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運勢 - 浙江省城市名稱的由來

浙江省城市名稱的由來

1.杭州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設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杭州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壹。早在4700多年前,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南宋吳越國的都城,是中國七大古都之壹。杭州古稱錢塘。隋煬帝九年(589),唐縣被廢,歷史上第壹次出現了杭州的名稱。南宋建言三年(1129),高宗南渡江至杭州,升任臨安太守。紹興八年(1138),臨安正式建都南宋,歷時140余年。民國元年(1912),原錢塘縣、仁和縣與杭縣並列。民國十六年(1927),設杭州為杭州縣城,杭州設市。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掀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2.寧波

寧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夏朝。據《編年史》記載:“夏有紫堇國,以赤紫堇山命名,後加城為殷。”金池有兩個地方,壹個在鄞縣的天童、寶沖,壹個在奉化。這就是“陰”這個名字最初的由來。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廢除分封制,設置郡縣制,正式設立殷、陜、三郡,隸屬會稽郡。據說,當時許多海外人士來到寧波收集貨物和貿易,所以他們把附近的山稱為芝山(在今天的王宇寺附近),並在這裏建立了芝縣。直是“商貿城”兩個字的組合,意為貿易的場所。漢朝時,這三郡的範圍大致如下:鄞縣包括現在的城區、奉化的西南郊區和東南地區,郡治在奉化百都;易縣包括江東區以東、鄯善以北的地方,縣治在鄯善;判章覆蓋江北到慈溪壹帶,縣衙在江北區渣山鄉成山渡附近。從漢代到南北朝,建築和範圍變化不大。

隋朝時,殷、直兩郡都編入句章,郡址在小溪(今殷縣銀江橋)。唐武德時期,改句章為鄞州,不久改稱知縣。直到唐朝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建立州政府。因附近有四明山,故稱明州,縣分知、奉化、慈溪、翁山(今定海縣)屬明州。州治始於溪,後移三江口。元和年間,又在薊縣東部設置望海鎮。五代時,州縣統壹,知縣改稱殷縣,望海鎮改為望海縣,後改為定海縣(今鎮海縣),象山也劃歸明州。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設郭昶郡(今定海縣)。這樣,明州的範圍大致包括寧波的殷、慈、鎮、豐、湘、丁等縣。唐宋之際的明州是中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四明誌》中有記載“海外各國混雜,賈伯交之”。1974何儀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通過寧波港出口。唐朝在明州設立了專門的對外貿易管理機構——市舶司。當時從明州上岸朝貢和貿易的有日本、朝鮮和壹些東南亞國家。在宋代,明州、泉州和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也是中國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夠建造可容納500至600人的大噸位海船。

南宋時明州改為慶元府,元代改稱慶元道。朱元璋平定方國珍後,它被改為明朝的州府,因為“清遠”的意思是慶祝元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明州的“明”字與明朝的名稱相同,故改為寧波府。由於當時鎮海縣還叫定海縣,明州離鎮海很近,意思是“定海剔骨”。這就是“寧波”得名的原因。

3.溫州

溫州古稱甌越。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裏勞作和生活。戰國時期屬越國。秦始皇統壹六國後,設閩中郡。第三年,漢惠帝立越王後裔勾踐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第三年設永寧縣,東晉明帝泰寧元年設永嘉縣,上元二年設唐高宗。因為它溫暖的氣候,它被命名為溫州。

4.紹興

“紹興”的由來:紹興古稱越、會稽。它有浙江最大城市的杜悅時代和中國40個“大邑”的杜松時代。南宋皇帝趙構被金人逼得在江浙壹帶奔走。公元1131年,我逃到紹興(當時是越州),覺得心情不錯,江山就要收復了。所以我就有了壹個說法,“紹佐復興”,改名紹興,越州就成了紹興城。

5.湖州

湖州——太湖之洲

6.嘉興

春秋時期此地被稱為長水,又名梅花,吳越與中國在此形勢下展開角逐。戰國時期納入楚國版圖。秦位於縣和海鹽縣,屬會稽縣。三國時期,吳國位於長江以東,據分析,全縣南部邊境和海鹽縣西部邊境位於嚴觀縣境內。武黃龍三年(231),“野生稻以拳生”。武帝孫權以為吉祥,由拳改和興。晉末高祖天府五年(940年),應吳越王錢元遂之邀,在嘉興設秀洲,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四郡。北宋秀洲改嘉禾縣,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縣升為府,後改為嘉興軍。明宣德五年(1430),嘉興縣西北為修水縣,東北為嘉善縣。平湖縣海鹽縣淺析:崇德縣解析崇德縣位於桐鄉縣,嘉興府下轄七縣,稱為壹府七縣。清朝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廷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中葉以後,由於帝國主義的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益衰落。1911 165438+10月7日,辛亥革命黨收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支部。民國初年,該縣廢棄,改稱嘉禾縣,後為嘉興縣。

7.金華

金華在春秋時期屬於越國。秦漢是吳尚郡,隸屬惠濟郡。三國吳保定元年(266),郡名東陽,因郡在渭河以東,長山之孫而得名。此後金華設縣政府興建。“金花”這個名字來自金華山,這裏是城外南北對峙的地方。

8.衢州

“衢州”最早作為國家級行政區名稱出現,到元代才成為專有名稱。唐武德四年,李子通在新安縣平,州依綱治,實行州領縣制。州領導信安、丁洋、胥江三縣。“屈”是新安所在州的專名;“州”是行政級別的常用名稱。國家是以“屈”字為基礎的。

衢州因今常山“三衢山”而得名。據史書記載,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湖北襄公尉遲恭,新擴(今衢州市)。新城的規模初具規模,獲得了現王朝的賞識,導致他上報了新城的域名。壹個武術家琢磨著新城的名字,有壹段時間,他失去了理智。後來聽說新安有個三曲山,是世界聞名的風景區,風景很美。我喜出望外,欣然命名新安衢州。

壹個是以路童三越(福建、陽越、吳越)命名的。我覺得後者更可信。首先,從地名的角度分析了“屈”字的含義,《爾雅·釋公》稱“四達即屈”。《楚辭·田文》意為九次。作為壹個屈,邰也被稱為“屈州”。地理上,俯瞰衢州,川陸交流四通八達,南接歐洲、福建,北連滬、杭,衢江將江山港、長山港、巫溪河匯合,形成發達的水陸交通網絡。在水陸交通為主的古代,三水被冠之以“三大通道”。對此,大明統壹書院作出結論:“衢州之地,三路相連。”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衢州”無疑是以交通命名的。在壹些文獻中,將衢州壹人命名為“三衢山”,有誤導之嫌。

作為衢州的別名,“三衢”這個名稱出現並被廣泛使用。大量文獻證明,它是唐代武德四年後“屈”字的引申。管子《輕重甲片》說“文子散曲”,“散曲”二字在古語中早已有之。顯然,“曲曲”不是“散曲”的簡稱。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類的文明,“衢州”這個名字的文化內涵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廣泛。

9.臺州

臺州歷史悠久,其祖先在五千年前就已繁衍生息。秦始皇建立惠普鄉,西漢二年(前85年)建立惠普縣,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建立臨海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稱海州,次年更名臺州,以中國天臺山命名,臺州之名由此開始。

天臺山的名字也有它的由來。這座山在天臺縣的西部,仙霞嶺山脈的東北端。這個城鎮的真正名字是汀山,也被稱為梯子山,或嶽翎,或太嶽。山勢高峻,西南有蒼巖蕩,西北有四明金華,東海岸蜿蜒曲折,如衣之緣。它像壹朵蓋著八片葉子的蓮花,形狀像壹座山,有八條溪流和八個舞臺,如上臺、上臺和下臺,就像壹個三星級的平臺。十道之稱“頂至三辰”,故稱天臺。壹個說“大小平臺”。據陶弘景《真誥》:“高壹萬八千尺,周行八百裏。有八座山,四面都壹樣。”顧的《地理誌》也說:“天臺山是壹座桐柏,為眾山之冠。”

總之,泰州以天臺山命名,天臺山以上營太素命名。泰州的名字與太素黨有關。

10.麗水

溧水縣原名蒼蒼,因地處蒼山西麓,故名蒼山。為了避免唐德宗施立(闊)的忌諱,縣名改為溧水縣。關於縣名為什麽叫“溧水”,至今沒有統壹說法。壹種說法是,流經溧水的善溪,古稱惡溪,隋朝改稱溧水,故以溧水為縣名。另壹種說法是麗水之名來源於黎陽坑,黎陽坑又叫麗水,所以麗水是縣名。簡而言之,這兩種說法都與水有關。1986經省政府批準,溧水縣更名為溧水市。2000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麗水區,升格為麗水市,原麗水市更名為蓮都。隋朝九年(公元589年),麗水正式建州。因為古人常用天上的星星來指郡縣,而溧水地區又位於邵偉星座,該星座有四顆星,最南端的星稱為處士星,所以滁州是州名。據明代《名勝錄》記載:“隋開帝九年,土星位於司,故位於州。但在歷史上,滁州的名稱也曾多次更改,如滁州、縉雲縣等,並於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改回滁州,壹直沿用至清末。

11.舟山

“舟山”這個名字是縣治之前的壹個山頭的名字。袁大德《昌國州圖誌》對此有記載;“舟山在州南,山翼如枕海,舟楫雲集,故名舟山。”“海禁”後,舟山群島荒蕪,只有547戶人家因為香仙王國的請求而獲準留在舟山島。由於這些留守島民主要居住在老縣城附近,定居前的泛舟山名稱逐漸演變為舟山島上壹個小鎮的名稱,後隨著“海禁”的放寬和居住地的擴大,發展為整個舟山島乃至舟山群島的名稱。嘉靖年間胡宗憲寫《舟山論》時,“舟山”的地名基本和現在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