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法是指在宣傳材料的選擇上註意褒貶。是我國古代的壹種歷史敘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創造的壹種文章寫法,即在文章的記敘之中表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而不是通過議論性文辭表達出來。
1、詞語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者,弗獨有也。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壹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2、註釋:
子夏,孔子弟子。以才思敏捷,文學著稱。所以,孔子經常跟子夏探討文學創作。孔子身後,大多儒家經典是由子夏傳下的。但就寫《春秋》而言,孔子是不肯讓子夏發表意見的。
擴展資料:
春秋時期是中國社會的大變革時期,也是中國史學的奠基時期。後世史官所遵循的修史原則、方法以及指導思想都是在這壹時期確立的。"春秋筆法"是孔子編修春秋的指導思想。孔子編修《春秋》的實踐和與之相關的壹系列論述,形成了所謂的"春秋筆法"。
"春秋筆法"壹直是研究孔子史學思想的壹個重要議題,人們對於其探討也是爭論不休。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它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對於學者們研究歷史文獻的書寫演變過程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百度百科-春秋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