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諸葛亮的歷史客觀評價有哪些

諸葛亮的歷史客觀評價有哪些

 人心是最為復雜的,往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親朋好友,也不是壹起生活多年的結發之妻,而是勢均力敵的對手。在三國時期,諸葛亮曾有遇到過許多對手,比如東吳的文臣、曹操賬下謀士,但這些人對諸葛亮都產生不了威脅,唯獨司馬懿可以稱得上是勁敵。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對諸葛亮的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諸葛亮的評價1

 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 之內,鹹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傅玄:“諸葛亮誠壹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禦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入無余力,出有余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之。”

 袁準:“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郭沖:“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

 張輔:“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

 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余泣。”

  諸葛亮的評價2

 王羲之:“荀、葛各壹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於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

 崔浩:“夫亮之相劉備,當九州鼎沸之會,英雄奮發之時,君臣相得,魚水為喻,而不能與曹氏爭天下,委棄荊州,退入巴蜀,誘奪劉璋,偽連孫氏,守窮踦?區之地,僣號邊夷之間。此策之下者,可與趙他為偶,而以為管蕭之亞匹,不亦過乎?謂壽貶亮非為失實。且亮既據蜀,恃山崄之固,不達時宜,弗量勢力。嚴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負能,高自矯舉。欲以邊夷之眾抗衡上國。出兵隴右,再攻祁山,壹攻陳倉,疏遲失會,摧衄而反;後入秦川,不復攻城,更求野戰。魏人知其意,閉壘堅守,以不戰屈之。知窮勢盡,憤結攻中,發病而死。由是言之,豈合古之善將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者乎?”

 所謂既得隴,復望蜀,在蜀漢方面,獲得隴右不僅可以打破曹魏對蜀國的包圍,還可以居高臨下俯視關中。反之,隴右控制在曹魏手中,不僅可以屏護關中,還可以從側翼包圍漢中,並且直搗蜀漢腹地。(鄧艾滅蜀,正是以隴右為基地,蒙哥攻蜀,也是從甘肅隴山出發)

 所以,從諸葛亮北伐開始,雙方的主要戰場就是隴右。

  諸葛亮的評價3

 姜維北伐的主要經過:

 第壹次,公元247年,姜維率軍出隴西,與魏軍戰於洮西,涼州胡王白虎文等率眾來降,維“居之於繁縣”,就是安置到蜀國。

 第二次,公元249年,姜維進攻雍州,圍困洮城,鄧艾守城不出,無功而返。

 第三次,公元250年,姜維出西平,打算聯系羌胡進攻,最後無功而返。

 第四次,公元253年,姜維圍攻南安,不克。

 (這壹年,長期節制姜維,每次只給他不超過1萬軍隊的大將軍費祎,被刺殺身亡。費祎死後第二年,蜀漢加姜維督內外軍事,又隔了壹年,姜維被升為大將軍。)

 費祎的死對姜維來說,是壹個重要的轉折點,此後,姜維開始大舉伐魏。

  諸葛亮的評價4

 重點,還是隴右。

 第五次,公元255年,姜維出隴西,曹魏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繼而進圍襄武破徐質軍,乘勝“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第六次,公元255年,姜維復出隴西狄道,大敗魏雍州刺史王經,殲滅魏軍數萬人。

 第七次,公元256年,姜維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合軍,結果胡濟沒有遵守約定,姜維被魏將鄧艾大敗於段谷,死者甚眾。

 姜維於是上書後主劉禪,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第八次,公元257年,姜維得到魏國發生諸葛誕叛亂的消息後,乘著關中軍隊東調淮南平叛的時機,率大軍出駱谷,魏將鄧艾、司馬望等人堅守不出。

 不久之後,諸葛誕叛亂失敗,姜維撤軍。

 第九次,公元263年,姜維進取秦州,為鄧艾所破,撤軍。

 綜合來看,姜維九次北伐,兩次大勝,壹次小勝,壹次大敗,壹次小敗,相拒不克四次。單就軍事成就而言,勝敗大致相當。但如果考慮魏國與蜀國綜合實力對比的話,姜維面對強大的魏軍,不僅能堅固防線,而且多次重創敵軍,已經非常難能可貴。

 評價:姜維繼蔣琬、費祎之後獨力支撐蜀漢,但是連年征伐吸引曹魏註意力,而且也消耗了蜀國有限的人力物力,使得蜀國兵疲民困,反而加速了蜀國的滅亡。(曹魏本來是先滅吳再取蜀,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兵滅蜀,在詔書中寫道“蜀,撮爾小國,土狹民寡,而姜維虐用其眾,曾無廢誌”)

  諸葛亮的評價5

 蜀國滅亡時,只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甲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平均七戶養壹吏,九人養壹兵,“民皆菜色”。

 此外,姜維重攻不重守,將主力置於沓中,造成漢中空虛,他又撤去漢中外圍據點,使得鐘會直插平川,迅速攻陷漢中。

 這也成為蜀國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不過,我們不能以成敗定人,姜維繼承諸葛亮遺誌,壹心拱衛蜀漢,最後兵敗主降,仍然想用奇計恢復,盡管計泄身死,但他的成就同樣值得尊敬,南宋胡三省就感慨姜維道,“始終為漢,千載之下,炳炳如丹。”

 曹操病逝之前,早就看出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由於愛惜其才華,加上兒子曹丕的勸說,並沒有除掉司馬懿,只是壹直防著他,不對他予以重用。曹操死後,曹丕成了曹魏的壹把手,司馬懿才有了出頭之日,官職也逐漸提升,混的是風生水起,成為朝廷重臣。

 然而,雖然曹丕識人用人的眼光不如父親曹操,但他能力也不錯,且謹記父親生前的教誨,從而使得司馬懿不敢表現出任何不臣之心。曹丕臨終前,司馬懿才迎來了仕途上的春天,成為托孤大臣,輔佐新皇帝曹睿。此時大將軍曹真、曹休還活著,他們手握實權,且是曹氏家族成員,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而司馬懿只能算是外人。

 估計是司馬懿註重養生,身體倍棒,吃嘛嘛香,在把曹真等人熬死之後,縱觀整個曹魏,再也沒人能牽制司馬懿。若是諸葛亮不進行北伐行動,或許司馬懿就沒機會掌控兵權,從某方面來說,諸葛亮無意間幫了司馬懿壹把,也給自己找到了壹個真正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