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花場是柳琴戲的身段特技。
柳琴戲的身段特技有“鳳凰展翅”、“踩席頭”、“蹉四步”、“門腋窩”、“壓花場”、“頂碗”、“提燈影”、“鴨子扭”等。鳳凰展翅是柳琴戲小頭的表演身段,分單展翅、雙展翅兩種。單展翅用壹把扇子,雙展翅用兩把扇子,腳走雲步或小蹉步。
手持紙扇抖動,上下翻滾,形似鳳凰展翅。踩席頭是柳琴戲勾腳身段,多用於饑寒交迫,以討飯為生的乞丐頭,此步法稱“踩席頭”。蹉四步是柳琴戲小頭步法表演。腳掌著地,左腳向前蹉兩下,右腳向後蹉兩下,兩腳交叉如是反復,故名“蹉四步”。
門腋窩是柳琴戲的傳統表演身段。形似門軸在軸腋窩中旋轉,故名為“門腋窩”。壓花場是柳琴戲早期的壹種表演形式,也是該劇由地方民間歌舞發展而來的壹種獨特表演手段,分單壓和雙壓兩種形式。
柳琴戲的唱腔特色
柳琴戲的音樂唱腔是在花鼓、肘鼓子、四句腔、溜山腔、鑼鼓沖子等說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其全部唱腔由基本腔色彩腔和民歌小調三部分組成。
基本腔是柳琴戲唱腔的主要構成部分,是柳琴戲唱腔的主體。它是由種種上句腔和下句腔在傳統習慣和基本規律制約的前提下,再加上在下句腔後的“拉腔”較為自由地組合而成。
在傳統的柳琴戲唱腔中,雖然是同壹種板式,同壹段唱詞,而不同的演員則有不同的唱法,甚至是同壹演員、同壹唱段,每次演唱的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柳琴戲的基本腔大多是不定型的,有些藝人之所以把柳琴戲又稱之為隨心調、怡心調,其原因就在於此。