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遠關於秋分的詩如下:
1、《晚晴》唐
杜甫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這首詩題《晚晴》,前兩聯寫晚晴之景,後兩聯寫晚晴有感。
夕照映虹,好似下垂而飲,承上聯“返照”之意。雨後雲過,尚有點滴飄飛,承上聯“浮雲”之意。
大雁高飛自得,熊羆原指熊和羆,本意理解是野獸更肥壯了。實際熊羆還有另壹層意思,那就是指“帝王得賢輔”。大歷元年秋分,55歲的杜甫,旅居夔州,卻不改憂國憂民之心。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又壹年秋已過半,旅居在外的客人還是未能回家,只有竹葉上的露珠在黃昏中顯得微小晶瑩。
細細讀來,竟品出了隱匿的惆悵之感。
2、《夜喜賀蘭三見訪》唐
賈島漏鐘仍夜淺,時節欲秋分。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時鐘顯示還未到深夜,節氣已經快要到秋分,泉水喧嘩吵鬧到了棲息在松樹上的鶴,風吹開了遮蔽月亮的雲。
踏著青苔行走尋找靈感,枕著石頭半臥著討論文章。這個地方通常都很安靜,少有人來,也就妳來的多壹點。
詩人久居靜謐山間,在秋分時節的夜晚得遇友人,喜悅之情躍然詩上。在人煙罕至的山林中,難得與知己暢訴文章,秋景也變得格外動人起來。
3、《送僧歸金山寺》唐
馬戴金陵山色裏,蟬急向秋分。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雲。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
金陵的山色裏,蟬鳴壹聲壹聲,似乎叫得很急,也許是它們也知道很快要到秋分,天氣再冷點,就叫不動了。
友人的寺廟建於島上,於是他需要渡水而歸。夕陽漸漸沿著水岸消失,寺廟的磬聲越過潮水傳來。可以想象,那片禪林正籠罩在月光之下,唯有爐香裊裊。
馬戴的詩凝煉且有韻致,後人多評價其詩作水平在晚唐諸人之上。這首山林詩,也是畫面幽靜,禪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