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的讀音:shū。
菽,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shū,最早見於說文解字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菽”的基本含義為豆的總稱,如:菽麥。在現代漢語使用中,“菽”的用法專指豆類的總稱,如:菽粟。
菽字最早見於說文時代,形聲字。字原作“ホ”,像豆的嫩芽破土而出的情景。菽別名毛豆、黃豆、青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烏豆,南方稱泥豆、馬料豆,在東北稱秣食。現在豆類中代表菽者主要為大豆。
大豆起源於中國,在中國種植的歷史有5000多年,學者大多認為其原產地是雲貴高原壹帶。可以說,現在世界上的大豆幾乎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引去的。
我國的大豆大約於2 000年前傳到日本和朝鮮,1740年引入法國,1790年傳到英國,於1804年引入美國,20世紀中葉,在美國南部及中西部成為重要作物。
1875 年傳入奧地利,1881年傳入德國。有關“菽”的成語有:菽水藜藿、菠麥不分。另外“菽水”壹詞多指菲薄的飲食,形容生活清苦,也指晚輩對長輩的奉養,如“菽水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