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時辰對應時間具體如下:
1、子(午夜23時至1時):
在壹日中,子時壹天的最後時刻,也是新壹天的開始。
2、醜(淩晨1時至3時):
醜時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階段。據說是牛開始日出耕田的時刻。
3、寅(淩晨3時至5時):
在壹日中,天方大白之時,正是老虎開始活動的時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屬於老虎。
4、卯(清晨5時至7時):
卯時是太陽已東升,開始放萬丈光芒的時候。
5、辰(清晨7時至9時):
辰時太陽光熱增強時刻,據說是群龍行西的時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屬於龍。
6、巳(上午9時至11時):
巳時太陽光熱更強了,在十二生肖中屬於蛇。
7、午(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
在壹日中,陽光最為猛烈。
8、未(下午13時至15時):
在壹日中,未時是暑氣將消之時。
9、申(下午15時至17時):
在壹日中,申時的暑氣已快過去了。
10、酉(下午17時至晚上19時):
在壹日中,酉時是夜晚將來臨所的時刻。
11、戌(晚上19時至21時):
在壹日中,戌時正是黑夜擴散,華燈初上時分。
12、亥(晚上21時至午夜23時):
在壹日中,亥時是壹日將盡,要邁向明日之前時分。
擴展資料
十二時辰制的起源:
十二時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將歷法上的12月名稱應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為子位,南方為午位,東方為卯位,西方為酉位,壹晝夜太陽運行12個方位回到原處,這樣便產生了太陽位於壹個辰位為壹個時辰的概念,壹晝夜為12個時辰,人們便可以用太陽在天空所處的方位來確定時間。
這套計時方法為人們所接受並沿用下來,《漢書·翼奉傳》中載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為太陽位於申的時刻,後又進壹步簡化為“午時”等,用十二地支單獨命名。此外,人們還用“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這樣更加形象的別稱,分別對應子時、醜時、寅時等十二時辰。
百度百科-12時辰
人民網-“十二時辰”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