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是壹部懸疑劇,也有人說這是壹部全程沒有推理的懸疑劇,因為對每個角色心理的詳細描述,比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和未知的發展線更精彩。
影片中,三個孩子時而深思熟慮,令人發指,時而在簡單的小細節中受挫。人性的多面性在不同的時間段呈現,背後的定義也會有所不同。每壹個人物的刻畫和心理環境都細致到了極致,每壹個眼神、每壹個呼吸都無時無刻不透露著他內心不為人知的壹面。
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小女孩普普,彈幕上最常見的詞是“這個女孩不簡單”。讓我們來關註壹下她是壹個多麽不簡單的孩子。
當閻良帶著普普去敲朱朝陽家的門時,普普的言行總是透露出她在刻意保持距離,雖然她喊的是“朝陽哥”。當閻良告訴朱朝陽他們在加油站偷東西時,普普在桌子底下踢了閻良壹腳,建議他不要說太多。這個細節足以說明普普是有思想的,有防範意識的,尤其是對於不熟悉的人,最好觀望壹下。
我們總喜歡用單純來形容孩子,因為單純是壹種原始的天性,單純的人往往不喜歡或者不把陰暗面和自己相信的東西結合起來。
但單純不是幼稚,也不是無知。普普有孩子單純的壹面,但她不會因此放松警惕。這樣的孩子有利也有弊。
受益端:
防禦性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是壹件壞事,它可以建立壹個孩子完全的獨立和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現在的社會,就像荒野大草原上的弱肉強食,外界因素對孩子的成長幹擾極大,沒有哪個家長能24小時保護他們,所以只有讓他們具備識別危險的能力,才能幫助他們成長,適應環境。
缺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於防禦是不自信的表現。用壹個看似堅定的外殼把自己的心緊緊包裹起來,很難和人敞開心扉。照顧好妳自己。如果和這樣的人相處,妳不僅會覺得很累,還會出現“我真心待妳,妳卻總是懷疑我”的情況。
在福利院,只有普普和閻良說話。對於壹個叛逆的孩子來說,壹個溫暖的關心可以讓他付出壹切,這也為普普有30萬元給弟弟做手術鋪平了道路。閻良就是這麽敬業。
全劇最大的亮點,壹定要屬普娜壹開口的謊言。除了小演員本身的演技值得稱道,還得引起人們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謊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為了適應不同環境的生存,撒謊成了大多數人的套路,但大多數都是無傷大雅的。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壹個謊言背後壹定有10甚至更多的謊言。如果不是有思想的人,不經意的謊言很容易被揭穿。但是普普不同。當她用孩子天真無邪的樣子,心平氣和地說出那些謊言的時候,恐怕很少有人會多想。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從“目擊者”變成“勒索”兇手。
而最可怕的是,謊言是會傳染的。例如,朱朝陽就是壹個例子。壹個聽話懂事的好學生跟了普普很久,在感受到編織謊言的“好處”後,他甚至從來沒有註意到自己嘴裏說出來的謊言。當壹個人的心裏因為各種謊言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秘密時,心裏就會有各種自責的聲音,像滾雪球壹樣越來越重,引發很多心理疾病。
朱晶晶墜落的場景充分顯示了普普自以為是的人的設計。她要為朝陽的哥哥背黑鍋。她認為只要朱晶晶“害怕”,朱朝陽就能在父母離婚、父親再婚、繼母嫌棄他、父親不重視他這種復雜的家庭關系中獲得平衡。
自以為是的人往往在某些方面是最可悲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我想”會給別人帶來多大的負擔和壓力,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我想”在當事人眼裏可能真的是多余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普普的出發點是好的,她不希望弟弟朝陽受委屈。
但這樣的人也會因為強烈的自我主張意識而做出無底線的行為。比如小狗把朱晶晶騙到五樓的雜貨鋪後,警告他,嚇唬他,甚至不讓他離開,導致朱晶晶興奮地爬上了陽臺,小孩子之間的爭吵也不會上升到威脅死亡的地步,但問題是朱朝陽的突然出現。
朱朝陽討厭朱晶晶嗎?也許不是。他恨的是這輩子沒多少機會和他相處的妹妹,而是他的家庭狀況,所以他從來沒想過要讓朱晶晶“消失”。但是,因為普普自己很委屈,他突然有壹種“別人都受不了,我還在忍什麽”的沖動朱晶晶掛在窗外的撕破的裙子,以及隨後的哭聲,讓我懷疑朱晶晶當時沒有直接掉下去,而是在朱朝陽躺在窗邊沒有選擇伸出援手後死去的。
想來,劇中很多細節的處理都讓人感到無比恐懼。每個成年人都曾經是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會在花花世界裏重新定義自己。我們不能以自我意識來判斷是對是錯,也不能幹預事態的發展,但我們可以從影視情節中去思考和探究其背後的寓意。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