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傳說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清明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壹,在這個節日裏我們會去祭拜先祖,賽龍舟等活動,這也是人們重視的節日之壹,在清明節妳我沒也可以聽到許多關於清明節的傳說,那麽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1(壹)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斷魂”這兩字點出了清明這個節日的特殊愁緒。小時候,每逢清明節,爸爸媽媽都要帶我去上墳燒香,若我不去,就會說:死去的親人想我了,然後我肚子就會疼,因此每次都是不請不願的去。
現在,我長大了,工作了,離家也遠了,清明節也不壹定能回家上墳,只能給父母打個電話,讓他們上墳的時候帶自己捎個話,以表自己的“思時之敬。”不是我這個做晚輩的不回家看他們,而是身不由己。
當然,這不是迷信,我也不相信上了墳肚子就不疼,不上墳肚子就疼。我只是覺得晚輩孝敬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雖說這些長輩已離我而去,可是他們的精神還在家族流傳。我們只有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想念與尊敬。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壹個“碧”字呈現出三月清明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清明節,除了祭拜先人,留下傷心悲酸的眼淚外,我們是不是也該對得起春暖花開的特殊恩賜,多做壹些喜聞樂見的健康活動?
農諺說:“植物造樹,莫過清明。”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氣溫升高,春雨飛灑,雨量增多,可謂是春耕春種的天賜良機。況且,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這對動員全國人民積極開展綠化城市,回歸自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清明前後,春回大地,春陽暖照,花紅柳綠,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古人推崇修身養性,現代市場競爭激烈,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更應該講究健康,休閑。二三對踏青的人,手提相機,捕捉草木萬象,在瞳孔裏尋找大地的感覺。或聽自然表白,或聽自然傾訴,讓風籟慰平心靈的皺褶,告訴生命與自然的玄妙。清明節,應該賦予人們更多的健康意蘊。
清明節到了,妳是不是該做點什麽?
(二)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後,終於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壹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後劉邦從衣袖裏拿出壹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刮得這麽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壹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壹片紙片落在壹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麽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壹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後,每年的清明節壹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壹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三)
壹年壹度的清明佳節,即將來臨,每逢此時此刻,不由人們不暢想我們的民族文化的悠久綿長光輝燦爛。還在二千五百年前的周代,我們的祖先們,就在春暖花開的清明季節種瓜種豆植樹造林,清明已成為民間的壹個重要節氣。更有晉文公重耳與忠臣介子推的壹段君臣故事,彰顯出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
那還是在遙遠的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承王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被逼自殺身亡,他的的弟弟重耳為避禍害流亡在外,受盡屈辱,顛派流離十九年。
在漫漫的逃亡路上,跟在身邊的臣子大多各奔前程去了,只有他的舅父狐突的兒子狐偃和少數忠心耿耿的臣子趙衰、介子推等和他同甘***苦,與其始終不離不棄。
有壹次,他們跑到衛國,衛文公沒有以禮相待。經過五鹿,當地的鄉民不給吃食,投以土塊,重耳餓得頭暈目眩難以支撐,介子推將腿上之肉忍痛割下烤灸熟了給重耳食用,救其奄奄壹息的生命。他們到了曹國,國君曹***公慢待重耳。曹大夫僖負羈告誡說:“重耳‘雙瞳駢脅’,是天人。”
即重耳的肋骨是連在壹起的,是上天償賜給我們的,不可輕慢。曹***公勉強收留了重耳,卻領上他的妻妾侍女偷看重耳洗浴,使重耳受辱。去到鄭國,國君不理,重耳忍氣吞聲離去。
畢竟重耳是晉國的公子,還是有不少的國君接待了他。齊桓公將自己的女兒齊姜嫁給重耳為妻,又送給二十多輛馬車,給重耳出行提供了方便。宋襄公送好馬禮品,又親自送行,資助重耳解除困境。
楚成王送車送馬,為其出謀劃策,送重耳到秦國。在秦穆公和公子縶、秦國大臣百裏奚、公孫枝等人的護送下,回到了晉國,當上了國君。
重耳當上了國君就是晉文公。他感恩與他生死與***忠心耿耿的忠臣義士,對他們壹壹論功行賞,但卻忘記了為他割股獻肉的介子推。群臣們為介子推喊冤叫屈,上諫不已,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終於想起了在生死線上救自己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介子推。
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於是,晉文公便讓他的禦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這時,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壹方,大火燒起時,介子推是大孝子,見起了大火,壹定會背上老母親自己走出來的。
晉文公便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壹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壹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去了。
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壹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麽東西,掏出壹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壹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埋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壹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他又伐了壹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而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壹樣。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壹下枝,編了壹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成為春秋時期的五霸之壹。
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各種點心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古人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盡其身。”介子推給世人做出了榜樣;有功不居,不圖富貴,介子推率先垂範,流芳萬世,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重重地書寫了壹筆。
在清明佳節到來之際,讓我們緬懷先人,發揚傳統的文明,為實現全民族的中國夢而奮發圖強,為建設美好的明天而***勉奮進吧!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2清明的傳說(1)
話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壹處荒無人煙的地方,重耳沒有了力氣,站不起來,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腿上割下壹塊肉給重耳做了壹碗肉湯,重耳喝了以後,體力好了。
十九年以後,重耳做了國君,重賞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勸介子推面君討賞,他最鄙視這種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聽說後,就想把介子推從山上拉下來,可山上樹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煙把他熏下來,結果介子推死了,還留下了壹血書是: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長清明。
所以這天就是清明節。
清明的傳說(2)
在我的家鄉對清明節有這樣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有壹位太子為了躲避禍害,在流亡期間,原來跟著他壹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跟隨著他。其中壹人叫介子推。
有壹次,太子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太子,從自己腿上割下了壹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他吃了。十九年後,太子回國做了君主。就是後來傳說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向想起了舊事,心中有愧,晉文公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
介子推不願見他,背著老母躲進了山裏。晉文公便讓他的禦林軍上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壹方,想讓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
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壹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壹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第二年清明節這天,晉文公率眾臣到山下的介廟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燒林山坡上的被燒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以為柳樹是介子推轉化,他便賜柳樹為清明柳。要求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掛柳枝,掃墓栽柳,上山踏青。
清明的傳說(3)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壹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壹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壹塊肉,煮了壹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壹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壹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壹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壹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的傳說(4)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壹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壹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
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壹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
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壹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壹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壹陣,然後安葬遺體。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鬼節禁忌
清明節,掃墓祭祖是最主要的活動內容。在外出拜祭的同時,需要註意的事項也不少,做好壹切的準備,才能萬無壹失,過個安全的清明節。
掃墓時的風水註意事項
1、清明掃墓時首先要剪除墳丘上所有的雜草,修理陵墓周圍,然後可以往墳上添些新土陪護,再燒些紙或香酒供奉。
2、掃墓也是觀察先人墳風水是否受到壓制的好時機,壹個基本合格的風水要是墳前寬闊,後背有靠,前低後高,且不能有東西來沖射墳方可,如後山被人挖斷,則主後人有災,可以早日搬遷或想法把挖斷之處填補好,則可避免不利。
3、清明掃墓時要牢記在陽光充足時去為好,切不可傍晚時分去,最佳的選擇時間是上午9點後到下午3點間。如果先天體質比較弱的人最好是結伴同行,另在掃墓之時要多註意腳下,以免踩踏到別人家的墳頭,切勿用腳去碰別人家的墓碑,這樣會對自己不利,同時掃墓時要多有恭敬之語,切勿嘻笑。
建議在行走路線上要多選擇熟路,不要試圖走偏僻的道路,壹來是不安全,二來是容易有不利的氣場近身。
4、清明節也是可以修墳動土或者移墳的時間,正常情況下都是不可以在墳上動土的,否則會造成不利的風水,而清明節是陽氣上升陰氣下降的時間段,所以此時如果墳上動土可以把不利降低到最小程度。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3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最早只是壹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壹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壹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壹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壹,壹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的禁忌
壹、孕婦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二、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掃墓的目都是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樂。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的照相,否則引來了不好氣場,就有陰陽失衡的可能,會損害個人的運勢。
三、忌穿大紅大紫
清明節是不能穿的大紅大紫去上墳的,相信大家也不會穿這樣的衣服去參加此類活動的。不過總有人會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內衣上不經意使用了紅色。當然本命年是例外,內衣可穿紅色。
四、外人不要參與他人的掃墓
清明的時候作為外人的身份去參與掃墓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畢竟不是壹家人,各自加持的氣運也不同,可能會造成氣場的紊亂,導致不協調而走黴運。
五、身體不佳,時運不濟者避免掃墓
壹個身體正處於生病狀態,或是虛弱狀態的,或者最近運氣不佳,諸事不順的人最好不要去參加掃墓活動,因為此類人正處於總體運勢低迷的狀態,極易招致晦氣,說的難聽點就是邪靈上身,因為陰晦之物最喜氣運低迷的人,這種人缺乏人氣,容易侵犯。
六、墳頭長草必需修整
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需要清除,萬萬不可使其長出氣候。這壹點最重要不過,要知道,所謂掃墓,就是讓妳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七、發不遮額忌買鞋
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當然在發型上是需要註意的,尤其頭發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同時鞋子也不要在當天購買,因為鞋同邪,有點常識的朋友大多不會在這天購買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八、忌嬉罵,非議先人
掃墓完畢後,有人帶著孩子去的,可能剛開始還算肅穆,壹結束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了。這是要註意的,要知道墳地畢竟是陰靈沈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妳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
清明節傳統習俗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壹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壹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節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節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壹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節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節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壹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