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出現了壹對令人矚目的雙子星,兩個在亂世中並肩努力開拓世界的年輕人,照亮了壹個又壹個歷史書!
柴榮,字桂軍,(公元921-959),後漢唐朝使者郭威的養子。他出身卑微,從小跟隨郭為。他十五歲就上了戰場,經歷了許多戰鬥。
晚唐明初二年(927年2月26日),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壹個軍人家庭。21歲時,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他遠行他鄉。
公元950年,23歲的趙匡胤認識了29歲的柴榮,隨他去了北方的鄴都郭威軍隊。在壹系列的戰鬥中,兩人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誼。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全家(包括兩個兒子)都被殺,立柴榮為太子。
954年,郭威病死,柴榮即位,時年33歲。改稱號以示美德,史稱周世宗。即位那年,北方割據勢力——北漢立即聯合契丹入侵,柴榮從人群中擠了過去,他被任命為主教練,率部大獲全勝。戰後,他對戰爭中暴露出的軍隊中的各種問題毫不留情,下令趙匡胤對軍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組,大大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與此同時,趙在軍隊中的威望也迅速上升。
公元955年至959年,後周發動大規模對外戰爭,先後征服西蜀、南唐、北漢、契丹。幾乎每次我在周世宗打仗,都是我親自上陣,而且是在前線作戰。另壹方面,趙匡胤在壹次又壹次的戰鬥中不斷建立自己的功績和權力,成為後周著名的將軍。
公元959年,柴榮進行了第五次個人遠征,他把部隊對準了北方的敵人契丹。趙匡胤和他壹起帶領軍隊。戰後42日占領燕南州。然而攻下幽州時,柴榮突然病重,周軍被迫回師。
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顯德六年,日落時分,柴榮在周代大梁萬歲堂病逝,享年三十八歲。臨終時,7歲的長子柴宗遜被立為太子,把國家托付給範雎,王符為丞相,把軍權托付給義兄趙匡胤。
公元960年,賢德七年元旦,失去英主的軍隊急需壹個強有力的領袖。軍士在陳橋驛站叛變,給趙匡胤披上黃袍。趙匡胤率軍回朝,迫使年輕的皇帝柴宗遜讓位,於是稱帝,改甘源為德。那時,趙匡胤也33歲。後來,趙貶周,在廢帝。
976年,開寶九年,趙匡胤突然去世,只留下“燭火斧影”的傳說。
關於“石碑”的史實
壹個7歲的孩子,在這個動蕩的時代,僅憑自己的血統,沒有任何強大派系的支持(尤其是沒有軍方的支持),如何能留在王位上?毫無疑問,在柴榮死後,趙匡胤是當時唯壹能夠統壹天下的人。他的登基既是當時軍隊建立的結果,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但是,問題是他和柴榮有(或曾經有)兄弟般的感情。他從過去並肩作戰的兄弟們的孤兒手中奪取權力是不合理的。“從孤兒寡婦手中奪走世界”,歷史會給他什麽樣的惡名!而且,居然是從他哥哥的遺孤身上拿的!
宋朝開國皇帝陷在罪惡感和罪惡感中。他終於想出了贖罪的辦法。於是,就有了“石陂”的傳說。
趙匡胤立了壹個祖訓:宋朝所有的皇帝在祭祀時都必須跪在牌位前,默念牌位上的誓言,世世代代不得違抗。然而,數百年後,誓言碑的內容在金兵大軍攻入開封後才為世人所知。誓言碑上只有幾行字:
“不要殺士大夫;
“凡柴的子孫,有罪不得罰。就算有謀反的大罪,也不能牽連全家。妳只能在監獄裏被處死,不能在城裏被殺死。
“我不會祝福那些不按照這個訓練的人!”
果然,的誓言得到了大宋皇帝的遵守,柴的後代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沒有出現壹般朝代常見的上壹代全家被殺的悲劇。(其實在:林中“小旋風”柴進是柴的後代。他的宅邸裏收留了許多梁山好漢,那是宋太祖送給他的“丹書鐵券”——避死金牌。)
當然,趙匡胤的做法也很巧妙,既安撫了前朝皇室,又向天下百姓展示了他的寬宏大量。難怪田中給了他“非常睿智”的評價。
周世宗柴榮生活中的兩三件事
宋太祖·趙匡胤的事跡廣為人知。不過,在這裏我要介紹壹下鮮為人知的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柴榮(921-959)出身低微,只是因為他的姑姑嫁給了後來成為唐朝特使的郭威,他才進入了權力中心。15歲參軍,24歲當將軍,33歲當皇帝。然而,他在任僅7年就去世了。在位期間,他的睿智和謝先生令人驚嘆,被稱為歷史上“五代第壹賢王”。
公元955年,柴榮派趙匡胤攻打南唐。由於南唐守將劉仁蛤蟆死守,守州城久攻不下,周軍圍城壹年,屢次將南唐援軍擊退在城外。劉仁癩蛤蟆知道守不住壽州,他因焦慮而中風。眾將擡出城投降周軍,柴榮見劉忠心耿耿,臨終時封他為大官。顯然,這是出於政治需要。
公元957年,柴榮和趙匡胤共同前往南唐。南唐統帥張延清在攻打滁州時,誓死殺死了想投降的兒子,把他們弄哭了。周軍撞上了城墻,但張延清率領軍隊在巷戰中死亡,他的士兵都因此而死。在這場戰鬥中,周軍傷亡慘重。柴榮之怒而屠城,為戒天下敢與周軍玉石俱焚。
●956-957年間,柴榮在發動對外戰爭的同時,對內開始了壹系列改革;
1.首先,考慮到當時佛教在民間廣泛流行,很多人為了逃避兵役而出家,大量使用金屬鑄造佛像,導致軍隊缺兵,軍械制造得不到足夠的原材料。面對這種情況,周世宗毫不猶豫地實施了“滅佛”行動,遭到了全世界的唾罵。除了少數古剎,數以千計的寺廟被強行拆除,佛像被熔化鑄造成武器,僧侶被貶為庸俗。幾乎所有人都反對這種不人道的做法,世宗回答說:“平定亂世,是幾代人的偉大功績。佛教曾說:對世界有益,手和眼還能布施,壹尊銅像怎麽夠!”所有人都無言以對。
2.由於後周人口增長過快,首都大梁房屋密集,隱患很多——不僅火災發生頻率增加,而且房屋侵占官道,車馬無法通行(即違章建築過多)。
賢德四年,柴榮下詔,拆除京城所有違章建築,將城內墳墓全部移至城外重新安葬,讓死者騰出空間給生者。當然,這種做法更是遭到了人們的批評和唾罵。不過,聽完大臣如實說出百姓的抱怨,柴榮微微壹笑,答道:“我怎麽不知道這會遭到全體百姓的抱怨呢?只是隨著國家的發展,總要有人做這樣的事——現在妳們都覺得沒必要這樣擾民,但這種做法的好處幾十年後就會看到...那就讓我當植樹人吧,所有的非議都由我來承擔,好讓後人乘涼!”
果然,日後趙匡胤統壹天下後,考慮到大梁已經改造,可以承擔壹國都城的責任,並沒有大張旗鼓地新建都城,而是繼續使用,只是改名為開封府。
3.史書(《子建史》、《五代史》)中也曾提到,有壹次周試圖派兵從水路進攻南唐,但長江到淮河有壹段河道無法疏浚,負責人告訴我,由於長江水位比淮河高,壹旦疏浚,必然倒灌,無法安全施工。世宗看了,親自去觀看。幾天後,他頒布了壹項法令。其實有詳細的施工方法,工匠們依法執行。果然,江面安全疏通,周軍得以出征。
(從這壹點來看,世宗的才華可以用驚人來形容,但親自過問這樣的事情也不壹定過分。事實上,柴榮“動手”的做法是出了名的,很多大臣都上書勸他。但柴榮還是喜歡繞過下屬,直接問政。)
世宗死時只有38歲。有人說他死的早,是因為做了上面壹些不人道的事,被上天詛咒了。但是,我覺得,真正害死他的,只是他的動手風格。壹個人能有多少能量?這種問題問得再細,總有壹天妳的心也難免會跑出來——就像諸葛亮壹樣!)
公元959年,周世宗和柴榮打破了“先南後北”的戰略。當他們在南唐得到淮北之地後,毅然調兵北上,直指契丹,旨在奪回十六州。後世理論家認為周世宗敢於直面強敵,才華橫溢,果斷果斷。宋太祖和趙匡胤壹直采取“先易後難”的策略。他們雖然平定了各方割據勢力,但終其壹生都未能奪回十六州,導致北方少數民族對中原的長期威脅,宋朝四百多年來壹直很弱。但也有人認為天下剛統壹,百姓早就盼著和平,不想輕舉妄動對遼朝開戰。周世宗堅決果斷,而宋太祖穩健務實。
●柴榮繼位後,終於有機會實現自己之前的野心。他曾問華山道士陳川:“我的壽命是多少?”陳曰:“陛下尚有三十年。”柴榮熙說:“既然如此,那就十年開天辟地,十年休養生息,十年實現太平。”然而,他即位僅七年,甚至整個世界還沒有被消滅,周世宗就去世了,留下了許多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