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龍:為“四聖”、“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天之四靈”之壹,又稱為蒼龍,代表東方,青色,因此稱為“東方青龍”。
2、應龍:又名飛龍,亦作黃龍、老龍,是神話中的祖龍、真龍。背生雙翼的龍,關於應龍的文獻記載見於《山海經》,《山海經》中說,應龍殺蚩尤、誇父,甚至開天辟地,創造了世界。
3、火龍:《清史稿》載:“浮山有龍飛入民間樓舍,須臾煙起,樓盡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龍見於張體兩川圍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龍見於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龍見於龍王峪,先大後小,長數丈,所過草木如焚”。
4、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壹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梁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
歷史起源
古生物學家曾長期認為,長角的龍是上古先民虛構的形象,只存於神話傳說之中。1987年在位於河南省濮陽縣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發現”中華第壹龍”,此次出土的蚌龍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龍圖案,距今約6600多年。
龍作為壹種圖騰和壹般的圖騰不同,不是單壹的動物而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這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思想。遠古神話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動物-圖騰。原始人分不清人與動物的界限,認為某種動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護神,這就是圖騰。
圖騰作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標誌,壹般是單壹的某種動物,氏族部落發生兼並戰爭,勝利者在俘虜對方之後,往往同時消滅其圖騰,新產生的部族擁有的還是單壹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