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簡述釋迦摩尼佛的生平

簡述釋迦摩尼佛的生平

首先要說明佛教是什麽?

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光明,清涼,安慰的壹種有言有行而且能得到證明的教育,根據這種教育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壹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換壹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壹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然如此,凡是對於壹種道理或壹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壹個宗教的教理,經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壹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們所專有的,至於民間的正信,因受文化水準和生活條件的影響,始終未能普及,壹般的民眾,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為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內容。

佛教的起源:

釋迦牟尼出身於剎帝利種姓,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66~486年。他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其父是凈飯王。29歲時,由於看到每個人都要遭受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他便離家外出,尋師訪友,立誌探索人生的解脫之道。

釋迦牟尼出家之後,先是跟隨兩位哲學家學習,然後開始了長達6年的苦行生活。但是,6年之後,他身體消瘦,形同枯木,仍然沒有發現什麽人生的真理。他認識到苦行無助於解脫,就開始凈身進食。他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今印度的菩提伽耶),坐在畢缽羅樹(後稱菩提樹)下,沈思冥想。經過7天7夜,他終於悟出了“四諦”,就是四個真理,真正成道覺悟,因而被稱為“佛陀”,或簡稱“佛”,意思是“覺悟者”。這壹年他35歲。

釋迦牟尼成道之後,到鹿野苑(在今印度瓦臘納西附近)為喬陳如等5人講說“四諦”的道理,由於從不同角度講了3遍,喬陳如等5人信仰了釋迦牟尼的教義,成為首批僧侶,號稱“五比丘”。至此,有了成道的釋迦牟尼(佛),有了他所證悟的真理(法),又有了信徒(僧),傳統稱為佛法僧“三寶”具足,標誌著佛教真正建立。

釋迦牟尼創教時最關心的,是解決人生的苦難問題,而不是某些不切實際的抽象理論問題。所以,佛教的基本教義,都是圍繞解決現實人生痛苦而展開。這是佛教思想的壹個重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