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為然(bùyǐwéirán)意思是不認為是正確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處:出自清代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聽他說洋人不是,口雖不言,心下卻老大不以為然。”
近義詞:嗤之以鼻、不敢茍同、滿不在乎、置若罔聞。
反義詞:五體投地、仰承鼻息。
擴展資料:
近義詞
置若罔聞
1、讀音:zhìruòwǎngwén
2、表達意思:意思是放在壹邊,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不去過問或不予關心。
3、出處: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寧榮兩府上下內外人等,莫不置若罔聞,獨有寶玉~。”
4、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例1:我們希望各級政府科學理財,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萬不可不以為然。(此句即把“不以為然”理解為不放在心上)
例2:他嘴上雖然沒有說不對,心裏卻不以為意。(“不以為意”改為“不以為然”)。
近義詞:
不以為然的近義詞是不敢茍同,意思是不敢隨便地同意,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出自明·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成語解釋
茍:茍且。不敢隨便地同意。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
語法用法
作謂語;用於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