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中秋節的傳統食物

中秋節的傳統食物

中秋節傳統食物

1、月餅

中 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壹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 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壹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 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2、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3、田螺

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

4、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壹,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

5、鴨肉

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鬥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壹起采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而且,中秋前後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6、糍粑

糍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糍粑的碓窩,放糍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在四川民間壹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壹番風味。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壹,象征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於可看性,摸在手裏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後可看性又大於可吃性,像壹粒粒小寶石攢在壹起,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8、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9、烤肉

在我國臺灣省,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烤肉,在內地現在許多商場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賣會,所以很多人光顧。在不知不覺中,中秋節吃烤肉也變成了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菜肴。

10、麥箭

山東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壹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壹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稭卷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11、吃南瓜

在江南地區非常盛行中秋節吃老南瓜,不僅是因為中秋正值南瓜豐收之時,而且還有壹個關於“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傳說,南山腳下住著壹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壹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南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後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長、延年益壽。

12、毛豆

在江浙壹帶中秋節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13、芋頭

在江浙壹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14、吃菱角

中秋節是壹個非常傳統的節日,有很多飲食習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見的壹種飲食習俗。在江浙壹帶,每到中秋節,街上到處都是賣菱角和買菱角的人。菱角長成於七月,但中秋期間,正是菱角最為飽滿成熟之時。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聰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會在中秋節這天給自己的孩子買菱角吃。

15、大閘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壹輪滿月,壹壺清酒,幾個老友,壹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回到世俗的生活:不過今年的大閘蟹壹定夠貴,不妨吃點別的。

16、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壹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17、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壹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壹堂,已成為節日的壹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 “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