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茱萸”是什麽植物?

“茱萸”是什麽植物?

茱萸:俗稱“越椒”、“艾子”,是壹種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的常綠帶香植物。茱萸主要有兩種:壹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壹種是蕓香科植物吳茱,都是著名的中藥。

它是壹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壹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果實成小粒裂狀,味極辛香,可食用,莖、葉可入藥,功能暖胃燥濕,為“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重要成分之壹。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禦初寒。”

擴展資料

山茱萸別名:肉萸、棗皮、藥棗、山萸肉等。科名:山茱萸科 Cornaceae 、燈臺樹屬。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5—12厘米,寬約7.5厘米,頂端尖,基部渾圓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較密,側脈6—8對,脈腋有黃褐色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有平貼毛。傘形花序腋生,先葉開花,有4個小型苞片,卵圓形,褐色,花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盤環狀,肉質。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分布:浙江、安徽有分布;生於山溝、溪旁或較濕潤的山坡。山茱萸是我國傳統中藥材,以去核後的果肉入藥。陜西佛坪縣,位於秦嶺南坡腹地,漢中地區東北部,境內多山,林木蔥籠,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疏松肥沃,是山茱萸的最佳生長區,自古就是山茱萸的著名產地。南朝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記載:“山茱萸,生漢中山谷”。《名醫別錄》載:“山茱萸,生漢中山谷,九十月采實”。

吳茱萸別名:曲藥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實。植物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2.5~8m。幼枝、葉軸、葉柄及花序均被黃褐色長柔毛。羽狀復葉對生;小葉5~11,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4cm,寬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長柔毛,有透明腺點。花單性異株,密集成頂生的圓錐花序。骨突果紫紅色,有粗大腺點,每果含種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分布:生於溫暖地帶山地、路旁或疏林下。產區分布於浙江、陜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江西。采制: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幹或低溫幹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食茱萸學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食茱萸別名:紅刺_、紅刺蔥、大葉刺蔥、仁刺蔥、刺江某、江某、越椒、毛越椒、鳥不踏等。特征:枝幹分布瘤乳狀尖刺,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因此有“鳥不踏”之稱。葉片為羽狀復葉互生,長30-80厘米,小葉片為披針形,長6-12厘米,邊緣有鋸齒,小葉密布透明油腺,有芳香味,幼葉常呈紅色,故名紅刺_。很多鳳蝶幼蟲也喜愛吃食茱萸的葉子,為誘蝶植物。食茱萸春季開花,圓錐花序,花小,黃白色。食茱萸是重要的蜜源植物,開花時常吸引許多蝴蝶、蜂類、甲蟲等昆蟲來前來吸食花蜜,形成“蝴蝶樹”的奇特景觀。果實於秋季成熟,為__果,球形,直徑0.5-0.6厘米。味道及用途:辛苦,溫,有毒。①《千金.食治》: "辛苦,大溫,無毒。" ②《唐本草》: "辛苦,大熱。"③《綱目》: "有小毒。"入肝、胃經。自古以來食茱萸就是藥食兼用的本草。在辣椒傳入中國前,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來源之壹。四川古人稱其為“艾子’。至明代中葉時,食茱萸已成為四川食物中廣泛使用的調味品。《本草綱目》記,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此處“土人”指四川湖北壹帶——引者)八月采,搗濾取汁,入石灰攪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在中國千年歷史裏,茱萸也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辛香角色,是六味中“辣”的 的主要來源,但因茱萸多為野生,采摘不易,而且處理工序較為復雜,在明中代辣椒從美洲傳入中國(被當為觀賞性植物),並在明後期用為調味品後,茱萸才逐漸退出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