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運勢 - 誰是詩人“雙子星座”

誰是詩人“雙子星座”

詩歌史上的雙子星——李白和杜甫

這是個老話題了。1962郭沫若同誌在紀念杜甫誕辰1250周年大會上的開幕詞就是這個題目。他在開幕詞中說:“李白和杜甫是親如兄弟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雙子星,永遠並肩發光。”這是對李白和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地位的準確評價。可惜,不知什麽原因,十年後,在他的《李白與杜甫》壹書中,他的觀點徹底改變了。他不再認為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而是打壓杜甫,推崇李,使杜甫幾乎無用武之地。對李、杜的不公正評價,在當時受到了學術界的私下批評。近年來,許多文章批評李白和杜甫這本書。

對於李白和杜甫來說,宣揚這個,打壓那個是不合適的。他們對中國詩歌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貢獻。雖然歷史上對他們的評價有起有落,但總的趨勢壹直是承認他們雙子座的地位。我們不妨對此做壹個粗略的回顧。

對杜麗鎮壓的歷史回顧

楊度剿李,始於中唐詩人元稹。他說杜甫的詩“具有古今的壹切特征,是每個人所獨有的”。他認為李白雖然在某些地方可以略與杜甫相提並論,但在格律詩方面卻遠遠落後於杜甫。他認為楊度壓制李的觀點在當時並不普遍。他的好友、著名詩人白居易雖然也認為杜佑超越了李,但兩者基本上是並列的,說是“不朽而著名”。與元稹的觀點完全不同的是韓愈。他寫了壹首《調》的詩,對那些貶低李、杜的人說了壹些重話:“李、杜的文章都是煽風點火,不知有多蠢,是誣蔑。”蜉蝣搖樹,可笑。”顯然,他對李和杜有著同樣的尊重。1959年,新疆格強縣米蘭古城出土了卡曼爾的三首詩。其中壹個人提到:“我欣賞李和杜的詩,我壹直在學習它們。”堪輿是元末時期安溪人,與袁、白、韓、劉同時代。這說明中唐以後,李、杜對詩壇的影響同樣廣泛,並不存在揚此抑彼的傾向。

宋代歐陽修偏愛李白,王安石偏愛杜甫。雖然蘇軾更推崇杜甫,但其實他的藝術特色更接近李白。而且他雖然崇拜杜甫,但並沒有約束李。他說:“李太白和杜子美,以其英雄絕世的姿態,跨越了幾百代,古今詩人皆廢。”可見宋代對李、杜的評價是有基本的。杜甫的詩在宋代有很高的地位,江西詩派以杜甫為宗,李也很受推崇。雖然也有崇杜抑李的人(如蘇轍、黃徹),但並未形成普遍的傾向。詩評家嚴羽說:“李與杜爾公,無好壞之分。太白有壹兩個美人,子之美不能說;子美有壹兩個美女,太白了。”這是相當公平的。

明代對李、杜的評價與宋代大致相似。杜甫的地位很高,但李白的名聲卻沒有絲毫下降。茶陵派的李東陽是杜甫的祖師,但他也仰慕李。李攀龍、王士禛、謝榛都談到過主張詩歌在唐代興盛的杜甫,對李白也同樣稱贊有加。努力擺脫復古束縛的朱雲明、唐寅,仰慕李白;文徵明崇拜杜甫。有叛逆思想的李誌推崇李白,主張獨抒性靈的袁中郎則被稱為李、杜。

清朝也是如此。趙翼說了壹句帶有總結性質的話:“北宋諸君皆視杜為正宗,杜之名千古絕。杜雖千古絕,李之名不會稍減。”由此可見,李、杜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獨特貢獻是不可否認的,他們在詩歌史上雙子星的地位也不是簡單的揚此抑彼就能改變的。

不同的創作道路

李與杜齊名,但他們的詩歌創作道路卻大相徑庭。

李白比杜甫大十壹歲。但這是非常重要的十壹年。李白的主要創作活動發生在安史之亂之前。杜甫的主要創作活動發生在安史之亂之後,即唐代社會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再加上他們不同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特點,他們的詩歌所反映的生活內容是不同的。李白詩歌的壹個重要內容是在大災之前揭露和抨擊當時的黑暗政治;杜甫詩歌的壹個重要內容是,災後反映國憂民患。

李白的整個青年時代是盛唐,在歷史上被譽為開元盛世。身處經濟文化繁榮的盛唐社會,使他有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建功立業的理想。他用壹種理想主義的眼光看待人生,這種眼光看似高不可攀,實則唾手可得。但當他敲開仕途之門時,呈現在他面前的不僅是盛唐社會的繁華,還有它的腐敗和黑暗。唐朝的社會正從巔峰走向衰落。在這樣的時候,李白就要實現他把寰區大、海縣清的理想了。當初他希望被引用,是為了獲得事業,但未能如願;後來被召到北京拜翰林,很快被排擠出北京。他前後兩次進京,見識了朝政的腐敗和黑暗。這首詩強烈地反映了他的憤怒。在《古體十五首》中,他批判了當時深遠的聖賢和親小人的政治處境:“朱昱買歌嬉笑,糟粕養人才。”《古風二十四世》、《答王十二寒夜》等都對此表示憤怒,暴露了玄宗對宦官、好鬥雞的偏愛。“車飛塵中,亭午暗。中國貴過黃金,連雲開房。何惠和被冠以鬥雞的稱號。嗅而虹霓,行人尷尬。”“遠看學不會鬥雞,坐下來鼻鼾吹彩虹。”他還多次批判強權漢奸驕傲、人才落魄、是非顛倒的不合理現實:“拳頭不能吃,驢以春風為榮。”“雞聚食爭,雞獨飛無鄰;蜻蜓嘲笑龍,魚龍混雜;穿錦緞,施負薪。”他甚至指著右奸的鼻子罵:“東龍是個雞犬!”李白揭露安史之亂前唐朝的政治腐敗和黑暗,深刻到除了杜甫沒有第三個人。

杜甫雖然年輕時也受到盛唐文化的影響,有著非凡的建功立業的誌向,但他在長安的十年,正是安史之亂的前夜。與其說他曾經看到了開元的繁華,倒不如說他更多地意識到了衰落的危險。而且,後來,他被卷入了戰爭,面臨著滅頂之災,流浪者四處奔走。由於經歷了生活的艱辛和分離,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難,並對他們表示深切的同情。杜甫也寫了很多揭露黑暗政治的詩,但他描寫國難和人民疾苦的詩占的比重更大。他寫道,戰爭造成的巨大破壞是:“各國竭力自衛,煙火堆在山頭上。屍身覆草草,流川原丹血。”他寫的是人民在戰爭中的苦難:“兵士革命家未停,兒女盡探東”;“在亂世,事急,而李玟的谷殼很窄。吃飽了有什麽意義?太浪費了。富貴廚房臭,戰地白骨白”;“喪寡婦之喪,喪元秋之村”;“石蕨女之間,蒯市輸官曹。丈夫身敗名裂,黃昏時分回到空村。我壹聽東西差不多,就用錐子刀刻皮。”他寫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生動、具體、真實地描寫了戰爭中人民的悲慘生活。他在描寫人民疾苦的同時,也在詩歌中真誠地表達了對人民的深切同情。他希望有人能敲開君主的大門減少征款,他可以讓他的軍隊休息休養生息。比如甘源第二年,杜甫從周琴到銅鼓途中路過鳳凰臺,寫下了《鳳凰臺》這首詩,幻想用自己的努力餵飽饑餓的雛鳥,長大後就能從天而降瑞圖的稱號,給國家帶來好運。當時的杜甫正走在饑寒交迫的路上,無力拯救人民的疾苦,他的願望只是以幻想的形式表達出來。

從李白和杜甫詩歌主題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差異。李白寫任俠,求仙學道,寫祖國壯麗山河,抒發個人坎坷。他當時反映最深刻的是那些揭露和抨擊黑暗政治的詩歌。杜甫也寫祖國的壯麗河山,表達個人的失意和不平,揭露和批判黑暗政治。他反映的是當時最感人的描寫貧富懸殊、戰爭災難、人民疾苦的詩篇。那些詩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堪稱前所未有。他無緣無故被稱為“詩史”。

不同的創作方法

李和杜的詩歌不僅在題材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創作方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明代袁宏道指出,李白善用空,杜甫善用實。“寫空”與“寫實”是李與杜詩歌創作方法的主要區別。

“虛”是指側重於精神世界的描寫。李白在反映客觀現實時,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用情感的邏輯代替生活的邏輯。他寫了他的悲傷:“我不能打開我的心扉,我的頭發在黃昏時變白了”,“我看不到如何可愛的鎖在明亮的鏡子在高的房間裏,雖然早上是絲綢般的黑色,到了晚上變成了雪”和“我已經在秋浦兩次,但我已經衰落了壹段時間。猿聲催白發,長如絲。”“白發三千尺,愁似長須。”生活本身在這裏並不重要,但情感爆發的需求才是重要的。表達感情的需要,讓生活的邏輯讓位於感情的邏輯。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大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南風吹家飛酒樓前”。思念長安是壹種精神活動,當然不可能掛在壹棵樹上;鄉愁不是對象,當然也不可能吹走。但這樣壹來,思念的渴望得到了更深刻的表達。李白的壹些詩經常把現實主義的詩變成夢境。比如玄宗後期,權力被邊緣化,李白就看到了這種現象的危害。他寫了告別。詩中,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之爭,化為大自然的悲涼景觀:“太陽慘,雲暗,猩猩冒煙,鬼嘯。”篡權的可能悲劇在詩中升華為壹個傳奇悲劇故事的幻想:堯被舜囚禁;舜被禹逼迫,從蒼梧曠野逃走。政治危機被詩意地變成了幻境,而幻境呢?溢出悲傷,變得更加憂郁。李白的壹些詩甚至脫離現實,直接用理想寫幻境。他有將近八分之壹的詩,寫的是求仙和學道。詩中所寫的幻境,既不是現實,也不是對現實的隱喻,而是他成仙理想的外化,他把那個理想變成了不存在的幻境。在那些夢境中,他與神仙為伍,與幼童和玉女相處。那些他們自己建造的夢境被描述為生活的現實。李白也有壹些詩,是直接討論的。他攻擊現實黑暗的詩大多是這樣的。這些詩不是對客觀現實的細微描寫,而是通過評論表達的強烈感情。

這些都是用主觀色彩表現精神,寫空的方法。當然,李白的壹些詩是現實主義的。但現實主義手法在李詩歌中並不占主要地位。

與李白不同,杜甫主要采用寫實的方法。杜甫嚴格寫實方法的壹個特點是按生活本來的樣子反映生活的本質。比如《車店》中在鹹陽大橋橋邊哭著給老公送行的場景,生動地反映了天寶後期延邊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以及百姓對延邊戰爭的態度和心情。《三官》《三告別》非常真實地寫出了當時戰場上百姓的生活艱辛。其中《無家可歸》講的是壹個在戰場上戰敗歸來的士兵。當他看到自己的家鄉面目全非,農村荒蕪,親人喪親,只剩下他壹個人,仍然要服役。如果他想無家可歸,他會不由自主地感到悲傷。這首詩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百萬軍人的命運和百萬鄉村的共同景象。杜甫嚴格寫實方法的另壹點是對客觀世界的細微觀察和準確生動的描寫。杜甫對現實的細微觀察,常常讓人驚嘆。比如他的詩《羌村》中,他對歸鄉的第壹感覺是:“柴門鳥語喧嘩,千裏歸家。”千裏歸來,誰還會關註門外的鳥鳴?但這是描述中微妙而生動的部分。戰爭蔓延中壹個暫時平靜的角落裏的祥和氣氛,家的溫暖親切感,壹家人在災難中幸存下來終於相見的驚喜,都在鳥語花香中展現出來。這恰恰是杜甫很多名著的相同特征。比如在《春夜喜雨》,春雨寫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煙雨霧無聲落下,壹個字“潛”,壹個字“細”,真正傳達了春雨的魅力。

杜甫現實主義方法的另壹點是,他經常使用描寫和敘述。他的許多詩本質上都是敘事詩。不同於李白的直接抒情,他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自己的感情。當然杜甫有時也會用想象的手法,比如鳳凰臺,朱鳳行,客家叢,但主要還是寫實。

李白擅長寫小說,杜甫擅長寫現實主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同的藝術風格

李白和杜甫的詩在藝術風格上也大相徑庭。

李白的詩詞歌賦有壹種清澈奔放的美。他的詩所表達的感情往往強烈而明確,表達感情的方式具有爆發力。他沒有在那裏感人地敘述或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像火山爆發、河流奔流壹樣傾吐自己的感受。他經常生氣,有停下來的趨勢。他的詩在想象中氣勢磅礴,常常瞬息萬變,天上地下馳騁,千古來來去去無影無蹤。前人說他是“無緣無故地想,像天上的白雲,纏繞又消失,沒有形狀”,正是這個意思。李白詩歌的境界往往很開闊。看他寫黃河:“黃河之水如何出天界,入海洋,壹去不復返”;寫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金芙蓉從青天中切出”,多麽壯麗的境界!強烈而清晰的情感基調、爆炸性的情感表達、瑰麗的詩境構成了施立奔放的風格。

杜甫詩歌的風格特點是沈郁頓挫。沮喪和挫折首先表現為深切關註的情緒基調。在這種深沈的憂患中,有壹種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深切思考,所以博大而深遠。杜甫抒情的方法是跌宕起伏,反復吟誦,千變萬化。往往感情會爆發,但又會折返,在心裏流回來,像壹個情感的閘門壹樣把它堵住,這樣感情被堵住後會慢慢流出來,所以感情的表達會更加深刻。他有壹首《登嶽陽樓》的詩,開篇寫道:“久聞洞庭湖,今終於登此樓。吾東有吳國,南有楚國,可見天地無止盡浮。”寫妳上樓時看到的壯麗景色。然後:“卻無親人朋友音訊,我老弱病殘孤舟”,可見面對洞庭湖的壯美風光,他突然百感交集:他為自己淒涼的人生和老弱病殘而悲傷;對失散親人朋友的思念;憂國憂民的情緒湧上心頭。這種強烈的復雜感情似乎即將爆發,但沒有千言萬語,只有壹句話:“這堵墻的北面有戰爭和山脈,在這欄桿旁邊我怎麽能不哭呢?."強烈的感情不是壹個接壹個地結束的,閘門只是微微打開,洶湧的感情大海裏只流出壹股潮流。但這已經足夠了。雖然只是這壹句話,但已經包含了我心中所有沒有表露出來的感受。在情感表達上給人壹種起伏感。波瀾起伏,千變萬化,反復吟誦,在《秋八首》等詩中較為典型。深沈的憂患和跌宕起伏的情感表達,通過語言、意象描寫和節奏,最終表現為詩歌意境的悲劇美,構成了杜甫詩歌沈郁頓挫的風格特征。

李白和杜甫有許多不同之處,如政治理想和人生理想的不同、文藝思想的不同、表達技巧的不同、詩歌風格的不同等等。這些很難在壹篇短文中全面介紹,甚至上面已經提到的對於兩位大詩人來說也只是壹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