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上,既要用辛溫藥如麻黃、肉桂,又要用寒涼藥如石膏、白芍、黃芩清熱。代表方劑有麻杏石幹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石膏湯。
比起“寒包火”,“上熱下冷”要常見得多。很多孩子都是這種情況。脾胃虛寒,肺熱。使用清熱類藥物時,呼吸道癥狀減輕,但食欲不好,大便不成形。用健脾溫補的藥,肺又熱了。這種體質需要溫補並用,不能偏執於壹端而顧此失彼。
綜上所述,“寒火”多見於外感疾病,有些哮喘也屬於這種情況。“寒火”屬於寒熱之“實證”,患者/兒童通常身體狀況良好。
“上熱下寒”較為常見,上焦熱與中焦或下焦虛寒在治療上存在矛盾,需要同時治療。
什麽是外熱內冷?這種很少見。
和上熱下寒壹樣,有壹種特殊的情況叫做“陰盛過陽”,這種情況非常危險,也很少見。體內的陰寒特別重,驅走了人體的陽氣,形成了外熱內冷。本質上是真正的寒假熱,多見於重癥患者。雖然患者有高燒、煩躁、口渴等“熱像”,但都是假象。真實的情況是體內的陽無處可藏。
無縫刮痧,肝經脾經怎麽辦?
肝經:食指最後壹段的螺紋面
功能:清肝經可平肝瀉火,息風止痙,解郁除煩。
操作:壹手捏住小兒食指末節,另壹手用拇指螺紋面推小兒食指螺紋面,以補肝經;從指尖直接推至指尖,稱為清肝經,反之亦然;補肝經,清肝經正在推肝經100~500次。
無痕刮法:補法,從指尖向指尖推,3組,每組27數,反之,3組,每組20~30數。平步謝平,3組,每組20~30只。
用途:常用於驚悸、抽搐、煩躁、心煩。通常與捏小田心、捏老龍結合使用。
註意:肝經要清而不補。如果要補肝虛,就要用清補,或者用補腎經絡代替,這叫養腎養肝。
脾經:拇指橈側緣或拇指遠端螺紋面。
功能: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清脾經可以清熱利濕。
操作:直接從拇指橈側緣由指尖向指根推,以補脾經,反之亦然。清脾,前後推平,補瀉。壹般推送100~500次。
刮痧無痕:補法,從拇指橈側緣由指尖向指尖推,3組,每組20-30數,反之,3組,每組20-30數。平步謝平,3組,每組20~30只。
應用:補脾經,多用於厭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腹瀉、咳嗽、消瘦等。脾胃虛弱所致,常與揉胃、揉腹、捏脊、揉足三裏等並用。清脾經常用於濕熱熏蒸、皮膚發黃、惡心嘔吐、腹瀉痢疾等。,常與清胃經、清小腸、揉門、清大腸同用;清補脾多用於乳食停滯所致的腹脹、噯氣、納差、口臭。常與揉門、動八卦、直推胃脘、分腿肚陰陽等結合使用。
註意:小兒脾常不足,不宜過多攻切。壹般用補法,只有身強體惡的人才可以用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