謇字讀jiǎn。
謇,形聲。從言,寒省聲。本義:口吃。謇正(嚴肅正直);謇直(剛正耿直);謇謇(忠貞直言的樣子;正直的言談)出自言不通利謂之謇吃。《通俗文》,因謇而徐言。李延壽《北史·李諧傳》。
知識拓展:
字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此字始見於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在屋子裏生養孩子。“字”的本義指生育孩子,引申為撫養,又引申為女子許婚。古時把象形字稱作“文”,把在象形字基礎上滋生出來的字稱作“字”。
後統稱文字,又引申為用文字寫成的東西,如字體、書法作品、書信、便條等。字又引申指人的別名,壹般與人名用字的意義相關。
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現代文字大多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人類往往先有口頭的語言後產生書面文字,很多小語種,有語言但沒有文字。文字的不同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書面表達的方式和思維不同。文字使人類進入有歷史記錄的文明社會。
文字按字音和字形,可分為表形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按語音和語素,可分為音素文字、音節文字和語素文字。表形文字是人類早期原生文字的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瑪雅文和早期的漢字。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也就是說,“文”是獨體字(包含象形字和指事字),而“字”是由獨體字組合的合體字(包含會意字、形聲字、假借字)。
意音文字是由表義的象形符號和表音的聲旁組成的文字,漢字是由表形文字進化成的表意文字,漢字也是語素文字,也是壹種二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