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zhé(舊讀zhí,臺灣除驚蟄外仍保留此讀。)
詞析:形聲。從蟲,執聲。
本義: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
釋義:同本義。
蟄,藏也。——《說文》
蟄,靜也。——《爾雅》
蟄蟲始振。——《呂氏春秋·孟春》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易·系辭下》。虞註:“蟄,潛藏也。”
組詞:
1、蟄地:(謂潛藏在地下)。蟲類伏藏洞穴不出。
掌攻蟄獸。——《周禮·穴氏》
2、蟄戶(動物藏伏的洞穴)喻潛藏而未披露 。
久蟄之人心。——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蟄藏:蟄藏於洞窟之中。
4、蟄蟲: 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蟲子
5、蟄伏:動物冬眠,或者指人蟄居。
6、蟄居:長期隱居在某個地方,不出頭露面。
7、驚蟄:二十四節氣之壹,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壹般在每年在3月5日或6日,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
“驚蟄”是指鉆到泥土裏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
8、蟄蟄兮:《詩經.螽斯羽》蟄蟄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