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西省,山西現在拜天祭祖的規矩不多見了,但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的規矩被保留了下來。春節的第壹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稭,意味著新的壹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意在有余頭。就餐時,除每人壹碗外,還要多盛壹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
3、福建省,廈門人元旦出門前,都得當空拜禱玉皇大帝,稱為“祭神”。清晨祭神用鮮花素果,中午祭神則用牲醴,及壹碗春飯。春飯就是在白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春飯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稱為“接_”,除了進廟燒香外,還要預備壹個糖果糕餅盒,叫做“薦盒”,供在廳上迎神下降。
4、遼寧省,很多遼寧人在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紅燈籠,大年三十晚上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壹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嫁出去的閨女不可以在娘家過年的,否則這壹年會對娘家兄弟不利。所謂年三十晚上“不許看娘家燈”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5、廣東省,海豐壹帶,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潮州春節節食有菜_、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初四夜裏,家家要點壹盞燈,準備壹缸水,叫做“等神水”。東莞正月初壹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頭,叫做“富貴有緣”。
6、江蘇省,江寧縣元旦貴家於房門口貼畫雄雞。吳縣多於元旦至通元寺禮拜觀音大士。蘇州人元旦壹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級”。清晨出門,要遵循黃歷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並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
7、黑龍江,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壹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壹年裏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龍江在初五這天壹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8、四川省,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遊西郊的杜甫草堂。長壽縣元旦於門外燃九支蠟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
9、陜西省,富平縣各宗族皆為祖先畫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後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面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壹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後,拿到門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10、吉林省,由於東北天氣寒冷,壹些水果凍過之後,就另有壹番滋味。在吉林有壹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壹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裏解凍,年夜飯後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11、山東省,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壹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壹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秋千,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稭燒火,意味新的壹年像芝麻開花壹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
12、北京,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竈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壹新。臘月將梅束起放在壹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會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
13、天津,天津民間有“沒出正月就算過年”的說法。但狹義上講,天津春節當天僅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壹。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闔家歡樂”,其社會意義是保證宗法社會下父系家庭的團圓。從臘月十五開始,天津的年貨攤販要“上全街(gāi)”,就是各商店把年貨全部上齊,把所有吃喝玩樂的商品都擺上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