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的總設計師是雨果·西邁斯,他為這把槍付出了努力。
MP-18I沖鋒槍是1918年夏天列裝的,是壹戰末期德軍前線部隊在19181上配發的。
MP-18I沖鋒槍只有五個部分,即槍栓組件、槍身組件、彈匣組件、槍托組件和槍管組件。如果MP-18I沖鋒槍只有37個零件沒有螺絲,則該槍采用自由槍機構自動原理,只能反復發射。螺栓質量為650克,有利於節約加工成本,降低射速。在將槍栓推入膛內的過程中,彈鉤將底火和針隔離,防止過早點火失敗的發生。拋射體就位後,炮彈鉤鉤住拋射體的底邊。
雖然這種槍的加工與二戰時期流行的鉚接和焊接工藝相比有些復雜,但其制造工藝在當時已經達到了非常先進的水平。MP-18I沖鋒槍與魯格自動手槍、意大利威勒帕洛沙沖鋒槍、毛瑟M1917半自動卡賓槍相比,結構非常簡單,除了槍托和扳機座。整支槍最復雜的部分是彈匣和槍管。如果提前提供這兩個零件,壹個熟練的炮手壹天就能做出壹把MP-18I沖鋒槍。
MP-18I沖鋒槍是世界上第壹種采用自由槍式自動原理的沖鋒槍,其設計簡化了生產工藝。MP-18I沖鋒槍也是世界上第壹種采用預沖擊擊發方式的沖鋒槍。這壹原理被德國貝克爾進壹步改進,並成功應用於20毫米火炮。
MP-18I沖鋒槍實現正面沖擊擊發的原理很簡單,結構也不復雜。它的槍膛比9毫米Barabem手槍短千分之幾英寸,撞針在槍栓前端面撞擊槍膛後端面之前發射底火。此時,彈殼在火藥氣體的作用下開始後坐,部分抵消了槍機前進的動能,降低了槍機前進速度,減小了槍機對膛尾端面的沖擊力。此外,槍栓向前運動的殘余動能有效地防止了槍口向上跳動。
從整個動作過程分析,MP-18I沖鋒槍的擊發原理使得自動循環過程更加平穩,有效提高了射擊精度。同時,炮彈的後坐力可以抵消壹部分槍栓向前的動能,因此可以適當減輕槍栓的重量,有助於全炮的減重。
世界上幾乎沒有壹種沖鋒槍的擊發機構比MP-18I沖鋒槍更簡單。當扣動扳機時,擊發電阻鐵在扳機的作用下直接向下移動壹小段距離,松開槍栓,從而開始連續擊發,直到扳機松開,擊發電阻鐵在鐵電阻彈簧的作用下復位,掛槍栓。拉拔手柄卡在螺栓機上的拉拔手柄槽內,組裝後與螺栓機成為壹體。
在射擊的過程中,拉槍隨著槍栓來回移動。由於MP-18I沖鋒槍的槍栓是圓柱形的,在自動循環過程中,拉柄總是沿著彈殼上的拉柄槽運動,所以拉柄還起到了槍栓徑向定位的作用,拉柄槽還可以排出落入槍內的雜物。這種設計應用在很多槍上,比如MP-28,MP-41,蘭徹斯特沖鋒槍等等。
為了加快MP-18I沖鋒槍的生產,德國槍械檢查委員會要求雨果·西麥斯使用現有的P08螺旋鼓。還有壹種說法是,德國槍械檢查委員會也要求雨果·西麥斯使用203mm槍管的盧格火炮P08手槍,但事實並非如此。203mm手槍槍管不適合MP-18I沖鋒槍,因為它們的徑向尺寸不壹致。
盡管如此,MP-18I沖鋒槍和火炮P08手槍的203mm槍管制造工藝手冊顯示,它們的制造工藝從頭到尾都非常相似。所以只能說,當時MP-18I沖鋒槍槍管的加工是基於生產火炮P08手槍槍管所用的工裝設備。我們可以從以下數據中壹窺端倪:
1和P08的最大槍管直徑為22mm,MP-18I沖鋒槍的最大槍管直徑為21.7mm,僅比前者小0.3mm。
2.P08的槍管肩後端面到槍管尾端的距離為18.9mm,MP-18I沖鋒槍對應尺寸為18.4mm..
這幾個數據很接近,但總體來說MP-18I沖鋒槍的尺寸比P08手槍略小,兩者其他部分不可互換。
3.P08手槍槍管與彈殼螺紋連接,MP-18I沖鋒槍為過盈配合。從它們之間連接部分的最大直徑來看,MP-18I沖鋒槍的直徑只比P08手槍大1.1mm。可以解釋為P08手槍槍管螺紋部分在加工前的尺寸與MP-18I沖鋒槍完全相同。
4.普通魯格手槍的槍管準星座與整個槍管為壹體,與槍口的距離為17.5mm,準星座的徑向尺寸為14.7mm,略大於槍管錐形部分的最大直徑。MP-18I沖鋒槍的槍管上沒有準星,它的準星安裝在散熱蓋上。槍管前端的凸臺尺寸比普通魯格槍管大4.3mm。它有兩個作用:壹是作為擋圈,防止槍管前移;二是作為中心定位,保證筒體與散熱蓋同軸裝配。
5.MP-18I沖鋒槍和P08手槍的拔殼鉤和裝彈斜度在圓周上180對稱分布,也是證明它們出自同壹條生產線的證據之壹。
6.P08手槍的槍管錐度最大直徑為16.3mm,最小直徑為13.5mm,與MP-18I沖鋒槍的槍管錐度壹模壹樣。
MP-18I沖鋒槍可靠性高,制作簡單,服役性好,經濟實用...用過的人對MP-18I沖鋒槍贊不絕口,而他們稱贊的還不包括德國槍械檢查委員會強制使用的P08蝸牛鼓。
Hugo Simais設計了世界上第壹個雙排單入式彈匣,並申請了專利。這個彈匣可以裝20支9毫米巴拉本手槍。雨果·西麥斯試圖在MP-18I沖鋒槍上使用這種彈匣,但德國槍械檢查委員會要求雨果·西麥斯為MP-18I沖鋒槍配備容量為32發的P08螺旋鼓。
這壹決定的目的是為了彌補MP-18I沖鋒槍彈藥容量的不足,但另壹個問題是配備P08螺旋鼓的MP-18I沖鋒槍不利於部隊的遠程攻擊。P08手槍的螺旋鼓易碎,易破壞,價格昂貴,制造復雜。生產中過於依賴人工修邊,需要工具進行裝載。更吊詭的是,同樣是魯聖格公司的產品,其8發彈藥容量的彈匣,由於彈匣上的突起,在緊急情況下無法裝入MP-18I沖鋒槍...有許多缺點。
雖然雨果·西麥斯的雙排單進彈匣不如他父親的作品,但鑒於德國槍械檢查委員會的官僚作風,要求MP-18I沖鋒槍必須采用魯格的P08螺旋鼓,槍管軸線與彈匣槽軸線的夾角必須設計成與P08手槍相同。
更嚴重的問題是MP-18I沖鋒槍的供彈口位於槍身左側。所以插入P08手槍螺旋鼓後,槍身質心嚴重左移,後果可想而知。雨果·西麥斯為了減輕全槍重量,平衡質心,縮短了槍身長度,這就要求子彈與鼓的接口處必須加裝加強套。因為如果沒有加強套,滾筒在正常進給位置會失去定位點,然後插入槍內過深,槍就不起作用了。
MP-18I沖鋒槍簡潔的設計,便於戰場上的維護。它分解的第壹步和所有槍械壹樣:檢查膛內是否有子彈。確認膛內無子彈後,將槍栓推到前面位置,用拇指按下彈殼末端的卡扣,打開彈殼。這個動作過程類似於操作單發裝彈獵槍。將箱蓋旋轉1/8圈,然後取下箱蓋取出反沖彈簧,向後拉手柄取出螺栓。然後,將撞銷從螺栓中拔出。組合動作是向後做分解動作。
槍栓裝入表殼時,要扣動扳機,防止鐵片掉落,為槍栓讓路,才能順利裝上槍栓。卸桶的過程並不復雜。先用木錘和沖頭卸下瞄準鏡,然後可以擰出散熱蓋,卸下槍管。裝桶時壹定要註意,裝桶坡度壹定要對準裝桶位置,提殼鉤槽和甩殼架的分布是180,以保證裝桶後槍栓在前位時提殼鉤能順利進入提殼鉤槽。
MP-18I沖鋒槍射速低,易於控制長點射,但不具備單發功能。壹般來說,MP-18I沖鋒槍每次扣動扳機至少能射出三發子彈。這說明MP-18I沖鋒槍的鐵簧力太弱,無法在兩發子彈之間的時間間隔內回鐵。
MP-18I沖鋒槍的槍托對於中等身材的人來說有點矮。射手瞄準臉頰時眼睛離門太近。槍采用窄的“V”形缺口門,瞄準鏡是寬的梯形。雖然有利於捕捉近處快速移動的目標,但不足以瞄準遠處的小目標。
總的來說MP-18I沖鋒槍的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將螺栓拉至後部位置時,順時針旋轉螺栓拉柄,使其卡在箱蓋的安全槽中。此時,即使鎖舌拉柄在外力作用下撞出安全槽,鎖舌也會卡住鎖舌,使鎖舌無法重新進入。
但是MP-18I沖鋒槍和其他類似設計的沖鋒槍壹樣,有壹個不可克服的缺點,就是不能保證槍在閉膛位置和彈筒插入到位時的安全性(武器處於閉膛狀態,避免碎片通過拋殼窗進入槍內)。在這種狀態下,壹旦有外力打在槍托上,即使士兵越過戰壕,也有可能走火。
這是因為在撞擊的過程中,槍會在慣性的作用下後坐,越過子彈進入位置,但沒有到達鐵塊阻擋位置,然後重新進入並開火。在意識到這種危險後,壹戰後的MP-18I沖鋒槍都裝有保險機構,將槍機鎖在封閉的槍膛裏。
MP-18I沖鋒槍雖然整體結構很簡單,但設計師在針的設計上卻是錦上添花。MP-18I沖鋒槍的撞針是單獨的零件。與槍栓裝配後,其尾端與復合彈簧連接,使撞針在復合彈簧的壓力下始終從槍栓前端伸出。從實際效果來說,這種設計和傳統的定針沒什麽區別,只是實現的手段要復雜得多。後來在MP-18I沖鋒槍的改進中,將撞針改為固定式,槍機尾端直接與復簧連接。
關於壹戰時期德國MP-18I沖鋒槍的產量有各種各樣的猜測,數量相差很大,從3000支到35000支不等。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壹戰時期MP-18I沖鋒槍上的序列號應該是壹個可靠的依據。
從保存下來的MP-18I沖鋒槍來看,槍上的序列號基本分布在50-3000之間,說明當時MP-18I沖鋒槍的產量應該在3000支左右。
不考慮具體數量,那些分發給特訓隊的MP-18I沖鋒槍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壹部分分配給了負責守衛戰壕的士兵,而這些士兵更擅長在掩體內用馬克沁機槍互相射擊,MP-18I沖鋒槍在他們手中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投入戰鬥的3000支MP-18I沖鋒槍有相當壹部分被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