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是妳是否孤僻或難以溝通,而是妳是否喜歡對內或對外訴諸能量。是喜歡告訴對方還是寫在日記裏,是喜歡到處哭還是等待時間治愈自己?
所以,說到“治療內向”,簡直就是扯淡。是的,我的文章標題也是,所以我打了個問號。
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內向或外向,有的是在精神病院。每個人都是兩種情況的混合體,只是有的人在這邊,有的人在那邊。
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次無意中得知自己是雙子座,朋友立馬說我長得真像雙子座。雖然我不相信星座,但是我自己想想。自從大學進了社團,感覺越來越年輕,逐漸找到自己外向的壹面,發現自己特別喜歡分享,尤其是在很多人面前。這是我以前無法想象的。
所以我是雙子座?其實我內心有兩個人,有時候內向,有時候外向?還是讓我發現被壓抑的自己的社團?我是外向的。我是真正的我?正因為我也是壹個內向和外向的結合體,俱樂部的歡樂氛圍讓我的外向更容易表現出來。
另外,今天在朋友圈分享了壹篇內向者的文章,描述了內向者的十大特點。我幾乎都得到了,對其中壹條感觸特別深:“我不擅長對刺激進行反饋。”
在那種情況下,對方經常會說壹些話,做壹些事來表達壹些感受,而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在某些人眼裏,這只是壹種自然反應。在我看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所以整個人像卡都壹樣。...
大二的時候,因為這件事,我特意咨詢了社區的姐姐。我姐給我的建議是“做好自己”和“表現正常就好,該怎麽來就怎麽來”。當時給我舉的壹個誇張的例子是“妳看TA對妳那麽熱情,妳都不知道怎麽反饋。如果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麽,可以上去給TA壹個擁抱”。我姐當時不知道的是,前半句的ta其實就是她自己,哈哈。那時,我的座右銘是“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哦,對了,在談話的最後,我們分手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麽來感謝她,就真的給了她壹個擁抱,紅著臉跑了。哈哈哈。想想妳自己。妳真是個可愛的小學弟。嗯,現在其實是O(*///▽//*)Q。
啊,咳咳,跑題了,不小心陷入回憶。
我剛才壹直在說的是,每個人都是內向和外向的結合體,不用擔心太內向或者太外向。
那麽我們來說說內向型“治療”的第壹步,接受而不是拒絕。
高二的時候開始走上舞臺練習。我太緊張了,所以我向我的學長尋求建議。學姐拍拍大腿:“我緊張!”我現在大三了,上臺還是很緊張!我很緊張。什麽!緊張歸緊張,訓練歸訓練,壹邊訓練,壹邊緊張,壹邊訓練,不妨礙!“嗯,原文沒那麽霸氣。我把它改得如此誇張是為了突出它的意義——接受而不是拒絕。
而且我覺得經過以上對內向定義的解釋,大家應該都能接受,因為我知道這個定義,就好像我給自己的懲罰被發現是錯判壹樣。內向並沒有錯,只是兩種天生性格中的壹種,且不說妳不是純粹的內向,那就是自閉。
接受自己真的會很難。如果妳問我,“妳真的只是分享這篇文章嗎?難道沒有任何說服自己的理由嗎?”我真的不敢說我只是像雷鋒壹樣做好事。
這麽說吧,我們都可以接受這個,那麽問題來了:接受自己有什麽用?社會接受妳嗎?妳舒服嗎?妳能找到工作嗎?能找到女朋友嗎?妳能遺傳妳祖先的染色體嗎?似乎有些奇怪的東西混了進來...
的確,這個社會是壹個外向者的社會,或者說遊戲規則更適合外向者,這也是我們經常想要外向的原因。
但是很多著名的演說家、政治家都是內向的,比如XX、XXX、XXX,我就不說了。最讓我無法抱怨的是甘地。為了壹個人,他每周壹天都不說話,這裏的話很有力量。問題是,如果那天他需要和人交流,他會用紙筆和人交流。和說話很不壹樣嗎?...
無論如何,我們需要找到壹種讓內向的人與世界交流的方式,不僅不那麽難受,還能達到壹定的效果。
在此之前,我們要看看壹個內向的人和壹個外向的人的區別:社交可以給外向的人帶來能量,但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是壹件耗費能量的事情。那麽什麽會給內向的人帶來能量呢?壹個人。
那麽答案來了,內向的人如何與世界相處?面具。
面膜是貶義回答。說得好聽點,是這樣的:如果社交是現實,那麽獨處就是我們的精神花園。通過獨處,我們獲得能量,然後回到現實,利用這種能量。
那麽問題又來了,我不擅長對社會刺激進行反饋。就算我這麽想,如果我有能量呢?
這也是我用“面膜”這個答案的原因。這裏的寓意不是虛假的,而是有壹個面對它的計劃。我們要和人交流的時候戴上這個面具,要做報告的時候戴上這個面具。這個面具無非就是相應的能力。
是的,把能力和性格分開,內向不應該成為妳不能不禮貌說話的借口。內向的人也能很好的說話,很好的與人溝通。這些都是能力,也是外向的人應該學習的所謂能力。他們最多只是起點更高而已。
只是我們會永遠記住,這些能力都是工具,都是面具,真正的自己才是我回歸精神花園,回歸獨處,心安理得的那個自己。
所以,就像我開頭說的,沒有所謂的“治愈內向”,但是如果妳像上面兩步我說的那樣去思考,就會容易很多。
所以,方法已經給了,怎麽做很重要,* * *就去做吧。
最後,我要感謝榮格、李松蔚、蘇珊·凱恩,她是TED演講《內向者的力量》的演講者,也是《內向者與世界相處的十種方式》的作者。我在這篇論文中的想法都是他們的文章和我自己的經驗的結合。文章裏說的壹切,其實都不是我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