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就沒有和氏璧了,這塊著名的玉石改了個名字,叫傳國玉璽。玉璽壹路曲折坎坷的傳到了唐朝末年,再之後,蹤跡全無。傳國玉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裏,留下的,是各種各樣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傳說。
和氏璧,因其發現者為楚國人卞和而名命,而卞和獻寶則是壹出悲壯的故事。相傳,卞和發現的只是壹塊璞玉,但卞和認定這是塊絕世寶物,於是立刻拿去獻給自己的君王楚厲王,結果厲王肉眼凡胎不識寶,反而說卞和是個騙子,於是砍了卞和壹條腿。
後來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壹次獻寶。結果,卞和失去了唯壹的壹條腿。直到再下壹任楚文王即位。卞和已經沒有腿可以走去獻寶了,於是就坐家裏哭到眼睛出血,終於引起了文王的註意,命人打開了那塊璞玉,終於知道了這確實是寶。於是,為了紀念卞和,將此璧稱為和氏璧。
再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氏璧歸了趙國,然後又被秦王惦記上了,於是就有了完璧歸趙的故事。不過,因為秦國越來越強大,雖然沒有記載過程,但很可能趙王因為懼怕秦王,所以最終還是屈服了,和氏璧也最終還是歸了秦國。
天下壹統後,秦始皇估計覺得這塊石頭雖然是寶貝,但還應該發揮出點其他用處來,於是,命人將此玉雕成了壹枚玉璽,並讓丞相李斯親自撰寫了八個字刻於玉璽之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從此,和氏璧擁有了雙重身份,既是寶物,又成了萬世基業的象征,同時也正式更名為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因其特殊的意義,所以壹直被歷代君王所重視。皇帝輪流換,玉璽從不變。就算西漢王莽篡權時孝元太後王政君把玉璽摔在地上崩壞了壹角,都沒有被放棄,而是以金補之,也許這就是金鑲玉的由來。
傳國玉璽壹直被傳到了唐朝,據記載最後壹任擁有傳國玉璽的皇帝是唐末代皇帝李從珂。因無力阻擋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與遼軍的進攻,李從珂帶著所有禦用寶物自焚而亡,傳國玉璽也從此再無下落。
最後再說壹點,和氏璧的故事雖然如此傳奇,但因為沒有留下任何圖像資料,所以,沒人見過和氏璧或傳國玉璽倒底長啥樣,而見過它的那些人,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