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16字校訓內容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自是不凡,語出《易經》,因梁啟超先生在清華之演講而名揚天下,遂成校訓。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則出自清華大學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紀念碑所寫的碑文“…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三光而永光。”
周詒春校長將這16個字定位清華大學的校訓,也算是他壹貫的主張體現。
擴展資料:
清華大學創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師創作了壹首英文歌詞的校歌,但詞和曲都不令人滿意。
賀麟先生1925年在《清華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認為清華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華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神。我仔細壹想,原來此歌是壹位美國女士做的,才恍然覺悟此歌原來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國化。……而此種美國化,又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23年前後,學校公開征集校歌,汪鸞翔先生應征的歌詞,經校內外名人評審入選。汪先生當時是清華大學教授國文和哲學的教師,為使校歌詞旨雋永,他用文言文寫成。三段歌詞,氣勢宏偉,涵義深刻。
賀麟先生認為,這首校歌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可以表示中國文化之精神。而同時又能符合校訓,達出清華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詞亦頗得體,……而大家均覺欣賞此歌。”他正式提議取消當時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