》被很多人喜歡卻被那麽多人不喜歡,因為作者認為它輕視了讀者的智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小時候看的童話,如果用嚴密的邏輯來審視,不都是漏洞百出,說教式的嗎?說真的,那不就是兒童版的心靈雞湯嗎?可能是因為長大了,我們才能發現隱藏在文字背後的謬誤。但為什麽不把這些雞湯當成童話,用壹種無標簽的方式去讀呢?這些雞湯,甚至矛盾的雞湯,都會讓人發笑。就像前面提到的兩個年輕人的故事,不就說明兩種方法都能成功嗎?我們不想給孩子講童話的虛假,只是希望他們對這個世界抱有美好的希望。讀雞湯,去掉那些絕對的結論,展現的是壹個美好可愛的世界。邏輯是壹個強有力的工具,但是壹直用邏輯來審視世界就不太可愛了。我想知道世界的黑暗,但我也想想家,渴望壹個更美好的世界,就像李海鵬說的那樣。

另壹方面,許多人討厭雞湯,只是因為這些故事看起來不合邏輯。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知乎大家都在喊反對雞湯,但是每當有匿名用戶講故事的時候,票數總是上去的。人們總是傾向於相信這個世界有善有美,正義得到了回報。這可能是幾十萬年來人類為了合作而建立的心理機制。只要這種柏拉圖式的幻想沒有終結,雞湯在可預見的未來肯定會繼續存在並蓬勃發展。

讓我們以雞湯結束。90%的人看完雞湯還坐在電腦前,65,438+00%的人出去找勺子,最後只有65,438+0%的人成功找到勺子,也只有他們有資格說:“嗯,這個雞湯味道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