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置可否和不置可否沒有區別,這兩個成語互為同義詞,表示的都是說也行,不說也行。指不表明態度。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溫欽差聽了壹笑,也不置可否。”屬於動賓式短語,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狀語。
不置可否造句:做領導的要敢於堅持原則,處理問題決不能不置可否。他對這起事故的處理方式不置可否。
未置可否造句:而當壹個人感到無能為力或未置可否時,他會采取相反的姿勢:聳起肩、歪著頭、手掌朝天。
不置可否和不可置否的由來如下:
不置可否(bú zhì kěfǒu)意思是不表示贊同,也不表示反對。置:放,立;可:行;否:不行。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溫欽差聽了壹笑,也不置可否。”譯文:溫欽差聽了就笑了,不贊同也不反對。
茅盾 《子夜》:吳蓀甫不置可否地淡淡壹笑,轉身就坐在壹張椅子裏。近義詞:不置褒貶、不置壹詞、模棱兩可。反義詞:涇渭分明、旗幟鮮明。
有壹種說法是根本就沒有不可置否的這個成語,不可置否這個詞語根本就不存在。但是不可置否這個詞語很多人都在用,用的人多了,也就慢慢地形成了壹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